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遵義分校位于“遵義會議”紀念廣場西南側,于1986年經省政府批準成立。其前身為1979年2月成立的遵義地區電大工作站。作為中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網絡地(市)級節點,經過四十多年的風雨歷程,遵義電大建立了以分校為中心,十二個縣(市)工作站為骨干的全市電大教育網絡,以先進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隊伍、嚴格的教學管理、靈活的學科設置、開放的教育形式、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力的支持服務,面向基層、面向農村辦學,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四十多年來,遵義電大已發展成為以舉辦高等學歷教育為主的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的現代化教育辦學實體。學校先后共開設了文法財經、理工農醫、師范三大類,70余個專業,為國家培養了本、專科及中專畢業生共33000余人,廣大畢業生已成為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遵義電大以多層次的學歷教育,靈活的學習方式,豐富的教學資源,完善的支持服務,可靠的質量保證,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1999年,遵義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把遵義電大建成面向全市的遠程教育中心”,極大地推進了遵義電大的建設和發展。1999至2000年,遵義電大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380余萬元,加速以校園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基礎設施建設。2000年,遵義電大參加了國家教育部批準實施的“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2002年12月,教育部專家組對遵義電大進行了中期評估。專家組對遵義電大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順利通過了評估。2005年,遵義電大“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通過了省教育廳初評,接著通過了教育部、中央電大總結性評估,被評為優秀。2006年,遵義電大申請設立了全國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奧鵬)學習中心,并與全國知名高校聯合舉辦網絡教育。2007年,遵義電大又按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和省教育廳等七部(廳)的統一部署,在全市各縣工作站逐步實施了“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開設了農業經濟管理、設施農業技術、畜牧、畜牧獸醫等專業,現有在讀學員近千人。
四十多年來,遵義電大配合地方黨、政及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公務員通用技術能力培訓”、計算機能力培訓、人民銀行系統非學歷教育培訓和其他短期培訓,培訓人數達四萬余人。同時還承擔了保險代理人考試、注冊會計師等社會考試考務工作,對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