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10134書籍裝幀知識點押題資料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如果想要詳細的押題資料,可以添加【微信交流群】
加入考生交流群一起探討
《書籍裝幀》
考試-知識點押題資料
(★機密)
書籍的定義:在一定媒體上經雕刻、抄寫或印刷或光映的圖文著作物。
書籍的構成:
封面/護封/腰封/護頁/扉頁/前勒口/后勒口
當護封與封面合二為一,稱簡精裝。有些書有環扉頁(或環襯),環扉之后,有一個護頁,護頁有時候不印東西或只染一個底色,護頁之后是扉頁,有些書還有書函(或叫書套)。
書籍設計的定義:指開本、字體、版面、插圖、封面、護封以及紙張、印刷、裝訂和材料事先的藝術設計。
從原稿到成書的整體設計,也被稱為裝幀設計。
裝幀的英文: book design 或 book binding design實際上它是: 視覺藝術 Communication visual/印刷藝術Typegraphy/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編輯設計 Editorial design /工業設計 Industry design /桌面排版 Desk Top publishing 的綜合藝術。
書籍設計中設計的任務:
1.形式與內容統一。
2.考慮讀者年齡、職業、文化程度。
3.藝術+技術。
書籍設計中設計的范圍:
1.開本大小及形態的選擇。
2.外觀、封面、護封、書脊、勒口、封套、腰封、頂頭布、書簽、書簽布、書頂、書口的一系列設計。
3.版式編排(包括:字體、字號、字間距、行距、分欄、標題、正文、注釋、書眉和頁碼設計
4.零頁的設計(包括:扉頁、環襯、版權頁)。
5.插圖的繪制。
6.印刷工藝的選擇和應用。
7.材料的選擇和應用。
書籍版式設計的基本常識:
一.版式設計的目的:方便讀者,給讀者美的享受
二.版式設計的定義:版面的編排設計。在一定的開本上,把書籍原稿的體裁、結構、層次、插圖等方面作藝術而又合理的處理。
三.現在常用的一些版式規格:a)詩集:通常用比較狹長的小開本。
b)理論書籍:大 32 開比較常用。
c)兒童讀物:接近方形的開度。
d)小字典: 42 開以下的尺寸,106/173mm 。
e)科技技術書:需要較大較寬的開本。
f)畫冊:接近于正方形的比較多。
書籍裝幀和書籍生產評審標準:
一.裝幀: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出書意圖。
二.版面設計:
a)書籍的開本、版心和圖片尺寸是否協調;設計風格是否貫穿全書始終,包括扉頁和附錄版面是否易讀,是否和書籍內容相適應(具體到字號、行距、行長之間的關系,左右兩邊整齊或者只有左邊整齊等)。
b)字體是否適應書籍的內容和風格?c)設計方案的執行情況如何(文字與圖片的關系、注釋和腳注等是否便于查找)。
d)版面的字安排是否一目了然、合適和符合目的(文字的醒目、不同字體的混合是否恰當、標題/頁碼/書眉等的安排)。
三.美術設計:
a)護封設計和封面設計是否符合書籍的內容和要求,書脊上是否有文字。
b)護封設計和封面設計是否組合在整體方案之中(例如文字、色彩)。
c)封面選用的材料是否合理。
e)封面設計是否適應書籍裝訂的工藝要求(例如:封面與書脊連接處,平裝書的折痕和精裝書的凹槽等)。
d)圖片(照片、插圖、技術插圖、裝飾等)是否組合在基本方案之中,是否符合書籍的要求經過選擇的。
f)技術:版面是否均衡(字距有沒有太寬或太窄)。
g)版面:目錄索引、表格和公式的版面質量是否與立體部分相稱,字距是否與字的大小和字的風格相適應(在正文字體、標題字體和書名字體方面,標點符號和其他專門符號的字距是否合適);字距是否均勻的隔開?標題的斷行是否符合文字的含義。字體的醒目是否與字體的風格想適應;詞的轉行是否明智?是否出現過多?只有左邊整齊的版面,右邊是否和諧?
h)拼版:拼版是否連貫和前后一致;標題、章節、段、圖片等的間隔是否統一;是否避免了惡劣的標點在頁面第一行第一個字位置的情況出現。
書籍的形體結構是指書籍的開本,它是書籍的外在表現形式;書籍的結構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書籍文章內部的組織、構造、也就是謀篇、布局,二是指書籍裝幀過程中的內容要素的密切聯系
書籍是由這樣一些方面構成:
1.封面(書皮、書衣、封一)封面是一本書的表面的一張紙,具有美化書籍、保護書心的作用。
2.封里(封二)封里就是封面的背面。
3.封底里(封三)封底里就是封底的里面一頁。
4.封底(封四、底封)封底是書的背面 ,一般的圖書在封底印有條形碼、統一書號和定價。
5.護封(包封、外封)護封就是包裹在書籍封面外面的一張保護紙。
6.書脊(封脊)書脊就是聯接封面和封底的轉折,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作者名、出版者名,便于在書架上查找。
7.訂口指裝訂處到版心之間的空白部分。
8.切口(書口)是書籍三面切光的地方,分上下切口(書首、書頂),下切口(書根),外切口(裁口)。
9.勒口(飄口、折口)封面、封底裁口處,多留出3~7厘米向內折向的部分叫勒口。
10.書腦各軋穿孔線的空白處。
11.頭布(堵頭布)用窄小的布條或彩色緞帶及其他材料裹入紙線后粘在書腦上下兩端。
12.絲帶,絲帶代作書簽使用,裝訂時與頭布同時粘在書腦上端。
13.色口,色口指印上金粉或其他顏色的切口部分,不上色的稱白口。
14.黑口,黑口指線裝書兩面版口中心處上下兩端所刻的線條。
15.書心,已經配訂成本尚未上書殼的半成品叫書心。
16.襯頁,在封面和扉頁之間或在封底和正文之間的空白頁叫襯頁,有的書籍前后共有兩張連接的襯頁,這種襯頁叫“連環襯頁”,簡稱“環襯”
17.扉頁,扉頁也叫“里封面”或“副封面”。
18.插頁,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印有圖或表的單頁。
19.目錄,目錄起到文章索引作用。
20.版本記錄,版本記錄舊稱版權頁,版本記錄應該包括下列內容:書名、作者、編輯者、出版者、發行者、印刷者的名稱、出版地點;卷次、冊次、印次;出版時間;開本、印張、字數;書號;定價;參加世界版權公約的國家在書的版本記錄上還印有版權保護標志。
21.勘誤表書籍出版發行后,如內有差錯,就必須刊印勘誤表更正,以示對著作者、讀者負責。
22.正文:正文就是主體文章的內容,是區別于諸如目錄、前言、序言等非主體文章的文字記載。
23.附錄,與正文有關 ,包括引用的參考文章、參考書目,以及提供給讀者參考的有關資料等。
24.注文,注文是對文章中某句、某段文字或名詞所加的解釋或者說明材料的出處。注文在版面的排法有幾種:a.頁末注頁末注又叫“邊注”或“腳注”注釋文字排在相應頁的下端腳注線之后。每頁注釋文字的序號,一般都從"1"開始,不與下頁連貫。b.篇后注把全篇文章里的注文集中放在該篇文章的末尾。c.書后注把全書的注文集中排在該書的最后部分。d。文內注 文內注是夾排在正文行內的一種注釋,是我國刻本的一種傳統形式。
25.內容簡介:內容簡介是簡單扼要地介紹書籍內容的短文,一般可放在封底、勒口等處,為讀者導讀。
26.序(包括序言、代序、原著者序、譯者序、前言、引言、出版者的話等
)"序"是由作、譯者或他人書寫附記在正文之前的文章,用來說明寫作意圖、寫作經過和資料來源等項,或對本書內容作出評價。
27.凡例(例言、體例說明)凡例是說明著作內容和編纂體裁的文字說明,放于正文之前。
28.后記(編后記、附記)后記是放在書末正文之后的文章,由著作人或他人書寫,用于說明出版經過、資料來源等事項,也有"讀后感"之類的文章。
29.標題(副標題)標題是文章的題目,副標題是標題的輔助標題,是對標題的進一步說明。
30.參考書目:參考書目是由作、譯者提供的參考資料。
31.索引:索引是把正文中的一些專用名詞摘下來,按一定的內容分類,并標有頁碼,便于讀者查找。
32.版面:版面指書刊的一頁面,包括版心和周圍的白邊。
33.版心:版心也稱版口 ,指書頁上主要印刷的面積。
34.白邊:白邊是指版心四邊的空白處,版心上面的空白邊叫"上白邊",也叫"天頭",版心下面的空白邊叫"下白邊",也叫"地腳"。訂口部分的空白邊叫"內白邊",切口位的空白邊叫"外白邊"。天頭一般用以排書眉,地腳一般用以排頁碼。
35.白版白版也叫白頁、空白版。形成白版有兩種情況,一種由于分篇文章開始需要另頁起排,就要補一塊白版代怍雙碼,便于拼版時構成臺數。另一種是全書結束時,最后一頁是單碼的,也同樣要補排一塊白版構成雙碼。
36.書眉一是指版心上端的白邊,通常為讀者做眉批所用,二試紙橫排書上端的書名或篇章名,常規是單碼排章、節名,雙碼排書名。
37.尾花:尾花一般用在文藝書籍中文章結束后的空白處。尾花是一種裝飾性的圖案。
38.排式:排式是指書籍中的排版格式。
39.豎排本豎排本又叫 "中式翻身"、"直排本"。所謂中式翻身就是翻口在左,訂口在右,文字自下而上,字行由右至左的排印方式,一般用于古籍書。
40.橫排本橫排本又叫"西式翻身"。所謂西式翻身,就是翻口在右,訂口在左,文字從左往右,字行從上到下的排印方式。
41.頁碼、暗碼 頁碼就是用來計算書籍中的頁數,方便讀者閱讀接續年、必不可少的數標。暗碼是書籍中為了版面美化的需要,圖版超出版心而不標頁碼,俗稱"暗碼".
42.頁、面"頁"的意義同"張",一頁即兩面,兩個頁碼。
43.另頁起一篇文章從單碼起排的叫另頁起。
44.另面起另面起表示一篇文章從單、雙開始起排都可以,但必須另起一面,不能與上篇文章接排。
45.注符注符是一種排在文中某詞或名稱右上角的一種符號,也叫肩角,表示有注文。
46.注線注線用于腳注中,表示正文與腳注文字分隔。
47.表注、圖注表注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排在表框內的。圖注一般排在圖題下面,少數也有排在圖題上面的。注的行長一般不應超過圖表本身的長度。
48。接排:接排表示上下文不分隔。如下一個篇章題接在上文下面排的,叫接排;小標題后接排正文,題、文排在同一行里,也叫接排;下行接排上行之末的也叫接排。
49.另行正文每一段文字開始時,一般須縮進二格,下段文字不應接排上段文字,而須另行起排分段的叫另行。
50.頂格文字齊版口排的叫頂格。
51.縮格文字不齊版口排的叫縮格。
52.齊肩如果第一行文字縮進兩格排的,要求第二行文字起首時與上行文字齊頭排的叫"齊肩"。
53.行間、行距行與行之間的空白處叫行間,它們之間的距離稱作行距。
54.字間、字距字與字之間的空白處叫字間,它們之間的距離稱作字距。
55.居中:居中是放在中間的意思,指版心左右上下的位置而言。
56.標題級別一本書的標題大小不等,有篇、章、節等各級標題,最大的標題稱為一級標題,依次為二級、三級標題。
57.上空、下空上空、下空一般指標題與上下行間的空距,目的使標題醒目。58.前空、后空指標題或行與段前后的留空,常用符號注明。
59.齊頭、齊尾指文字的起頭或結尾在一條水平線或垂直線上。
60.欄縫:欄縫也叫欄間,指兩欄之間的空距。
61.縮面、縮行縮面是減少一面的意思,縮行是減少一行的意思.縮面、縮行的目的,是解決版面、印張的問題,使之符合印刷上的要求.按照印刷規范,最后一面的文字至少要占版面的四分之一以上.如果全書或每一篇章最后一面上只有兩三行文字,既不合印刷規范又浪費了一個版面,就應將最后剩下的兩三行文字擠到上一面去.如果每一段最后一行僅有一個字的話,即應設法把它擠到上一行去。
62.轉業、轉行文章中的內容一面排不下的,需轉下頁接排叫轉業接排;如文字與標題一行排不下的,下行接著排的,轉行也叫回行。
63.行首、行尾一行的起首處叫行首,一行的末了叫行尾,也叫行末。
64.提行、壓行上下行的文字一般是對齊排的,如果將某一字句比其他行提前幾格排的,這種排法叫提行;某些文章中每轉一行往下退一字或幾字的排法叫壓行.壓行的典型形式是倒階梯式。
65.鑲字:鑲字指加排補充文字。
66.密排法、疏排法密排、疏排指字間的疏密而言。
67.條碼:條碼是一組寬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條和空,按照規定的編碼規則組合起來的符號,用以表示字母、數據等信息.
68.照相排版采用照相排版的工藝技術簡稱"照排",也稱作"冷排"。冷排相對鉛字排版,鉛字排版因鉛字有熔融澆鑄過程,所以也稱"排"。
69.照相制版利用照相技術制作印版的總稱.制版程序分為照相及制版兩步,先把原稿經照相攝制成底片,然后將底片覆在涂有感光材料的板材上,經過曬版、沖洗或腐蝕等處理后,即成印版。
70.三色板也叫"三包網目版"。其原理是:先將彩色原稿通過濾色片和網屏拍成三張分色照相底片,再把底片分別覆在涂有感光材料的銅板上曝光,經水洗顯影及腐蝕后成為三塊印版.用三原色油墨套印,即可印出色彩和原稿相符的復制品,為了體現畫面的深暗部分.有時增制黑、灰版套印,故又稱"四色版"。
71.色樣制版打出的色彩樣片,供設計者校對。
72.色彩不同物質的物體,對日光或其他發光體發出的光的吸收與反射,作用于人的視覺神經而產生各種色彩感覺。
73.色相指色彩的面貌。
74.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75.純度指顏色的純粹程度和飽和程度。
76.冷暖色色相在人們心理與生理上所產生的反應與聯想。
77.對比色色相相差較遠或相反,明度懸殊較大的顏色。
78.版本書籍有各種式樣的版本。
79.開本開本指書刊的大小尺寸,以一定規格的紙張折疊后的大小計算.如將787X1092毫米規格的紙張折成16頁的,就叫16開本,如將850X1168毫米規格的紙張折成16頁的,就叫大16開本。
80.字數一本書刊的字數計算以面為單位.總字數=每行字數X每面行數X總面數.計算字數的范圍除正文外,還包括其他一切文字版面及插圖、圖表,每面的空行也以滿版計算。
81.版次版次就是一本書的出版次數。
82.印次印次就是一本書的印刷次數,從第一版起累計計算。
83.印數印數是指書刊在一次印刷中的數量,累計印數是從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起累計計算.不同開本或不同裝幀的書籍分別計算印數。
84.單行本單行本就是從叢書中抽出一個單篇,單獨刊行.這種出版物在版本上稱作單行本。
85.合訂本把分冊出版的圖書合訂成一本或一卷的這種版本,稱作合訂本。
86.袖珍本袖珍本是一種開本較小、便于攜帶的書籍。一般指50開、64開以上的書籍為袖珍本。
87.特藏本特藏本是一種比較講究的版本。這種版本是為了特殊需要或長期保存而印裝的,所以印數較少、圖書版面及構成要素圖書版面是圖書內容地承載頁面;圖書版面地規格及構成樣式,與圖書開本及內容相關。
(1)圖書版面地定義圖書版面,即圖書書頁地幅圖;圖書版面面積,即圖書幅面面積(圖書開本);圖書版面面積的規格是與圖書開本的規格一致的。如:16開本的圖書,版面規格為185×260。32開本的圖書,版面規格為130×185。
(2)圖書版面的構成版心是圖書版面上規則承載圖書內容的部分;是版面構成要素之一;是版面內容的主體。人們看書的時候總是看到雙面的,這一點正是圖書設計與單面的廣告、宣傳畫的圖同之處。這也是在圖書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周空是圖書版面上規則版心四周的空白;是構成圖書版面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白邊有助于閱讀,避免版面紊亂,有利于穩定視線,還有助于翻頁。周空的名稱:上白邊——天頭;下白邊——地腳;左右白邊——訂口、切口。周空過大,版面縮小、容字量少,即不經濟,也顯華而不實;周空過小,超過一定限度會使讀者在閱讀時感到局促和吝嗇,有損版面美觀,在印刷裝訂時容易發生事故;所以說在圖書設計中周空大小十分重要。
2、圖書版心及字號字體版心也稱“版口”,是圖書版面上規則的容納文字圖表的部分。
(1)版心面積及位置版心面積即版心規格,用版心寬度×版心高度表示。如文字或圖表超過版心規格,稱“超版心”。版心寬度①影響視力的字行長度小五號字的字行長度超過90mm。五號字的字行長度超過110mm。②目前通行的圖書字行長度大 32 開本圖書的字行長度:五號字,27~29 字 /行,約100~108mm。32 開本圖書字行長度: 五號字,25~27 字 /行,約 92~100mm。小五號, 29~31 字/行,約 92~98mm。16開本圖書字行長度:五號字,38~40 字/行,約 146~150mm 。小五號, 48~50 字/行,約150~156mm。16開本的字行長度,顯然已經超過了視力適度的范圍。故除了個別書刊偶有用五號字單行排式外,大多都采用雙欄排式。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①直排版式版心位置:偏下靠右或居中。理由:天頭(上白邊 )較為舒展,可供批注;雙單碼面時,訂口白邊相對較小。②橫排版式版心位置:偏上靠左或居中。理由:版心面積不計頁碼,如版心上下居中,視覺版心下墜。理論書籍的白邊可留大一些,便于讀者在空白處書寫和批注。科學技術書籍出版量小,讀者少,成本告,白邊就應留得小一些。袖珍本、字典、資料性得小冊子以及廉價書也要盡量利用紙張,白邊也應留得小一些,至少應有10mm 的寬度。精裝本和紀念性文集用較寬的白邊,這樣也能增強書籍的貴重感和氣派。從版面的和諧看,行距寬的也即疏排的版心,其白邊要相應地寬一些,反之,密排地要窄一些。另外厚本書籍要注意內白邊因弧形造成地減弱作用,要相應地加寬,注意不使版心縮進訂口地隆起處,至少不必用手去撳捺就能看到最里邊的文字。
(2)字號字體及其單位換算字號即字的大小。 圖書出版物常用的印刷字有鉛字、手動照排字和激光照排字三種。前兩種目前很少使用,現多用激光照排字。①鉛字 初號、小初號、一號、二號、小二號、三號、四號、小四號、五號、小五號、六號、七號、六點字號數字以點(磅或標)為單位。②手動照排字7~100 級 級數制以級( k)為單位。③級數與點數換算關系1級( k)= 0.25 mm 1 點( p)= 0.35mm1級( k)= 0.714 點( p) 1 點( p)= 1.4 級( k)④激光照排字字的大小不受限制, 可任意縮放。 并可產生多種形式的變形字,可做成長扁變形、 左右傾斜、陰陽立體、勾邊、旋轉、空心網紋字等。字體 即字的形體圖書出版物現用字體有:①基本字體宋體、仿宋、黑體、楷體等。②基本字體的變化如:照排字中的“書宋體” 、“報宋體”、“標宋體”、“宋三體”、“秀麗”、“小姚體”等,均為老宋體的變體; “等線”、“圓頭體”、“大黑體”等均為黑體的變體。多用于正文、標題等。③藝術體圖照排字中的“行楷” 、“隸書”、“魏碑”、 “琥珀”、“綜藝”、“水柱”、“彩云”等體,均為美術字體。多用于刊物標題等。
3、版心規格的計算版心規格的計算,即版心容量(版面容納字數)的計算,在圖書正文用字確定后,即可根據既定的圖書開本計算處版心規格。
⑴行長計算即圖書版面上一行文字的長度的計算。在一般情況下, 行長等于版心寬度。①鉛排行長的計算鉛排行長=字數×(每字點數×每點毫米數)如:某圖書,用五號字,每行排25 個字。行長= 25 字×( 10.5 點× 0.35mm/ 點)= 25 字× 3.675mm=91.875mm②手動照排行長的計算照排行長=字數×(每字級數×每級毫米數)如:某圖書,用15k 字,每行排 27 個字。行長= 27 字×(約五號 15k×0.25mm/k )= 27 字× 3.75mm=101.25mm③激光照排行長的計算(同鉛排行長的計算)
⑵行距計算即兩行文字的行間距離的計算。行距的確定:一般為正文字的1/2、3/4、1。如:某行距為五號字的1/2,即 5.25 點;3/4 即 7.875 點; 1,即 10.5 點。或,為比正文用字大一級字的 1/2。如:某圖書,正文用字為五號,其行距為小四號字(12 點)的 1/2(對開),即 6 點(磅)。
⑶版心規格計算版心規格=版心寬度×版心高度版心高度=(字高×行數)+(行距高×行距數)其中:字高=每字點級×每點級毫米數行高距=每行距點級×每點級毫米數行距數=總字行數-1書籍裝幀書籍裝幀既是立體的,也是平面的,這種立體是由許多平面所組成的。不僅從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書脊三個面,而且從外入內,隨著人的視覺流動,每一頁都是平面的。所有這些平面都要進行裝幀設計,給人以美的感受。有人用建筑藝術比喻書籍裝幀。建筑藝術是空間藝術、靜的藝術,然而它通過布局,可以產生韻律,造成一種流動的感覺。書籍裝幀也是如此,通過封面、環襯、扉頁,步步接近正文。這一連續的欣賞過程,猶如在游覽中國的園林。進入園門,逐步引向深入,曲徑通幽。最后進入正殿。在正殿中又透過插圖這扇窗戶.看到文字中所記載的主人翁的形象、活動、環境等。這種由外入內不斷行進過程,則根據不同類型, 不同體裁風格的書籍內容.產生不同的韻律變化;感情色彩比較濃厚的文藝書,變化形態應大些、活潑些;而嚴肅的理論專著,設計中則要求層次分明、有嚴謹的秩序感。封面假如書籍裝幀猶如一組建筑,那么書籍封面無疑是這些建筑的外觀。不管是西方哥特式的教堂,還是中國古典式的皇宮寺院,建筑外觀都能體現出建筑的精神。而封面也是如此.將集中地體現書籍的主題精神.它是書籍裝幀設計的一個重點。書籍裝幀設計需要象其它裝潢設計一樣.經過調查研究到檢查校對的設計程序。首先向知識的企業主——作者,或者文字編輯.了解原著的內容實質。并且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加深對自己所要裝幀對象的內容、性質、特點 和讀者對象等等作出正確的判斷。作為一名編輯需要對書籍的形態擬出方案。解決開本的大、小、精裝、平裝、用紙和印刷等問題。對于一個設計者而言。所關心的更應是如何在既定的開本、材料和印刷工藝條件下。通過想象.調動自己的設計才能.并使其藝術上的美學追求與書籍“文化形態”的內蘊相呼應。不只是停留在政治書籍要莊重大方.文藝書籍強調形式多樣.兒童圖書追求天真活潑。更要求進一步深入.達到對書稿理解尺度與藝術表現尺度在創作中的充分的和諧性表現。以豐富的表現手法、豐富的表現內容.使視覺思維的直觀認識(視覺生理)與視覺思維的推理認識(視覺心理)獲得高度統一.以滿足人們知識的、想象的、審美的多方面要求。封面的形式要素同樣包括了文字和圖形兩大類.封面設計也同樣需要突出主體形象。但從構思到表現都講究一種寫意美。表現在以文字為主和以圖形為主的設計上.都是如此。
1.文字封面上簡練的文字.主要是書名(包括叢書名、副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設計過程中.為了豐富畫面。可重復書名、加上拼音或外文書名.或目錄和適量的廣告語。有時為了畫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有出版社名.讓它們出現在書脊和扉頁上。封面只留下不可缺少的書名。(圖4108)說明文(出版意圖、叢書的目錄、作者簡介)責任編輯、裝幀設計者名、書號定價等.則根據設計需要安排在勒口、封底和內頁上。 充滿活力的字體何嘗不是根據書籍的體裁、風格、 特點而定. 字體的排列同樣象廣告設 計構圖中所講述的.把它們視為點、線、面來進行設計.有機地融入畫面結構中.參與各種排列組合和分割.產生趣味新穎的形式.讓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圖109)
2.圖形封面上的圖形.包括了了攝影、插圖和圖案.有寫實的、有抽象的、還有寫意的。具體的寫實手法應用在少兒的知識讀物、通俗讀物和某些文藝、 科技讀物的封面設計中較多。因為 (圖 109)少年兒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讀者對于具體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讀物和一些建筑、生活用品之類一畫冊封面運用具象圖片,就具備了科學性、準確性和感人的說明力(圖 110)。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書籍封面設計.有時很難用具體的形象去提煉表現.可以運用 抽象的形式表現.使讀者能夠意會到其中的含義.得到精神感受。(圖 111)在文學的封面上大量使用“寫意”的手法.不只是象具象和抽象形式那樣提煉原著內容 的“寫意”。而是似象非象的形式去表現。中國畫中有寫意的手法,著重于抓住形和神的表現. 以簡練的手法獲得具有氣韻的情調和感人的聯想。有人把自然圖案的變化方法也稱為“寫意變化” ,在簡練的自然形式基礎上.發揮想象力,追求形式美的表現。進行夸張、變化和 組合。而運用寫意手法作為封面的形象,會使封面的表現更具象征意義和藝術的趣味性。如 《少年文藝》封面“少”字的大特寫,好似飄揚的紅領巾,給人一種聯想.從構思到形式上都體現了《少年文藝》的個性(圖112)。而變形的兒童讀物封面,更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從中能找到童話、神話和寓言故事中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些具有寫意的中外古今圖案,在體現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圖 113)
3.封面整體封面其實并不只是正面.誠然.人們關心的主要是正面。但是出于審美的高要求,不應當將反面棄之不顧,再看書脊在書架上也同樣發揮著廣告和美觀的作用。因此,封面的正反面和書脊都應納入封面設計的范圍。整個封面是書籍裝幀大整體中的一個小整體.正反和書脊的相互關系有著統一的構思和表現,這種關系處理得成敗, 同樣影響著書籍裝幀設計的整體效果。我們可以總結出幾種類型:A.正反面設計完全相同。或大體設計相同,但文字有所變動.正面出現書名.反面采用拼音、外語, 或極小的責任編輯、 裝幀設計人員名字。正反兩面色彩、 設汁有所變化。(圖114)B.以一張完整的設計畫面分成封面、封底和書脊.分別裝飾文字。 (囪 115)C.封底以封面縮小的畫面.或小標志、圖案與正面形成呼應。 (圖 116)D.書脊應該是封面設計的體現.尤其在厚厚的書籍上.表現尤為如此.而不應滿足于排列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通過與正面書名相同的字體.在狹長的面積內. 安排好大小、疏密關系.有些運用幾何的點、線、面和圖形進行分割和與正反面形成呼應.并與之形成節奏變化。(圖 117)E.書脊的設計可以獨居一面.可以用文字壓在跨面的設計上。(圖118) 在精裝的書籍外部.常常還有護封.既起一種保護作用.同時是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是一種與一K相適合的小型廣告。護封設計紙張、印刷精采.表現力豐富。有護封的封面可以簡潔些.達到變化的效果. 同時又因為封面運用了亞麻布、漆布、皮革等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的制約.故采用簡潔的表現形式。護封的勒口也需精心設計.成為封面整體的一部分.并可利用其刊登內容提要、作者簡介、出版信息.叢書目錄等。護封分全護封和半護封.半護封的高度只占封面的一半,包在封面的腰部.故稱為腰帶.用來刊登書籍廣告和有關書的一些補充各項.也起著裝飾作用。 (圖 119)環襯無論打開正反面封面.總有一張連接封面和內頁的版面.叫做環襯. 目的在于封面和內心的牢固不脫離。精裝書的環襯設計也很講究.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插圖、圖案.也有用照片表現.其風格內容與書裝整體保持一致。但色彩相對于封面要有所變化。一般需要淡雅些. 圖形的對比相對弱一些.有些可以運用四方連續紋樣裝飾.產生統覺效果. 在視覺上產 生由封面到內心的過渡。扉頁在書籍的目錄或前言的前面設有扉頁。扉頁包括擴頁、 空白頁、 像頁、 卷首插頁或叢書名、正扉頁(書額) 、版權頁、贈獻題詞或感謝、空白頁等。太多的扉頁顯得喧賓奪主.因此它的數量不能機械地規定.必須根據書的特點和裝幀的需要而定。目前國內外的書籍. 往往比較簡練. 多采用護頁、 正扉頁而直接直進入目錄或前言.而版權頁的安排則根據具體情況而正。正扉頁上印有書名、 作者名、 出版者名和簡練的圖案。由于人們的閱讀習慣。正扉頁的方向總是和封面一致。 當我們打開封面、 翻過環襯和空白頁; 文字就出現在右邊版心的中間或右上方。除此也有利用左右兩面作為正扉頁的設汁.稱為兩扉頁。 扉頁上的字體不宜太大.主要采用美術字與封面的字體保持一致。扉頁的設汁非常簡練.并留出大量空白. 好似在進入正文之前有塊放松的空間。目錄目錄是全書內容的綱領.它顯示出結構層次的先后。設計要求條理清楚.能夠有助于迅 速了解全書的層次內容。目錄一般放在扉頁或前言的后面、也有放在正文之后。 目錄的字體大小與正文相同.大的章節標題可適當大一些。過去的排列. 總是前面是目錄. 后面是頁碼. 中間用虛線連結.下排列整齊。 現在的方法越來越多. 除了原來的方法外, 還采用豎排。 從目錄到頁碼中的虛線被省去.縮短兩者間的距離.或以開頭取齊。或以中間取齊.或條引和加上線條.作為分割 用。目錄的排列也不都是滿版.而作為一個面根據書裝整體設計的意圖而加似考慮。有的設 計講究的畫冊和雜志。在空白處加上合乎構圖需要的小照片、插圖和圖.充實內容。增加美觀程度和提高視覺的興趣性。版權頁版權頁是后臺角色.包括了書名。作者、編者、評者的姓名;出版者、發行者和印刷者的名 稱及地點;書刊出版營業許可證的號碼;開本、印張和字數;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和印數;統一書號和定價等等。版權頁一般安排在正扉頁的反面,或者正文后面的空白頁反面。文字處于版權頁下方和 書口方面為多。 版權文字書名字體略大,其余 文字分類排列, 有的設計并運用線條分欄和裝 飾用.起著美化畫面的作用。頁碼和書眉表示頁數的數字叫做頁碼,表示書名或章節的文字叫做書眉。利用書心外的空間,用小 字在天頭、 地腳或書口處設計. 給讀者在翻頁時, 帶來方便, 同時好的設計給畫面帶來美觀。 書眉的設計也很豐富,特別在綜合性的雜志、 書籍和詞典等工具書中應用廣泛。有的正 面寫書名.反面寫章節名,有的運用幾何形的點、線、面配合文字設計,但需要與版面設計協調。文藝書為了版面活潑常運用書眉。(圖 頁碼的設計也不只是以普通的數字安排 在下角,而以簡練的圖案陪襯文字,出現在恰當的邊緣部位。 (圖 124) 整本書的書眉和頁碼要前后位置統一。版式設計版式設計,是指書籍正文的全部格式設計。一般而言.除封面、環襯和扉頁之外,前言也包括在其中。每幅版式中文字和圖形所占的總面積被稱為版心.版心之外上面空間叫做天頭,下面 叫地腳,左右稱為內口、外口。中國傳統的版式天頭大于地腳,是為了讓人作“眉批”之用。西式版式是從視覺角度考慮.上邊口相當于兩個下邊口.外邊口相當于兩個內口,左右兩面的 版心相異, 但展開的版心都向心集中,相互關 聯,有整體緊湊感。 目前國內的出版物版心基 本居中,上邊口比下邊口、外邊口比內邊口略寬,但有的前言和正文第一頁留出大量空白。版心靠近版面外口或下部。此外版心的確定,要考慮裝訂形式,鎖線訂、騎馬訂與平訂的書.其里邊的寬窄也應有所區別。不能同樣對待。版心的大小根據書籍的類型定:畫冊、影集為了擴大圖畫效果,宜取大版心,乃至出血處理(畫面四周不留空間) ;字典、辭典、資料參考書,僅供查閱用,加上字數和圖例多.并且不宜過厚.故擴大版心縮小邊口;相反詩歌、經典則應取大邊口小版心為佳;圖文并茂的書,圖可根據構圖需要。安排大于文字的部分. 甚至可以跨頁排列和出血處理。并使展開的兩面取得呼應和均衡. 讓版面更加生動活潑.給人的視線帶來舒展感。(圖125)版式中的文字排列也要符合人體工學。太長的字行會給閱讀帶來疲勞感。降低閱讀速度。所以一般32 開書籍都為統欄排版.在16開或更大的汗水上.其版心的寬度較大。假如 用五號字或小五號字排版,宜縮短過長的字行,排成兩欄。 如不宜排雙欄的, 象“前言”、“編 后記”等則以大號字排列. 或縮小版心。 辭典、手冊、索引、年鑒等.每段文字簡短. 但副標題 多,也需采用雙欄、三欄、多欄排列。分欄排列中的每行字數相等。欄間隔空~字或兩字,也可放線條間隔。學插圖插圖是一種繪畫.但是不同于一般獨立欣賞性的繪畫,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具有必 要的從屬性。 插圖必須具備一定的繪畫條件.不依靠文字。 也能從它的形象本身. 表現一定 的主題,同時又必須服從原著.成為輔助者.這就是插圖的含義。插圖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文藝性的插圖。畫者通過選擇書中有意義的人物、場景和情節,用繪畫形象表現出來, 可以增加讀者閱讀書籍的興趣, 使可讀性和可視性結合起來·加深對原著的理解, 同時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另一類是科技及史地書籍. 這類插圖以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知識內容,以達到文字難以表達的作用。 它的形象語言應力求準確、實際,并能說明問題。 一個蘋果的照片能幫助我們看到非常客觀的形狀、顏色、 結構和質感。一粒種子的說明圖,不僅能再現它的形狀、結構,而且能把它在土壤中發芽的過程體現出來。文學插圖可以說是文藝性插圖的典型.包括了題頭、尾飾、單頁插圖和文間插圖。其表現 形式多種多樣:有水墨畫、白描、油畫、素描、版畫(木刻、石版畫、銅版畫、絲網E[J),水粉、水 彩、漫畫等等。 有寫實的. 也有裝飾性的。(圖126) 插圖創作的第一步. 在于對原著的理解。通過向文學編輯了解原作的主題精神.縮過向作稈了解具體內容和要求.更多的是自己通過深入閱讀原著,搞清原著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是古典文學還是兒童文學?是小說、散文、詩歌.還是童話、寓言、笑話?原著風格是粗擴豪放、細膩嚴謹.還是熱情活潑、純樸深沉?原著中所描寫的歷史時代、人物形象、服飾道具、日常習俗、 建筑環境等。 并且通過視覺形象資料加深理解. 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 沒有文學中所描寫的生活體驗. 很難在畫面上體現文學內容。只有查閱有關資料. 如其民族、 時代相近的繪畫、 雕塑、 建筑、工藝品.以及各種文物資料進行分析.將各種感受聯系起來, 加以綜合研究. 找出規律. 以此為依據. 按原著要求確定作品的基調.貫串于全部畫幅中。這樣書中的形象、資料中的形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做到心中有底,才能表現深入.而不至于概念,同時也是一種個人的積累不斷提高的方法,為以后的創作打好基有了這一步, 則要對原著進行提煉. 找到 有戲可唱的情節內容。 文學原著的篇幅很長.插圖又不是連環畫式的以圖為主、一本書只安排幾幅插圖, 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幅插圖抓住一段文字的情節內容的主題,將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字內容,并適合于繪畫表現的情節表現出來。 這種插圖不是停留在看文識圖上.而要經過再創作, 使其具有藝術個性的感染力.同時也要深入具體、刻劃入微,讓讀者從中既能得到藝術的享受。又能感覺到具體的生活形象。陳老蓮的《窺簡》一圖,擇取營駕躲在屏風一端看信,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紅娘偷偷從屏風另一端察看, 她那手指點在唇邊, 輕是機靈的神態, 活現出少女聰敏活潑的形象。畫面處理極為簡潔, 以一扇精彩的屏風展現了閨房的環境, 上面的花鳥畫, 無論是飛翔交樸的蝴蝶.還是切切私語的鳥兒.都巧妙著營營的美好愿望。 極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圖 127)正因為一張插圖要表現眾多的文字內容.有的插圖采用了將不同時間、地點納入一幅畫 的方法; 寫實性的插圖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裝飾性的插圖不受透視、比例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更多地根據立意組織在畫面之中.中國的傳統繪畫和民間繪畫都采用了這種方法。(圖128)插圖的形式表現豐富.同樣按寫實和裝飾兩大類來分.各個國家的插圖都有自己風格· 即使同一國家、 同一類文學作品. 也會因為各個插圖家的藝術修養、對原著的理解不同.采 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畫面形式來表現。而作為一個插圖畫家.面對著不同內容題材的書籍. 要認真研究思索. 找到恰當的手法去表現.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對待。黃永玉的插圖《阿詩瑪X 不僅集中而真實地表現了主人翁的歡樂與幸福.勞動與英勇.困難與遭遇.而且對詩的節奏、情緒和風格的表達,也有著周密的匠心經營。整套插圖富有韻律感的構圖、流暢的線條、樸素淡雅的色彩、變化豐富的刀法和裝飾味。 (圖129)但他為《葉圣陶童話選》、《馮雪峰寓言》作的插圖.根據原著不同風格.又采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 在《葉圣陶童話選》的插圖中. 出于畫家對童話的理解和兒童欣賞要求的熟悉.更加發揮藝術的夸張和想象.滿足兒童對新奇、強烈、稚氣和擬人化的興趣。一個個充滿人格化的動物生動活潑地出現在小讀者的眼前c(圖 130)一本書的插圖,不會僅僅一張.因此插圖與插圖之間也是一個整體的關系問題。作為文 章開幕用的題頭、 閉幕用的尾飾和文間插圖.要處理好與字和空間的關系。整套的插圖在構 思時就要有個整體設計安排,封面、環襯、扉頁到尾聲上的插圖.以及裝飾圖案,要貫穿在書籍的主題中. 并在書籍裝幀這組 “建筑”中達到 和諧完美, 讓讀者在游覽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書籍裝幀設計是專門的學科,如果展開了說 ,應該是一本書的內容.因為它絕不僅僅單指圖書封面的設計 ,而是包括開本、紙張、四封、扉頁、內文、環襯、護封、頁碼、印刷、裝訂等整體塑造圖書的過程。作為文字編輯,當然不以設計為主業,但是 ,掌握一定的設計知識,有利于與設計人員的溝通,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所編圖書的整體風格和品位。在這里,我無意對設計作理論上的闡釋,只想結合文字編輯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取幾個關鍵的概念,談點個人體會,希望能夠幫助文字編輯對書籍設計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簡單地說,就是六個字,五個詞和五句話。一、這六個字是:點、線、面、黑、白、灰。1.點、線、面 ,是構成設計語言的基本要素。在設計師眼中,一切空間的存在 ,都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它們互相交織、融合、襯托,形成一種秩序和韻律。書裝設計就是運用點、線、面的天地。如一個字、一個小的圖形就是點,一行整齊排列的字就是線;一個圖形是面 ,一片文字也是面 ,而面的邊緣還是線。版式設計,純粹就是運用點、線、面來組織。
2.黑、白、灰 ,是指設計作品的明暗關系。任何視覺藝術,不管其形態多么復雜,變化多么豐富 ,歸結起來 ,都是在體現黑、白、灰之間的相互關系。處理得好,看起來就舒服;否則,就會給人以灰暗、雜亂的感覺。在書籍設計中,處理好黑、白、灰的關系尤為重要。
3.點、線、面與黑、白、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往往是一種形態的不同表述方式。比如在一塊版面上,字塊的地方由密集的線組成,構成灰面,插圖或重標題形成了黑,四邊就形成了白。一個版式設計的好壞與否,很大程度在于這幾個關系處理得如何。4.版式設計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方便讀者閱讀,它能與文字內容很協調,對理解內容有幫助 ,使人閱讀時感到很舒服;但它又不越位,似乎并不存在,不會影響人的閱讀過程和情緒。版式的技巧在于看不出技巧,而不是獨立于文字之外,讓讀者突出地感受到它。版式設計的關鍵在于運用點、線、面和黑、白、灰的協調手段,調整好版芯和四邊空白的比例,選用適當的字體和行距。要注意配合讀者閱讀的節奏,加強篇首頁和章節標題的設計,字體不可太花, 一般情況下在一個版面中變化不超過四種。如無特殊要求, 最好不要在四邊空白處隨意安放圖案,因為那樣,表面上看起來活潑,實則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二、五個詞是:字體、圖形、色彩、構圖、格調。
1.字體在封面中應作為圖形來處理,所以,除了字意的準確外,更多地要考慮它在整體構圖中的位置和字形、大小、疏密、風格。我個人體會是慎用手寫體字和不規則形字體。不是不能用,而是難度較大,不如印刷體來得保險。因為選用印刷體,即便不太合適,也差不到哪去 ,但手寫體用不對 ,就會對整體設計帶來致命的傷害。
2.圖形分具象和非具象兩類,要根據書的內容加以選擇。如紀實性的 ,宜選用具象的;如浪漫題材的,宜選用非具象的。而且選取的圖形一定要和文字相互搭配,構圖取勢和主體風格上應一致。
3.色彩是先于文字和圖形打動讀者的視覺第一語言,每本書的主色調應該符合文字內容的基本情調和作品的風格。雖然每個人對色彩的感覺是有差異的,但對色彩的象征含意的認識畢竟有共同性,如白色代表純潔 ,藍色代表浪漫 ,紫色代表神秘,綠色代表生命等等。 我們可以依據人們對色彩的普遍的認識和感覺來確定書的主體色調。
4.構圖有一些基本模式,應該牢記在心,以便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它的規律重要的有三點: 一是對稱, 是指將設計元素以中軸線或中心點同形同量的均勻分布。它的長處是穩定、莊嚴,適用于內容比較嚴肅的圖書。但它同時也存在缺少變化、單調呆板的缺點。二是均衡, 均衡的原則是等量不等形。是指將設計元素不等距離擺放,而是有大有小、 有輕有重、有遠有近,給人心理上的平衡感。成功的均衡處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令人感到活潑、 輕松、 生動、 有趣。 能夠突出體現圖書的內容精神和設計者的藝術品味與聰明智慧。三是對比, 對比是指將不同質和量形成的相反的東西放置在一起,給人產生視覺上的區別和差異,如大小、高低、粗細、遠近、疏密、黑白、繁簡、虛實等等。應用對比方式可使畫面產生變化和節奏感,使主次分明,大得更大,小得更小,形象更為突出。但對比也要講求度,畫面應有整體感。如果只講對比不講協調,就會顯得零亂,花哨,沒有中心,失去美感。
5.盡管設計者都在運用相同的藝術規律,但作品呈現出的格調卻是差別很大的。古人云:什么病都醫得,惟俗不可醫。書是雅的東西,切不可等同于一般商品。應該體現設計者獨特的創意, 而不是電腦效果的大拼盤。現在國際上圖書設計的流行趨勢,越來越傾向簡約樸素、優美高雅的風格,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和關注。
三、我要對封面設計說的五句話是:
1.寧簡勿繁。簡潔可使設計意圖明確,而明確的圖形會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要盡量用少的設計元素營造豐富的畫面。去掉一切多余的東西,不要把設計語言說完, 要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讀者。 我們有些編輯總想在封面上表達太多的東西,生怕讀者不了解書的內容。而實際情況是:一個小小的封面也不可能承載太多的信息,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倒不如大膽地舍棄,抓住和突出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得到以一當十的效果。
2.寧穏勿亂有時我們強調書的設計要清新活潑,有現代感,但其含意, 是指設計整體中的一種關系。 一個封面中的設計元素,只要有一兩個是動態的,就能顯出很強的動感來。如果所有的元素都處于不穩定狀態,那就是亂,而不是活潑。古詩講:“萬綠叢中一點紅”,正是因為有了綠的襯托,紅才顯得醒目。目前我們有些書的封面,就顯得太亂,太鬧。
3.寧明勿暗我們國內的許多圖書設計與歐美相比,總顯得比較灰暗。 這也許和我們含蓄的性格有關,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我們的書往往一本單看還可以,但放到大環境中就顯不出來。所以我覺得,封面應盡量采用明快的顏色。
4.闡述清晰我們以往有些設計的失敗,還在于編輯與設計者之間溝通的障礙。我們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意圖, 往往過于籠統和概念,以至使設計者理解上產生誤差,有時越改離初衷越遠。要解決這個問題, 文字編輯應學習些設計知識,掌握一些專業語匯,名詞和概念要和設計者對接,找到和設計者溝通的方法。
5.多用范例我覺得, 多用范例是一個簡潔有效好辦法。當你覺得難于用語言闡述清楚自己的意圖時,可以找一些與你構想相近的圖書設計樣本,使設計者找到一個最為接近的參照。同時,多看范例,也可以養眼,這是提高審美修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