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97 生物工程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江蘇教育學院編
第一篇 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第一章 基因工程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1遺傳信息傳遞的方向——中心法則 識記并理解 遺傳信息傳遞的三角形中心法則
1.2DNA的復制 理解 DNA復制的基本模式 識記 DNA復制的特點及相關的概念
1.3DNA聚合酶 識記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DNA聚合酶的種類
1.4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結構的特征 識記并理解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結構的主要特征
1.5RNA的轉錄和RNA的加工 理解 RNA合成的基本特征 識記 原核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組成 識記并理解 與轉錄有關的DNA序列 應用 RNA的轉錄過程及轉錄后的加工
1.6逆轉錄和逆轉錄酶 識記:轉錄、逆轉錄的概念
1.7翻譯——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識記 翻譯的概念 理解 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及蛋白質翻譯后的修飾、加工、折疊和剪接
1.8基因表達的調控 理解并應用 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主要為大腸桿菌的色氨酸操縱子和乳糖操縱子)及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二章 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及實施要點
2. 1基因工程操作中常用的工具酶
2.1.1限制性內切酶與甲基化酶(識記并理解) 2.1.2連接酶(識記并理解) 2.1.3用于基因工程中的修飾酶(識記并理解 種類)
2. 2基因的分離(識記并理解 基因分離的八種方法)
2.2.1基因分離的物理化學方法(理解) 2.2.2鳥槍法(不作要求) 2.2.3cDNA文庫的建立和基因的分離 理解 cDNA文庫與基因文庫的區別 識記 組建一個cDNA文庫的基本步驟 2.2.4直接從特定的mRNA分離基因(識記) 2.2.5基因組文庫的建立和基因的分離(理解并應用) 2.2.6從蛋白質入手分離編碼此蛋白的基因(理解) 2.2.7基因的化學合成(理解并應用) 2.2.8利用PCR或RT-PCR分離基因(與第五章5.8內容相結合)
2. 3基因工程載體
2.3.1質粒載體(識記并理解) 2.3.2入噬菌載體(理解) 2.3.3粘質粒載體(理解) 2.3.4M13噬菌體及噬菌粒(理解并應用) 2.3.5真核細胞用載體(識記) 2.3.6人工染色體:YACs、BACs、PACs、MACs、(識記)
2. 4受體細胞和重組基因的導入(理解)
2. 5基因重組的方法(理解并應用)
2. 6基因重組體的篩選(理解并應用)
第三章 與基因工程相關的一些理論和技術問題 3. 1外源基因在宿主細胞中的高效表達
3.1.1有效的轉錄起始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2mRNA的有效延伸和轉錄終止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3mRNA的穩定性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4有效的翻譯起始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5遺傳密碼應用偏倚性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6mRNA的二級結構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7RNA的加工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8mRNA序列上終止密碼的選擇(識記并應用) 3.1.9表達質粒(或載體)的拷貝數及穩定性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10外源蛋白的穩定性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 2基因的融合和融合蛋白的表達
3.2.1利用基因融合技術表達外源基因的原由(識記并理解) 3.2.2基因融合的策略(應用) 3.2.3融合蛋白的親和純化(應用) 3.2.4融合蛋白的位點特異性切割(應用)
3. 3外源蛋白的分泌表達
3.3.1外源基因在E.coli中的分泌表達(理解并應用) 3.3.2外源基因在枯草桿菌中的分泌表達(識記) 3.3.3α-因子前導序列介導的酵母細胞分泌系統(理解并應用)
3. 4關于重組蛋白的正確折疊及修飾
3.4.1蛋白質折疊和可溶性表達(理解并應用) 3.4.2重組蛋白的重折疊(識記并理解) 3.4.3外源蛋白在翻譯后的修飾(識記并理解)
3. 5幾種產生基因突變的方法
3.5.1寡核苷酸介導的基因突變的概述(識記并理解) 3.5.2雙引物突變法(識記) 3.5.3Kunkel突變法(識記并理解) 3.5.4利用多聚酶鏈反應產生突變體(與第五章的5.8內容相結合) 3.5.5盒式突變法(識記)
3. 6DNA序列分析
3.6.1Sanger雙膠氧終止法(識記并理解) 3.6.2Maxam-GilbertDNA化學降解法(識記并理解) 3.6.3關于變聚丙烯酰胺測序凝膠(識記)
3. 7基因的修飾及其對表達的影響
3.7.1引言(識記) 3.7.2DNA甲基化作用及基本特性(理解) 3.7.3DNA甲基化作用的生物功能(理解) 3.7.4研究DNA甲基化作用的手段(理解并應用)
第四章 蛋白質工程概述(理解)
第五章 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的進展
5.1COS細胞瞬時表達系統及其應用(理解并應用)
5.2哺乳動物細胞穩定表達系統(理解并應用)
5.3核型多角體病毒為載體的昆蟲表達系統(理解并應用)
5.4噬菌體顯示技術(識記并理解)
5.5粒子轟擊和基因轉移(理解)
5.6同源重組與基因尋靶(識記并理解)
5.7關于轉基因動物(識記)
5.8聚合酶鏈式反應及其應用進展(理解PCR的基本原理)
5.8.1影響PCR產物質量的因素(識記并理解) 5.8.2PCR相關技術(識記) 5.8.3PCR技術的應用
5.9幾種有開發前景的研究
5.9.1轉錄因子的研究與治療藥物的開發(識記) 5.9.2真核細胞受體的克隆和異源表達是作為藥物開發的新工具(識記) 5.9.3反議核酸(識記) 5.9.4關于DNA疫苗(識記并理解)
第二篇 酶工程 第一章 酶工程概述
1.1定義及特點(識記)
1.2范圍(識記)第二章 酶的來源及酶反應的特點
2. 1酶的來源及微生物作為酶源的優越性
2.1.1酶的主要應用領域(識記并理解) 2.1.2微生物作為酶源的優越性(識記并理解)
2. 2酶的分類及基本作用原理
2.2.1酶的分類(識記) 2.2.2酶作用原理(識記并理解) 2.2.3酶的反應特點及動力學(理解并應用)
第三章 酶的分離純化及純度鑒定技術 3. 1酶的提取
3.3.1組織及細胞的破碎(識記 破碎方法) 3.3.2酶的抽提(識記 抽提方法)
3. 2用于生化物質分離的沉淀技術(理解 各種技術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影響因素)
3. 3各種分離純化技術的基本理論依據(理解)
3. 4凝膠過濾(理解并應用 凝膠過濾的基本原理、凝膠的物化性質、凝膠的種類、有關概念、凝膠過濾的基本操作)
3. 5吸附層析(理解并應用 其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3. 6離子交換層析(理解并應用 其基本原理、層析條件的選擇及基本操作)
3. 7高效液相色譜(識記HPLC儀器的基本組成 理解HPLC的載體、固定相及如何對物質進定性和定量分析)
3. 8親和層析(理解并應用 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3. 9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識記 聚丙烯酰胺凝膠的優點理解并應用 其基本原理及操作)
3.10等電聚焦(IEF)(理解 其基本原理 應用 基本操作)
3.11幾種其它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識記)
3.12印跡轉移電泳(理解 基本原理 識記 技術特點)
3.13各種分離純化技術的順序及銜接(識記并理解)
第四章 固定化技術
4. 1固定化技術的發展史(識記)
4. 2固定化技術(識記)
4.2.1方法(理解并應用) 4.2.2載體(識記并理解)
4. 3固定化技術的新進展(識記)
4. 4生物傳感器為酶工程開拓了新的發展領域(識記)
第五章 多酶反應器 5. 1意義(應用) 5. 2多酶反應器的設計目標和要求(識記) 5. 3使用多酶反應器時的一些注意事項(識記)
第六章 化學修飾及蛋白質工程等新技術為酶的開發和改造提供是新途徑
6. 1酶的化學修飾(識記) 6. 2基因工程技術為酶的生產提供新途徑(識記) 6. 3蛋白質工程技術為酶的定向改造提供新手段(識記)
第七章 酶工程發展的現狀和展望(應用)
第三篇 細胞工程
第一章 抗體產生的機理
1.1抗體的概念(識記)
1.2抗體形成的理論(理解 抗體形成的選擇學說)
1.3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識記并理解 四肽鏈結構及功能區)
1.4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片段(識記)
1.5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結構(理解)
1.6抗體多樣性的基因基礎(理解)
1.7抗體多樣性的細胞學基礎(理解)
1.8抗體制備技術的發展(識記)
1.8.1雙功能抗體(識記并理解) 1.8.2抗獨特型抗體(識記并理解) 1.8.3人一鼠嵌合抗體(識記) 1.8.4重構型抗體(識記) 1.8.5小分子抗體(識記) 1.8.6表位定向選擇技術在鼠抗體的人源化中的應用(識記) 1.8.7抗體庫技術(識記) 1.8.8噬菌體抗體庫技術(識記并理解) 第二章 細胞工程抗體 2. 1小鼠體系(識記)
2. 2融合前的準備工作
2.2.1組織培養材料的準備(識記 組培所需的材料) 2.2.2抗原免疫(識記并理解 抗原的概念 應用 免疫前的動物選擇)
2. 3細胞融合(理解并應用)
2. 4融合后的管理(理解并就應用 融合后的篩選、克隆概念及相關技術、單克隆抗體制備的技術、細胞的冷凍和解凍)
第三章 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
3. 1制備人單抗的技術路線(識記 人源化抗體制備的技術路線)
3.1.1EB病毒轉化技術(識記EBV的生物學特性、EBV轉化實驗的安全問題 理解并應用EBV的制備、B細胞的EBV的轉化、EBV轉化B細胞的克隆) 3.1.2B細胞雜交瘤技術制備人單抗(應用)
3. 2人源抗體制備中的難點及新技術方法(識記一些新方法)
第四章 單克隆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4.1單克隆抗體在體外的應用(識記并理解) 4.2單克隆抗體在體內的應用(識記并理解)
附錄:雜交瘤單克隆抗體技術(應用)
第四篇 發酵工程及其進展
第一章 概述
1.1歷史的回顧(識記) 1.2生物技術的發展使發酵工業進入了新時代(識記)
第二章 優良菌種的選育
2.1菌種分離、篩選的原則與步驟(理解并應用) 2.2產生特殊物質的微生物篩選(識記并理解) 2.3自然選育(識記) 2.4誘變育種(識記并理解)
第三章 代謝調控和代謝工程 3.1代謝調控(理解并應用) 3.2代謝工程(理解并應用)
第四章 發酵與產物分離偶聯
4.1發酵與產物分離偶聯的基礎(識記并理解) 4.2偶聯技術的應用(理解并應用)
第五章 發酵過程的優化與控制
5.1發酵過程的測量(應用) 5.2發酵過程模型化(應用) 5.3發酵過程控制(應用)
選用教材:
現代生物技術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何忠效等編著。江蘇教育學院編
第一篇 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第一章 基因工程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1.1遺傳信息傳遞的方向——中心法則 識記并理解 遺傳信息傳遞的三角形中心法則
1.2DNA的復制 理解 DNA復制的基本模式 識記 DNA復制的特點及相關的概念
1.3DNA聚合酶 識記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DNA聚合酶的種類
1.4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結構的特征 識記并理解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結構的主要特征
1.5RNA的轉錄和RNA的加工 理解 RNA合成的基本特征 識記 原核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組成 識記并理解 與轉錄有關的DNA序列 應用 RNA的轉錄過程及轉錄后的加工
1.6逆轉錄和逆轉錄酶 識記:轉錄、逆轉錄的概念
1.7翻譯——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識記 翻譯的概念 理解 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及蛋白質翻譯后的修飾、加工、折疊和剪接
1.8基因表達的調控 理解并應用 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主要為大腸桿菌的色氨酸操縱子和乳糖操縱子)及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第二章 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及實施要點
2. 1基因工程操作中常用的工具酶
2.1.1限制性內切酶與甲基化酶(識記并理解) 2.1.2連接酶(識記并理解) 2.1.3用于基因工程中的修飾酶(識記并理解 種類)
2. 2基因的分離(識記并理解 基因分離的八種方法)
2.2.1基因分離的物理化學方法(理解) 2.2.2鳥槍法(不作要求) 2.2.3cDNA文庫的建立和基因的分離 理解 cDNA文庫與基因文庫的區別 識記 組建一個cDNA文庫的基本步驟 2.2.4直接從特定的mRNA分離基因(識記) 2.2.5基因組文庫的建立和基因的分離(理解并應用) 2.2.6從蛋白質入手分離編碼此蛋白的基因(理解) 2.2.7基因的化學合成(理解并應用) 2.2.8利用PCR或RT-PCR分離基因(與第五章5.8內容相結合)
2. 3基因工程載體
2.3.1質粒載體(識記并理解) 2.3.2入噬菌載體(理解) 2.3.3粘質粒載體(理解) 2.3.4M13噬菌體及噬菌粒(理解并應用) 2.3.5真核細胞用載體(識記) 2.3.6人工染色體:YACs、BACs、PACs、MACs、(識記)
2. 4受體細胞和重組基因的導入(理解)
2. 5基因重組的方法(理解并應用)
2. 6基因重組體的篩選(理解并應用)
第三章 與基因工程相關的一些理論和技術問題 3. 1外源基因在宿主細胞中的高效表達
3.1.1有效的轉錄起始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2mRNA的有效延伸和轉錄終止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3mRNA的穩定性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4有效的翻譯起始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5遺傳密碼應用偏倚性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6mRNA的二級結構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7RNA的加工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8mRNA序列上終止密碼的選擇(識記并應用) 3.1.9表達質粒(或載體)的拷貝數及穩定性與基因的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1.10外源蛋白的穩定性與基因高效表達(識記并應用)
3. 2基因的融合和融合蛋白的表達
3.2.1利用基因融合技術表達外源基因的原由(識記并理解) 3.2.2基因融合的策略(應用) 3.2.3融合蛋白的親和純化(應用) 3.2.4融合蛋白的位點特異性切割(應用)
3. 3外源蛋白的分泌表達
3.3.1外源基因在E.coli中的分泌表達(理解并應用) 3.3.2外源基因在枯草桿菌中的分泌表達(識記) 3.3.3α-因子前導序列介導的酵母細胞分泌系統(理解并應用)
3. 4關于重組蛋白的正確折疊及修飾
3.4.1蛋白質折疊和可溶性表達(理解并應用) 3.4.2重組蛋白的重折疊(識記并理解) 3.4.3外源蛋白在翻譯后的修飾(識記并理解)
3. 5幾種產生基因突變的方法
3.5.1寡核苷酸介導的基因突變的概述(識記并理解) 3.5.2雙引物突變法(識記) 3.5.3Kunkel突變法(識記并理解) 3.5.4利用多聚酶鏈反應產生突變體(與第五章的5.8內容相結合) 3.5.5盒式突變法(識記)
3. 6DNA序列分析
3.6.1Sanger雙膠氧終止法(識記并理解) 3.6.2Maxam-GilbertDNA化學降解法(識記并理解) 3.6.3關于變聚丙烯酰胺測序凝膠(識記)
3. 7基因的修飾及其對表達的影響
3.7.1引言(識記) 3.7.2DNA甲基化作用及基本特性(理解) 3.7.3DNA甲基化作用的生物功能(理解) 3.7.4研究DNA甲基化作用的手段(理解并應用)
第四章 蛋白質工程概述(理解)
第五章 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的進展
5.1COS細胞瞬時表達系統及其應用(理解并應用)
5.2哺乳動物細胞穩定表達系統(理解并應用)
5.3核型多角體病毒為載體的昆蟲表達系統(理解并應用)
5.4噬菌體顯示技術(識記并理解)
5.5粒子轟擊和基因轉移(理解)
5.6同源重組與基因尋靶(識記并理解)
5.7關于轉基因動物(識記)
5.8聚合酶鏈式反應及其應用進展(理解PCR的基本原理)
5.8.1影響PCR產物質量的因素(識記并理解) 5.8.2PCR相關技術(識記) 5.8.3PCR技術的應用
5.9幾種有開發前景的研究
5.9.1轉錄因子的研究與治療藥物的開發(識記) 5.9.2真核細胞受體的克隆和異源表達是作為藥物開發的新工具(識記) 5.9.3反議核酸(識記) 5.9.4關于DNA疫苗(識記并理解)
第二篇 酶工程 第一章 酶工程概述
1.1定義及特點(識記)
1.2范圍(識記)第二章 酶的來源及酶反應的特點
2. 1酶的來源及微生物作為酶源的優越性
2.1.1酶的主要應用領域(識記并理解) 2.1.2微生物作為酶源的優越性(識記并理解)
2. 2酶的分類及基本作用原理
2.2.1酶的分類(識記) 2.2.2酶作用原理(識記并理解) 2.2.3酶的反應特點及動力學(理解并應用)
第三章 酶的分離純化及純度鑒定技術 3. 1酶的提取
3.3.1組織及細胞的破碎(識記 破碎方法) 3.3.2酶的抽提(識記 抽提方法)
3. 2用于生化物質分離的沉淀技術(理解 各種技術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影響因素)
3. 3各種分離純化技術的基本理論依據(理解)
3. 4凝膠過濾(理解并應用 凝膠過濾的基本原理、凝膠的物化性質、凝膠的種類、有關概念、凝膠過濾的基本操作)
3. 5吸附層析(理解并應用 其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3. 6離子交換層析(理解并應用 其基本原理、層析條件的選擇及基本操作)
3. 7高效液相色譜(識記HPLC儀器的基本組成 理解HPLC的載體、固定相及如何對物質進定性和定量分析)
3. 8親和層析(理解并應用 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3. 9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識記 聚丙烯酰胺凝膠的優點理解并應用 其基本原理及操作)
3.10等電聚焦(IEF)(理解 其基本原理 應用 基本操作)
3.11幾種其它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識記)
3.12印跡轉移電泳(理解 基本原理 識記 技術特點)
3.13各種分離純化技術的順序及銜接(識記并理解)
第四章 固定化技術
4. 1固定化技術的發展史(識記)
4. 2固定化技術(識記)
4.2.1方法(理解并應用) 4.2.2載體(識記并理解)
4. 3固定化技術的新進展(識記)
4. 4生物傳感器為酶工程開拓了新的發展領域(識記)
第五章 多酶反應器 5. 1意義(應用) 5. 2多酶反應器的設計目標和要求(識記) 5. 3使用多酶反應器時的一些注意事項(識記)
第六章 化學修飾及蛋白質工程等新技術為酶的開發和改造提供是新途徑
6. 1酶的化學修飾(識記) 6. 2基因工程技術為酶的生產提供新途徑(識記) 6. 3蛋白質工程技術為酶的定向改造提供新手段(識記)
第七章 酶工程發展的現狀和展望(應用)
第三篇 細胞工程
第一章 抗體產生的機理
1.1抗體的概念(識記)
1.2抗體形成的理論(理解 抗體形成的選擇學說)
1.3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識記并理解 四肽鏈結構及功能區)
1.4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片段(識記)
1.5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結構(理解)
1.6抗體多樣性的基因基礎(理解)
1.7抗體多樣性的細胞學基礎(理解)
1.8抗體制備技術的發展(識記)
1.8.1雙功能抗體(識記并理解) 1.8.2抗獨特型抗體(識記并理解) 1.8.3人一鼠嵌合抗體(識記) 1.8.4重構型抗體(識記) 1.8.5小分子抗體(識記) 1.8.6表位定向選擇技術在鼠抗體的人源化中的應用(識記) 1.8.7抗體庫技術(識記) 1.8.8噬菌體抗體庫技術(識記并理解) 第二章 細胞工程抗體 2. 1小鼠體系(識記)
2. 2融合前的準備工作
2.2.1組織培養材料的準備(識記 組培所需的材料) 2.2.2抗原免疫(識記并理解 抗原的概念 應用 免疫前的動物選擇)
2. 3細胞融合(理解并應用)
2. 4融合后的管理(理解并就應用 融合后的篩選、克隆概念及相關技術、單克隆抗體制備的技術、細胞的冷凍和解凍)
第三章 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
3. 1制備人單抗的技術路線(識記 人源化抗體制備的技術路線)
3.1.1EB病毒轉化技術(識記EBV的生物學特性、EBV轉化實驗的安全問題 理解并應用EBV的制備、B細胞的EBV的轉化、EBV轉化B細胞的克隆) 3.1.2B細胞雜交瘤技術制備人單抗(應用)
3. 2人源抗體制備中的難點及新技術方法(識記一些新方法)
第四章 單克隆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4.1單克隆抗體在體外的應用(識記并理解) 4.2單克隆抗體在體內的應用(識記并理解)
附錄:雜交瘤單克隆抗體技術(應用)
第四篇 發酵工程及其進展
第一章 概述
1.1歷史的回顧(識記) 1.2生物技術的發展使發酵工業進入了新時代(識記)
第二章 優良菌種的選育
2.1菌種分離、篩選的原則與步驟(理解并應用) 2.2產生特殊物質的微生物篩選(識記并理解) 2.3自然選育(識記) 2.4誘變育種(識記并理解)
第三章 代謝調控和代謝工程 3.1代謝調控(理解并應用) 3.2代謝工程(理解并應用)
第四章 發酵與產物分離偶聯
4.1發酵與產物分離偶聯的基礎(識記并理解) 4.2偶聯技術的應用(理解并應用)
第五章 發酵過程的優化與控制
5.1發酵過程的測量(應用) 5.2發酵過程模型化(應用) 5.3發酵過程控制(應用)
選用教材:
現代生物技術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何忠效等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