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3n75l"><cite id="3n75l"><i id="3n75l"></i></cite></listing>
<cite id="3n75l"></cite>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var id="3n75l"><video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video></var><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成考問一問

2022年成考專升本語文考前模擬沖刺題及答案

2025-07-10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選擇題:

1.我國古代首先指出“仁者愛人”的是:A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B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老子

3.李斯《諫逐客書》:“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句中“可寶者多”的意思是:D

A認為是珍寶的多 B寶貴的多

C珍寶的多 D寶貴之物很多

4.《論語·季氏將代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句中“何以伐為”意思是:B

A如何討伐他們

B為什么要打(他們)呢?

C怎樣討伐呢?

D怎么攻打呢?

5.《戰國策·趙威后問齊使》:“齊王使使問趙威后,書未發”,句中“書未發”意思是:D

A書本未發出 B信未發出

C信未到 D信未啟封

6.《舊中國策·趙威后問齊使》:“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句中“不業”意思是:D

A不做事

B沒完成

C 不正經地干活

D不使他出仕以成就功業。

7.《孟子·寡人之于國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句中“兵也”意思是:C

A是兵士 B是武力

C是兵器 D 是武士

8.《莊子·秋水》:“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句中“莫己若者”意思是:D

A沒有自己的事

B沒有象自己的

C跟自己無關

D沒有人比得上自己

9.韓愈《答李翊書》:“志乎古,必遺乎今,吾誠樂而悲之。”句中“遺乎今”意思是:C

A被現在的人忘記了

B忘記現在的情況

C贈送給現在的人

D放棄現代的研究

10.主張創新,強調“惟陳言之務去”的唐代作家是:C

A白居易 B柳宗元

C韓愈 D 杜甫

閱讀題:

(一)閱讀《大同》中的一段文字: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請將這段文字中的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答:現在廣大無私的時代已經消失,天下的一切都變為私有。

2.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答: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系,使父子關系純厚,使兄弟關系和睦,使夫妻關系和諧

(二)閱讀《前赤壁賦》中描寫簫聲的一段:

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請回答:

1. 作者是誰?蘇軾

2.作者是從哪三個角度描寫簫聲的?答::“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簫聲的音調之哀怨悲涼;“余音裊裊,不絕如縷”運用通感手法寫出了簫聲的余音綿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用對偶、夸張手法寫出了簫聲蕩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3.這段文字采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 答:蘇軾的《前赤壁賦》是一篇文賦。全文以風、水、月為主景,以作者泛舟赤壁的情感起伏為主線,運用了賦家常用的“主客問答,以客伸主”的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起伏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樂、悲、悅。

四、(2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題。

安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

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

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

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15.找出表現何氏機智勇敢、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的句子。(6分)

答案:(1)妻密遺憑書,繆其辭。

(2)其妻乃陰腐其衣。

(3)王利其生,妾利其死。

16.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答案:韓憑的妻子偷偷地給韓憑寫了一封信.信中用巧妙的言語掩飾其本意以瞞過別人。

17.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6分)

答案:本文揭露了統治者的荒淫和殘暴;歌頌了韓憑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和何氏的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l8~19題。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18.開頭一句起什么作用?“半”字寫出了怎樣的情景?(4分)

答案:開頭一句起點題作用。“半”字寫出了月照庭院一半明亮、一半暗淡的情景。

19.三、四兩句各從什么角度寫出了春的來臨?抒寫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5分)

答案:三、四兩句是各從所感、所聞角度寫出了春的來臨。抒寫了詩人感覺到了春的來臨時的無限驚喜之情。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