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自考古代文學史(一)必刷簡答題(1)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1、《文賦》:西晉陸機以賦體的形式寫的文論作品,從分析文學的創作過程入手,論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著重闡述創作論。文章圍繞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開論述,通過總結直接或間接的寫作經驗,企圖解決“意不稱物,言不逮意”這一在創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昭明文選》:梁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系我國現存第一部文學總集。本書選錄先秦至梁八百年間的詩歌、辭賦、雜文等各類文章近八百篇,詩、賦以下又各分若干小類,基本囊括了這一時期優秀的文學作品,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學發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二、論述題
1、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著作?
參考答案:主要有魏曹丕《典論?論文》、晉陸機《文賦》、梁鐘嶸《詩品》、梁劉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晉摯虞《文章流別論》、梁蕭子顯《南齊書o文學傳論》、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蕭綱《與湘東王書》等等。
2、簡述曹丕《典論?論文》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典論?論文》篇制雖短,卻涉及了文學理論批評的幾個重要方面。一是充分肯定了文學的作用,認為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二是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觀點,指出文章的不同風格源于作家具有不同的“氣”(作家的氣質、才性等);三是提出了文體論,論及了詩、賦等八種文體的特征;四是關于文學批評,批評了文人“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的不良風氣。
3、說說《文心雕龍》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參考答案:《文心雕龍》五十篇。最后一篇為全書的自序,說明創作這部書的目的和部署的意圖。全書可分為上、下兩編。前二十五篇為上編,主要論述文學的基本問題及各種不同文體的歷史發展狀況;后二十五篇為下編,著重論述有關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的歷史發展、作家的才能與修養等理論問題。全書精心結撰,組織嚴密,自成系統,體大思精。
4、鐘嶸《詩品》所反映的文學理論有哪幾方面內容?
參考答案:一是指出詩歌的產生來源于社會生活;二是針對時弊,反對用典和聲病說,主張語言自然和諧;三是講求詩的“滋味”,強調了詩的情感因素和形式特征。這些主張在南北朝詩風頹靡的情況下都有補偏救弊的歷史作用。
一、名詞解釋
1、志怪小說: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東方朔《神異經》等;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漢武故事》等;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等。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2、志人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數量上僅次于志怪小說。是在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說新語》等。志人小說和其他小說一起,開啟了后世小說之先河。
3、《搜神記》:一部用筆記體裁編寫的志怪小說集。二十卷。東晉干寶作。所記多神靈怪異之事,作者意在闡明“神道之不誣”。但亦保存了不少優秀的神話傳說及民間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統治階級之罪惡,表達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贊美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善良、智慧等優秀品質,還有一些愛情故事表現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的痛苦和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這對唐人的傳奇和俗體文學有重大影響。
4、《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編,梁劉孝標注的一部筆記體軼事小說名。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的遺聞軼事,對當時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多所反映。雖有消極因素,但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贊揚智慧,表彰善良,亦復不少。語言精煉,韻味雋永。對后代筆記文學頗有影響。
二、論述題
1、簡述南北朝時期小說發展的原因并舉出魏晉南北朝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品及其作者?
參考答案:一、佛道思想的流行;二、士大夫清談和品評人物之風的盛行;三、寫史傳文風氣漸濃。寫小說遂成一時風氣。志怪小說主要作品有王嘉《拾遺記》、張華《博物志》、葛洪《神仙傳》、干寶《搜神記》等;志人小說有邯鄲淳《笑林》、葛洪《西京雜記》、劉義慶《世說新語》等。
2、志怪小說對后世小說的發展有何影響?
參考答案:一、為后世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二、對后世小說中鬼狐一派有直接影響;三、為后世小說發展提供了藝術借鑒。
3、《搜神記》的主要思想內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多神仙道術、鬼怪靈異的內容;二、書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有的反映了統治者的殘暴和人民的反抗,有的反映了青年對婚姻自由的渴望和為爭取幸福婚姻的斗爭精神,有的反映了人們不怕鬼魂、敢于鏟除鬼魅的大無畏精神。
4、《世說新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世說新語》主要記載魏晉知識分子的雋言軼行,是“一部名士的教科書”,內容包括:一、豪門士族的奢侈和兇殘;二、當時知識分子的處世態度、生活習俗和文化情趣;三、記載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