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3n75l"><cite id="3n75l"><i id="3n75l"></i></cite></listing>
<cite id="3n75l"></cite>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var id="3n75l"><video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video></var><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2340 線性電子線路(高綱 0607)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理工大學編(高綱號 0607)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線性電子線路》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工程專業(本科段)的一門加考課程。它具有自身的體系,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任務是使應考者獲得電子線路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電子線路的各種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深入學習相關后續課程,以及為電子線路在專業中的應用打好基礎。 本課程在內容上分為半導體器件、基本放大電路、頻率響應及穩定性三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半導體器件包括晶體二極管、晶體三極管和場效應管三章,著重討論三種半導體器件的內部物理過程、外特性及相應的直流參數。基本放大電路包括放大器基礎、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線性應用三章,著重討論各種基本放大電路的組成原理、分析方法、性能特點及反饋在放大器中的應用等問題。第三單元包括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負反饋放大器中頻率響應和小信號諧振放大器三章,著重介紹頻率響應的分析方法、基本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特性及反饋對頻率響應的影響等。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考者應能了解電子技術基礎學科中的常用半導體器件、基本放大電路、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放等內容的工作原理、特點及基本應用,并記住上述內容中的基本知識,能運用這些原理和概念,在該知識內容范圍內進行識別和判斷;能理解和掌握常用基本單元電子電路的組成和分析方法,并能對它們的主要指標進行分析估算;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由若干基本單元電子電路組成的較復雜電子電路進行分析和估算。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考者應達到以下要求: 1、掌握常用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交/直流與極限參數。掌握晶體二極管、穩壓管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雙極型晶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小信號模型及其高頻參數。掌握雙極型晶體管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小信號模型及其參數。 4、掌握三種基本組態電路、差分放大電路、集成運放各種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點及主要分析法。 5、握反饋的概念、負反饋放大器的性能、改善及分析法。 6、掌握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分析方法,穩定性判據及相位補償原理,了解展寬頻帶的基本方法。 7、集成運放的典型應用電路、性能指標及誤差分析。 8、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噪聲系數的概念。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的前修課程是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等課程。《高等數學》是所有專業的通識基礎課,幫助我們建立起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普通物理》有助于理解該課中的物理機理。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晶體二極管 (一)課程內容 本章首先介紹了有關的半導體物理基礎知識,接著介紹了PN結的概念和特性,它是構成晶體二極管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介紹了晶體二極管的分析方法與應用。主要內容包括: 1、半導體的導電機理:自由電子和空穴、N型和P型半導體、漂移電流和擴散電流; 2、PN結的基本特性:單向導電特性(正偏和反偏)、擊穿特性及原因(雪崩擊穿和齊納擊穿)、電容特性; 3、晶體二極管模型:數學模型、曲線模型、簡化電路模型、小信號電路模型; 4、電路分析方法:圖解法、簡化分析方法、小信號分析方法。 5、晶體二極管的應用:整流與穩壓電路、限幅電路。

(二)學習要求 了解本征半導體的結構和特征,掌握雜質半導體的結構和特征,牢固掌握P型和N型半導體的特點,理解PN結的形成機理,掌握PN結、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了解穩壓二極管和特種二極管的特點,掌握二極管和穩壓二極管的用途。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半導體的導電機理 1.1領會:(1)按導電性能的不同,物質可分為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目前用來制造電子器件的材料主要是硅(Si)、鍺(Ge)和砷化鎵(GaAs)等。(2)在本征硅(或鍺)中摻入少量的五價元素,如磷、砷、銻等,就得到N型半導體。(3)在本征硅(或鍺)中摻入少量的三價元素,如硼、鋁、銦等,就得到P型半導體。(4)多子濃度值與少子濃度值的乘積恒等于本征載流子濃度值ni的平方。(5)本征激發和復合達到平衡時,熱平衡載流子濃度隨溫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1.2掌握:(1)半導體中有兩種可以導電的載流子:自由電子和空穴,空穴是半導體區別導體的重要特征。(2)在電場作用下,半導體中的載流子作定向漂移運動形成的電流,稱為漂移電流。它類似于金屬導體中的傳導電流。(3)在半導體中,因某種原因使載流子的濃度分布不均勻時,載流子會從濃度大的地方向濃度小的地方作擴散運動,從而形成擴散電流。 1.3熟練掌握:N型半導體多子是自由電子,少子是空穴,P型半導體剛好相反。

2、PN結的基本特性 2.1領會:(1)阻擋層的形成過程。當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相接觸時,由于二者間多子的不同將形成阻擋層。(2)PN結間內建電場的形成。(3)PN結的電容特性:PN結電容由勢壘電容和擴散電容兩部分組成,二者的概念。 2.2掌握:(1)PN結的擊穿特性:當PN結反向電壓大到一定值時,反向電流急劇增大,PN結反向擊穿。根據PN擊穿的機理,分為種擊穿,即雪崩擊穿和齊納擊穿,二者的概念和發生條件。(2)PN結的溫度特性。PN結特性對溫度變化很敏感,反映在伏安特性上即為:溫度升高,正向特性左移,反向特性下移。 2.3熟練掌握:(1)使P區電位高于N區電位的接法,稱PN結加正向電壓或正向偏置。此時外加電壓在阻擋層內形成的電場與自建場方向相反, 削弱了自建場, 使阻擋層變窄,擴散作用大于漂移作用, 在電源作用下, 多數載流子向對方區域擴散形成正向電流, 其方向由電源正極通過P區、N區到達電源負極。PN結處于導通狀態, 它所呈現出的電阻為正向電阻, 其阻值很小。 正向電壓愈大, 正向電流愈大。(2)使P區電位低于N區電位的接法,稱PN結加反向電壓或反向偏置(簡稱反偏)。此時外加電壓在阻擋層內形成的電場與自建場方向相同, 增強了自建場, 使阻擋層變寬,漂移作用大于擴散作用, 少數載流子在電場作用下作漂移運動, 由于其電流方向與正向電壓時相反, 故稱為反向電流。 由于反向電流是由少數載流子所形成的, 故反向電流很小, 而且當外加反向電壓超過零點幾伏時, 少數載流子基本全被電場拉過去形成漂移電流, 此時反向電壓再增加, 載流子數也不會增加, 因此反向電流也不會增加。

3、晶體二極管模型 3.1領會:晶體二極管的簡化電路模型、晶體二極管的小信號分析模型。 3.2掌握:晶體二極管伏安特性的數學模型可用理想的指數函數來描述。 3.3熟練掌握:晶體二極管伏安特性的曲線模型,從圖中能理解各個特性的發生條件。

4、電路分析方法 4.1領會:晶體二極管電路三種分析方法的概念、實施步驟。

5、晶體二極管的應用 5.1熟練掌握:利用晶體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和反向擊穿特性,可以構成整流、穩壓、限幅等各種功能電路,會計算這些應用和畫這些應用的波形圖。

第二章 晶體三極管 (一)課程內容 本章講述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原理、三種工作模式,給出了晶體三極管的分析模型、伏安特性曲線、電路分析方法和應用原理等。主要內容有: 1、引言:晶體三極管的內部結構特點、各極的作用; 2、放大模式下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原理:內部載流子傳輸過程、電流傳輸方程、一般模型; 3、晶體三極管的其它工作模式:飽和模式、截止模式; 4、三極管的通用模型:輸入特性曲線、輸出特性曲線; 5、晶體三極管的小信號電路模型; 6、三極管的電路分析方法:直流分析方法(圖解法、工程近似法)求解靜態工作點、交流分析方法求解放大倍數、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 7、晶體三極管應用原理:電流源、放大器。

(二)學習要求 掌握三極管的結構特點和類型,牢固掌握三極管的工作原理和外部工作條件;掌握三極管的特性曲線;了解三極管的主要參數及其與溫度的關系。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引言 1.1領會:(1)晶體三極管的內部結構特點:發射區高摻雜、基區很薄、集電極面積大。(2)放大模式所需的外部條件的原因。 1.2掌握:(1)晶體三極管和二極管特性的區別。(2)晶體三極管三種模式的外部條件。 1.3熟練掌握:(1)三極管具有正向受控作用,放大模式的外部工作條件是:發射極正偏,集電極反偏。(2)兩種類型的三極管的結構及其符號。

2、放大模式下晶體三極管的工作原理 2.1領會:(1)放大模式下內部載流子的傳輸過程:A. 發射區向基區注入電子。B. 電子在基區中邊擴散邊復合。C. 擴散到集電結的電子被集電區收集。(2)三極管電流分配關系成立的條件。

2.2掌握:(1)晶體三極管的指數模型。(2)晶體三極管的簡化電路模型。 2.3熟練掌握:(1)晶體管三個電極上的電流與內部載流子傳輸形成的電流之間的關系。(2)共發射極直流電流放大系數的定義及其含義。(3)共基極直流電流放大系數的定義及其含義。

3、晶體三極管的其它工作模式 3.1領會:飽和模式下NPN管中的載流子傳輸。 3.2掌握:飽和模式和截止模式下共發射連接的電路簡化模型。 3.3熟練掌握:飽和模式和截止模式的形成條件。

4、三極管的通用模型(伏安特性曲線) 4.1領會:(1)晶體管伏安特性曲線是描述晶體管各極電流與極間電壓關系的曲線,它對于了解晶體管的導電特性非常有用。(2)晶體管有三個電極,通常用其中兩個分別作輸入、輸出端,第三個作公共端,這樣可以構成輸入和輸出兩個回路。實際中,有三種基本接法(組態),分別稱為共發射極、共集電極和共基極接法。(3)共發射極接法更具代表性,所以主要討論共發射極伏安特性曲線。 4.2掌握:(1)擊穿區的工作特點。(2)三極管的安全工作區域。 4.3熟練掌握:(1)因為有兩個回路,所以晶體管特性曲線包括輸入和輸出兩組特性曲線。(2)共射輸出特性曲線是以IB為參變量時,IC與VCE間的關系曲線。(3)典型的共射輸出特性曲可以劃分為三個區域,對應于三種工作狀態。(4)共射輸入特性曲線是以VCE為參變量時,IB與VBE間的關系曲線。

5、晶體三極管的小信號電路模型 5.1領會:(1)放大模式下三極管的數學模型。(2)三種模式下的直流簡化電路模型。(3)小信號模型只能分析交流量,不能分析直流量。(4)晶體管交流小信號電路模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型電路模型,它是模擬晶體管結構及放大過程導出的電路模型,它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通用的是混合π型電路模型;另一類是網絡參數模型,它是將晶體管看成一個雙端口網絡,根據端口的電壓、電流關系導出的電路模型,其中應用最廣的是H參數電路模型。不論按哪種方法導出的電路模型,它們都應當是等價的,因而相互間可以進行轉換。 5.2掌握:(1)放大模式下低頻小信號電路模型。(2)在混合П型小信號電路模型中的幾個參數的定義。基區體電阻 ,其值較小,約幾十歐。三極管輸入電阻 ,約 數量級。跨導 表示三極管具有正向受控作用的增量電導。 為三極管輸出電導,數值較大。 5.3熟練掌握:(1)共發射極直流電流放大系數 和共發射極交流電流放大系數β。二者實際相等,因此同一采用符號β。(2)共基極直流電流放大系數 和共基極交流電流放大系數 ,二者實際相等,因此統一采用符號 。

6、晶體三極管的電路分析方法 6.1掌握:(1)直流工作點與放大器非線性失真的關系。直流工作點的位置如果設置不當,會使放大器輸出波形產生明顯的非線性失真。(2)Q點設置過低,在輸入電壓負半周的部分時間內,動態工作點進入截止區,使iB,iC不能跟隨輸入變化而恒為零,從而引起iB, iC和uCE的波形發生失真,這種失真稱為截止失真。(3)若Q點設置過高,則在輸入電壓正半周的部分時間內,動態工作點進入飽和區。此時,當iB增大時,iC則不能隨之增大,因而也將引起iC和uCE波形的失真,這種失真稱為飽和失真。 6.2熟練掌握:(1)直流圖解分析是在晶體管特性曲線上,用作圖的方法確定出直流工作點,求出IBQ、UBEQ和ICQ、UCEQ。(2)交流圖解分析是在輸入信號作用下,通過作圖來確定放大管各級電流和極間電壓的變化量。(3)采用小信號等效電路法分析電路的動態指標。分析步驟是:畫交流通路→將三極管用小信號電路模型代替→計算微變參數 , →利用微變等效電路分析交流指標。 7、晶體三極管應用原理 7.1領會:(1)晶體三極管作為電流源和放大器應用的原理。

第三章 場效應管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類型和應用,場效應管的小信號電路模型、工作特性等,主要內容有: 1、場效應管的分類:分類、符號; 2、場效應管工作原理:MOSFET工作原理、MOSFET和JFET的主要區別; 3、場效應管模型:通用模型----伏安特性曲線、放大模式下的模型(數學模型、直流簡化模型、小信號電路模型)、非飽和區的數學模型; 4、場效應管電路分析方法:估算法、小信號等效電路法。

(二)學習要求理解并掌握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和應用,與雙極性晶體管的區別,兩種場效應管特性的異同。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場效應管的分類 1.1掌握:(1)場效應管可分為兩大類,JFET和MOSFET,注意它們的符號。

2、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 2.1領會:(1)場效應管具有很高的輸入阻抗的原因。(2)溝道長度調制效應。 2.2掌握:(1)MOSFET與JFET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是利用半導體表面的電場效應,通過調節柵源電壓的變化,改變感生電荷的多少,從而改變感生溝道的寬窄,控制漏極電流。后者同樣是利用半導體表面的電場效應,通過調節柵源電壓的變化,但改變的是導電溝道的寬窄。 2.3熟練掌握:(1)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2)場效應管與晶體三極管工作原理的區別。

3、場效應管的模型 3.1領會:(1)放大模式下場效應管的數學模型。MOSFET和JFET各自的受控方程有點不同,但ID與VGS間都服從平方律關系。(2)非飽和區的數學模型,此時ID與VDS間呈線性關系,場效應管可看成是受VGS控制的線性電阻器。 3.2掌握:(1)場效應管的直流參數:A.飽和漏極電流IDSS,是耗盡型和結型場效應管的一個重要參數, 它的定義是當柵源之間的電壓UGS等于零, 而漏、源之間的電壓UDS大于夾斷電壓UP時對應的漏極電流。B.夾斷電壓UP,UP也是耗盡型和結型場效應管的重要參數, 其定義為當UDS一定時,使ID減小到某一個微小電流(如1μA, 50μA)時所需的UGS值。C.開啟電壓UGS(th),UGS(th)是增強型場效應管的重要參數, 它的定義是當UDS一定時,漏極電流ID達到某一數值(例如10μA)時所需加的VGS值。D.直流輸入電阻RGS,RGS是柵、源之間所加電壓與產生的柵極電流之比。由于柵極幾乎不索取電流, 因此輸入電阻很高。結型為106 Ω以上, MOS管可達1010Ω以上。(2)場效應管的交流參數:低頻跨導gm。

3.3熟練掌握:(1)場效應管的伏安特性模型。場效應管的伏安特性包括輸出特性和轉移特性。輸出特性與三極管類似,反映VGS為常數,VDS與ID的關系。轉移特性曲線不同于三極管,它反映VDS為常數時,VGS對ID的控制作用。(2)場效應管輸出特性曲線可分為三個工作區域,三個工作區域的工作條件。(3)放大模式下場效應管的直流簡化模型和小信號電路模型。

4、場效應管的電路分析方法 4.1掌握:采用小信號等效電路法分析電路的動態指標。分析步驟是:畫交流通路→將FET用小信號電路模型代替→計算微變參數gm和rds→利用微變等效電路分析交流指標。 4.2熟練掌握:(1)FET截止模式的判斷。(2)非飽和區和飽和(放大)模式的判斷。

第四章 放大器基礎 (一)課程內容 本章的內容比較豐富,也比較重要。重點介紹放大電路各種形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具體主要內容包括: 1、放大器的組成原理:偏置電路、耦合方式、組成原則; 2、放大器的性能指標:理想放大器的特點、各項性能指標的含義、多級放大器性能分析; 3、基本組態放大器:晶體三極管放大器組態及其性能比較、場效應管放大器組態及其性能比較。 4、差分放大器:差模信號和共模信號、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標、共模抑制的機理、電路兩邊不對稱對性能的影響。 5、電流源電路及應用:電流源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原理、電流源的改進、電流源的應用 6、集成運算放大器:組成原理; 7、放大器的頻率響應:電抗元件對各頻段的影響、RC電路頻率響應、三種組態放大器的頻率響應、改善頻率響應的措施。

(二)學習要求 理解并掌握各種放大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工程估算法及性能特點,熟悉集成電路中常用的電流源電路及其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放大器的組成原理 1.1領會:任何放大器都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是正向受控的半導體器件;第二是直流偏置電路,其作用是保證半導體器件工作在放大模式;第三是耦合電路,其作用是將輸入信號源和輸出負載分別連接到三極管的輸入端和輸出端。 1.2掌握:(1)電路耦合的兩種方式:隔直耦合和直接耦合,前者的優點是,輸入信號源(或前級電路)和輸出負載(后級電路)的接入不影響偏置電路提供的Q點,且靜態電流也不會流入輸入信號源和輸出負載;缺點是需要大量電容器或變壓器,不易集成。后者是集成電路大量采用的方式,其主要問題是級間直流電平配置和零點漂移,掌握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1.3熟練掌握:(2)放大器的組成原則。(3)會判斷一個電路是否具有放大作用。

2、放大器的性能指標 2.1領會:多級放大器的性能分析,有兩種分析方法。 2.2掌握:有四種類型的放大器,它們各自的性能特點。 2.3熟練掌握:輸入電阻和輸出的定義,四種不同類型的放大倍數的定義。

3、基本組態放大器 3.1領會:(1)放大器的組態是針對交流信號而言的,與直流偏置形式無關。(2)三極管的集電極不能作為輸入端,而基極不能作為輸出端。(3)不管何種組態放大器,分析方法均相同。第一步,畫直流通路,并求靜態工作點(ICQ)。第二步,畫小信號等效電路,并計算小信號電路參數。第三步,利用小信號等效電路分析電路動態指標(Av,Ri,Ro)。(4)幾種組合放大器的特點。(5)采用有源負載的共發放大器。 3.2掌握:(1)晶體三極管三種組態電路的性能比較,各自的交流等效電路,各自的特點和應用。(2)發射極接電阻的共發放大器的特點。場效應管三種組態電路的性能比較,各自的交流等效電路。 3.3熟練掌握:估算法求解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共射(共源)、共集(共漏)和共基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靜態工作點和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要求會畫放大電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等效電路,并求解放大電路中頻段Au、Ri和R0。

4 、差分放大器 4.1領會:(1)差分放大器的構成和作用。(2)放大差模抑制共模的機理。一是利用電路對稱性,二是利用負反反饋。(3)差分放大電路的改進電路。(4)兩邊不對稱對其性能的影響。 4.2掌握:(1)差模信號和共模信號的定義和求法。(2)差模信號的半電路分析方法。其具體步驟是:估算電路靜態工作點;進行差模和共模分析;計算輸出電壓。 4.3熟練掌握:利用半電路分析方法分析電路的直流和交流特性。

5、電流源電路及應用 5.1領會:電流源的組成原理。 5.2掌握:改進型鏡像電流源。 5.3熟練掌握:(1)鏡像電流源的工作原理。(2)電流源的應用。在集成電路中,電流源可以作為偏置電路提供恒定的靜態電流,還可以作有源電阻使用。

6、集成運算放大器 6.1領會:理想集成運放的內部電路,多級放大器的組成原理。

7、放大器的頻率響應 7.1領會:電抗元件對各頻段的影響、RC電路頻率響應、三種組態放大器的頻率響應、改善頻率響應的措施。

第五章 放大器中的負反饋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負反饋的概念、類型、作用和分析方法,找出一般規律;同時還要介紹負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性問題,因為過深度的負反饋又可能引起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使放大作用反而受到破壞。具體內容包括: 1、反饋的組成與類型:反饋的組成;按極性、按交直流性質、按輸出端取樣方式、按輸入端連接方式的分類; 2、反饋極性與類型的判別:是否為反饋電路、類型判別、極性判別。 3、負反饋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增益、增益靈敏度、輸入輸出電阻、失真、噪聲等。 4、基本放大器引入負反饋的原則:電路輸出端、電路輸入端、反饋效果與信號源內阻的關系; 5、負反饋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6、負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性的判別。

(二)學習要求 理解反饋的概念及其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熟練掌握反饋組態的判別及深度負反饋條件下的近似估算。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反饋放大器的組成與類型 1.1領會:反饋的概念和產生方法。 1.2掌握:閉環增益和反饋深度。 1.3熟練掌握:反饋類型的分類,共有四種類型的負反饋電路,即電壓串聯、電壓并聯、電流串聯、電流串聯。

2、反饋極性與類型的判別 2.1領會:(1)反饋判斷中需要注意的問題。A.利用瞬時極性法判斷電路反饋極性時,需注意兩個問題:(a)用正、負號表示的交流電位瞬時極性,是指各點對地的電壓極性,而并非指某器件兩端的電壓。(b)反饋信號極性是根據輸出信號極性判斷所得。B.利用短路法判斷反饋類型時,我們只關心在輸入或輸出端短路時,反饋信號是否存在,并不關心其數值的大小。 2.2熟練掌握:(1)判斷是否為反饋電路。(2)反饋類型的判別。方法一(短路法):假設輸出端交流短路,若反饋信號消失,則為電壓反饋;否則為電流反饋。判斷串聯和并聯的方法是:假設輸入端交流短路,若反饋信號消失,則為并聯反饋;否則為串聯反饋。方法之二(按電路結構判定):在交流通路中,若放大器的輸出端和反饋網絡的取樣端處在同一個放大器件的同一個電極上,則為電壓反饋;否則是電流反饋。(3)反饋極性的判別。采用瞬時極性法。其步驟是:A.首先在基本放大器輸入端設定一個遞增(或遞減)的凈輸入信號,對并聯反饋,設定一個電流信號;對串聯反饋,設定一個電壓信號。B.在上述設定下,推演出反饋信號的變化極性。C.判定在反饋信號的影響下,凈輸入信號的變化極性。若該極性與前面設定的變化極性相反, 則為負反饋;若相同,則為正反饋。

3、負反饋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 3.1領會:(1)負反饋使放大器通頻帶展寬,線性失真減小。(2)負反饋使非線性失真減小,輸入動態范圍展寬。(3)負反饋可以減小放大器內部產生的噪聲與干擾的影響。 3.2掌握:(1)負反饋使放大倍數穩定度提高:負反饋穩定放大器增益的原理是因為負反饋有自動調節作用。工作環境變化(如溫度、濕度)、器件更換或老化、電源電壓不穩等諸因素會導致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數不穩定。(2)負反饋改變了電路的輸入、輸出電阻。電壓負反饋使輸出電阻減小;電流負反饋使輸出電阻增大;串聯負反饋使輸入電阻增大;并聯負反饋使輸入電阻減小。 4、基本放大器引入負反饋的原則 4.1領會:電壓負反饋穩定輸出電壓,電流負反饋穩定輸出電流,這種區分只有在負載RL變化時才有意義。若負載RL不變,則電壓負反饋與電流負反饋具有同樣的效果。也就是說,當RL不變時,輸出端引入電壓或電流負反饋均可。 4.2掌握:(1)在電路輸出端,若要求電路輸出電壓穩定或輸出電阻小,應引入電壓負反饋;若要求電路輸出電流穩定或輸出電阻大,應引入電流負反饋。(2)在電路輸入端,若要求輸入電阻大或從信號源索取的電流小應引入串聯負反饋;若要求輸入電阻小或從信號源索取的電流大應引入并聯負反饋。

5、負反饋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5.1掌握:(1)利用方框圖法分析負反饋放大器。(2)深度負反饋條件下 的兩種估算方法。

6、負反饋放大器的穩定性的判別 6.1領會:影響負反饋電路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極點數越多,電路越不穩定;二是極點靠得越近,電路越不穩定。 6.2掌握:(1)不自激發條件及穩定裕量。(2)只要設法破壞自激的振幅條件或相位條件,放大器就不會自激。(3)要保證負反饋放大器穩定工作,還必須遠離自激狀態,而遠離程度用穩定裕量來衡量。

第六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電路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集成運放應用電路的組成原理包括線性和非線性兩部分,屬于前者的有基本運算電路、直流測量放大器、電壓—電流轉換和電流—電壓轉換電路、電壓跟隨器等,屬于后者的有比較器、對數放大電路、模擬乘法器等。同時還討論了運放的性能參數及其對應用電路的影響。具體內容包括: 1、集成運放應用電路的組成; 2、集成運放理想化條件下的兩條重要法則; 3、反相放大器和同相放大器; 4、集成運放的線性應用電路:運算電路(積分和微分電路、對數和反對數電路、乘和除法器)、精密整流電路、儀器放大器。 5、集成運放的非線性應用電路:單限比較器、遲滯比較器、窗口比較器。

(二)學習要求 理解并掌握有關集成運放的基本概念、特點、分類方法及相關技術參數,理想運放的基本輸入方式等問題。熟練掌握常用集成運放的線性和非線性應用電路。

(三)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1、集成運放應用電路的組成 1.1掌握:(1)根據運算放大器自身所處的工作狀態,運放應用電路分為:線性應用電路和非線性應用電路兩大類。(2)線性應用由集成運放外加深度負反饋而構成,由于負反饋的作用,使集成運放小信號運用,處于線性工作狀態。非線性應用電路,運放處于開環工作狀態。

2、集成運放理想化條件下的兩條重要法則 2.1領會:(1)理想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滿足的條件:開環電壓放大倍數Aod=∞;輸入電阻Rid=∞; Ric=∞;失調電壓UIO、失調電流IIO以及它們的溫漂均為零;共模抑制比CMRR=∞;輸出電阻rod=0;-3dB帶寬fh=∞。(2)實際的集成運放不可能具有上述理想特性,但在低頻時,其特性比較接近理想化。 2.2熟練掌握:利用開環電壓放大倍數Aod=∞和輸入電阻Rid=∞兩個條件,可得到理想運放線性工作時的兩條重要運算法則: 和 。

3、反相放大器和同相放大器 3.1領會:這是集成運放最基本的應用電路,許多運算電路是從其基礎上演變而來。 3.2熟練掌握:(1)反相放大器的電路結構、反饋類型、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及應用。(2)同相放大器的電路結構、反饋類型、放大倍數、輸入電阻、輸出電阻及應用。

4、集成運放的線性應用電路 4.1領會:(1)對數和反對數變換器的組成、輸出關系和缺點。(2)乘、除法器的構成。(2)精密整流電路的構成,與一般整流電路的區別。(3)儀器放大器的構成和應用。 4.2掌握:(1)積分和微分電路的構成、關系式及應用。 4.3熟練掌握:(1)反相加法器、同相加法器、減法器的構成、關系式和功能。

5、集成運放的非線性應用電路 5.1領會:(1)窗口比較器的特點和構成。 5.2掌握:(1)比較器的閾值:比較器的輸出狀態發生跳變的時刻, 所對應的輸入電壓值叫作比較器的閾值電壓, 簡稱閾值;或叫門限電壓,簡稱門限。(2)比較器的傳輸特性:比較器的輸出電壓uO與輸入電壓uI之間的對應關系叫作比較器的傳輸特性, 它可用曲線表示, 也可用方程式表示。(3)比較器的組態:若輸入電壓uI從運放的“-”端輸入, 則稱為反相比較器;若輸入電壓uI從運放的“+”端輸入, 則稱為同相比較器。

5.3熟練掌握:作單限比較的電壓比較器(包括過零、非過零、滯回比較器)的構成,會畫傳輸特性,會算閾值。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它們之間是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理解。 2、掌握:要求應考者應該掌握的課程中的知識點,如根據給定的電路能夠做出簡單的分析,得出正確結果。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如根據要求獨立設計組合或時序邏輯電路,完成一定功能。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的教材為:《電子線路(線性部分)》(第四版),謝嘉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較多,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復習思考題,書后附有部分習題的答案,可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分析計算題等類型(見附錄)。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如:在某放大電路中,測得三極管三個極的靜態電位分別為0V,-10V,-9.3V,則這只三極管是( ): A.NPN型硅管 B.NPN型鍺管 C.PNP型硅管 D.PNP型鍺管

二、填空題 如:若放大電路中引入電壓串聯負反饋,則可以穩定輸出_________。

三、判斷題 下圖所示電路能否正常進行放大工作。

四、分析計算題 如:畫出下圖的直流電路,并估算其靜態工作點。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