考研的完整流程 如何選擇院校和專業
2024-10-05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每年考研的學生只增不減,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更是創下了歷年新高,可見考研的大軍浩浩蕩蕩,競爭尤為激烈。考研的流程是怎么樣的呢,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呢?
考研的具體流程
一、確定考研院校和專業
這是考研中最關鍵的一步,有時候你能否考上研究生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你對于院校和專業的選擇,所以考研界也流傳這樣一句話:考研,有時候選擇比實力更加重要。因此,前期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各大院校相關專業的招生信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二、基礎復習階段
基礎復習階段是一個學生剛接觸考研的迷茫期,不知道如何復習,不知道復習的側重點,因此在這個時期,考生要做的就是通讀考研資料,當然也要從學長學姐處學習考研經驗。
三、強化復習階段
這個階段一般在暑假前后,當然也包括暑假。這個時期也被很多名師譽為考研的黃金期,因為這個時期時間比較充裕,有一整塊的時間進行復習,當然這也是考生放棄考研最多的時候。
四、考研大綱公布
每年的9月份,會公布統考公共課,也就是英語、政治和統考專業課的考綱,但每年基本變化不是很大,報輔導班的同學不用特別關心,輔導老師會進行相關的講解,沒報輔導班的同學可以上網了解一下就好。
五、院校招生簡章發布
招生簡章里面包括院校個專業的計劃招生數、報考條件和錄取政策等,這個信息對于考生還是很重要的,考生要時刻關注院校信息,往年因為學校臨時更換參考書目的事例比比皆是。
六、考研網上報名
考研網上報名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針對應屆生的網上預報名,只有應屆生可以報名,預報名后的正式報名,應屆生可以再報也可以不用報。第二個時期是正式報名,應屆生和往屆生都可以報名。需要注意應屆生的預報名和正式報名具有同樣的作用,所以應屆生可以預報名時報,也可以正式報名的時候報。
七、考研現場確認
這個階段是考研報名的最后一個步驟,也就是核對考生的基本信息、采集圖像和繳費。對于應屆生來說,很大一部分考生在本校報考點就可現場確認,但對于往屆生來說,需要到戶口所在地報考點現場確認。
八、考研沖刺階段
這個時候,離考研可能僅剩一兩個月了,這就需要考生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去最大限度地提高考研初試分數,并進行各個考試科目的最后背誦和模擬測試。
九、準考證的打印以及考研初試
考生要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下載打印準考證,這是進入考場的一個憑證。另外考研初試前要確認考試地點,距離遠的話,需要及時預定房間,并妥善安排出行。
十、考研成績查詢
考研成績公布一般是在來年的1月份左右,如果考生對于成績有異議,也可按照官方文件要求進行復核。
十一、自主劃線高校公布復試線
這34所高校擁有自主劃線的權利,因此可先于國家線前公布復試分數線,如果未能達到自主劃線學校院線,則需要等國家線公布,并提前聯系調劑院校。
十二、國家線公布
國家線公布一般是在2月底或者3月初,由確定A、B區的復試分數線,當然如果沒有過國家各個科目的最低分數線,那么就意味著考研失敗。
十三、復試
一般來說,34所自主劃線院線先于其它高校復試,所以報考34所自主劃線的考生需要提前做好復試的準備。另外其他考生也需要仔細閱讀報考院校的復試通知,了解復試流程,并按照復試要求進行復試前準備。
十四、考研調劑和擬錄取
考研,有成功,當然也會有失敗,所以需要考生勇于面對結果。
十五、領取通知書
考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考生在報考專業時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準確地為自己定位。部分專業總體的報考人數很多,但并非所有學校的競爭都很激烈,考生應該全面分析,不宜僅以報考人數來判斷專業的冷熱程度和競爭激烈程度。而且不應該盲目地跟從大眾的潮流,報考所謂的熱門專業,應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量體裁衣,準確地為自己定位。
首先,應選擇喜歡的專業。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將決定一生所從事的職業。
再者,盡量選擇本專業相關的專業。大學打下的良好基礎,將有助于研究生階段的進一步學習。
最后,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實力。只有既認清形勢,又認識自身實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
如果感覺自己的基礎很扎實,而且很早就有換專業的打算和準備,可以考慮換一個相對不錯的專業。跨專業考研的同學應更早做準備,以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因為各個專業有自己的學科范疇,不同專業之間的學生在知識體系和結構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在專業課上面投入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如何選擇考研院校
考研院校的選擇對于考生來說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一年復習的成敗。慎重選擇報考院校,盡量避免調劑所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對于院校的選擇,大多數家長和考生都尊崇越有名越好的態度,盲目輕信高校排名,但實際情況往往并不像很多排名一樣。不少排名不具備實效性和準確性,而且排名結果過于主觀,不完全適合所有學生的需求。盲目根據排名選擇院校往往在最后會發現跟想象的不太一樣,或者實際情況根本不適合自己。對于院校的排名,可以作為選擇院校的參考,但不可盲從。在院校的選擇上,應該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個人水平,家庭情況和期望值等綜合客觀的進行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