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英國 041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
2023-09-17 16:56:2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選擇留學,那其中中國人在英國 | 041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本文則針對這個問題,為大家整理了資料,接下來咱們就一起往下了解吧。
楊昌濟家族世居長沙東鄉板倉,故人稱“板倉先生”、“板倉楊”。據族譜記載,他于同治十年辛未四月十九亥時出生,自幼喜讀程朱之學,七歲入學進館發蒙,啟蒙老師是他父親楊書祥。1888年與向振熙結婚。1889年參加長沙縣試,一舉考上“秀才”。但是兩次鄉試不中,只得在家中設館授徒。
1898年,楊昌濟就讀于岳麓書院,并且不顧岳麓書院山長王先謙的阻撓,毅然決然加入了進步團體南學會,努力宣傳新學、新政,贊同并且在湖南宣傳譚嗣同的“以民為主”的政治思想。多次聆聽譚嗣同等人講演,有一次發問獲得譚嗣同高度肯定。
[注 1]康梁戊戌變法失敗后,楊昌濟避居家鄉,研究經世之學。
1903年,楊昌濟考取官費留日,啟程前改名“懷中”。入弘文學院速成示范科,后轉普通科,結業后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
1909年,由于楊毓麟、章士釗的推薦, 攻讀于英國阿伯丁大學文科,專修哲學、倫理學。1912年畢業,后赴德國考察教育。
1913年至1918年,楊昌濟先后任教于湖南高等師范學院、省立第四師范、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毛澤東、蔡和森為其最看重的學生。鄧中夏亦為其學生。其學生于1918年建立了新民學會。
1918年,應蔡元培邀請任北京大學教授,教授倫理學,他為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籌措經費,又推薦毛澤東到北大圖書館工作,并且促成了女兒楊開慧與毛澤東的婚戀關系。
1919年五四運動時,發表《告學生》表達對學生的熱切期望。
1920年1月17日,楊昌濟病逝于北京德國醫院,歸葬長沙縣板倉。臨終前曾致信好友章士釗(時任廣州軍政府秘書長、南北議和代表),推薦毛澤東和蔡和森,說:“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楊昌濟的教育思想承接明朝思想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而來,又接收了西方德國泡爾生等教育家現代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統一,注重實踐,反對空談;以道德教育為中心,提出“立志、理想、愛國、殉國、勤勉、存誠、立功、勇敢、堅忍、貴我通今”等10方面內容;教育普及應與提高相結合;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反對趕時髦的留學之風;注重發現、愛護和培養人才,此乃“悠悠萬事,惟此為大”;洋為中用,反對全盤西化。
關于中國人在英國 | 041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這個問題本文的分享就到這里結束了,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相關的內容,那么可以持續關注本頻道。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