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96 畜牧業經濟管理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220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02796 畜牧業經濟管理 揚州大學編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本課程性質與設置的目的(一)課程性質與任務畜牧業經濟管理是研究畜牧業部門和畜牧業企業中的生產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學科,主要研究畜牧業生產關系發展運動和畜牧業中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與開發利用的經濟規律及其應用。畜牧業經濟管理學是一門部門經濟管理學,是農業經濟管理理論的組成部分。畜牧業經濟管理學,一方面根據農業經濟學所闡明的各種經濟規律為基礎,并結合畜牧業經濟再生產的特點和技術、資源等具體情況來深入研究這些經濟規律在畜牧業部門和企業中的特殊表現形式;另一方面還要研究畜牧業生產力發展運動即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和開發利用中經濟管理方面的原理、與那則與方法,探求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的規律性。建立畜牧業的部門經濟管理學,一方面有利于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專業化,有利于培養掌握經濟管理理論的畜牧業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指導畜牧業生產,特別是隨著畜牧業商品化、專業化、社會化和生產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牧業的生產規模也在日益擴大,對畜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都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面對和迫切解決的問題。(二)課程教學目的與任務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畜牧業經濟管理學在畜牧業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和管理學原理在畜牧業中的具體應用,各種經濟規律在畜牧業部門和畜牧業企業的特殊表現形式,研究經濟管理職能的具體運用和發揮作用。畜牧業經濟管理學是動物科學專業的基礎學科。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學習提高畜牧業經營管理水平,達到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的目的。通過本課程學習,學員應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畜牧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三)本課程的基本要求總的要求是掌握畜牧業經濟形式和經營形式、畜產品需求與供給、畜牧業產業結構與布局、畜牧業經營預測與決策、畜牧業中的生產要素、畜牧業中的飼料、畜牧場的生產組織與管理、畜產品加工與銷售、畜牧業的經濟核算、畜牧業生產經濟效果評價、畜牧業中的分配和消費、畜產品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畜牧業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畜牧業經濟的宏觀調控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對畜牧業經濟進行評估和分析的方法。并應用有關知識進行科學規劃、預測和建議。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第一章 緒論(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經濟的產生與發展第二節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節畜牧業再生產的特點第四節畜牧業經濟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2)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3)畜牧業再生產的特點;(4)我國畜牧業生產的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2.一般掌握:(1)我國畜牧業經濟的產生;(2)畜牧業經濟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第二章 畜牧業經濟形式和經營形式(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的經濟體制改革第二節我國畜牧業的經濟形式第三節我國畜牧業的經營形式(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牧業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必然性(2)我國畜牧業的主要經濟形式;(3)我國畜牧業的經營形式2.一般掌握:(1)經濟體制的定義;(2)我國畜牧業經濟體制的形式;(3)我國畜牧業的雙層經營體制;(4)我國畜牧業經營形式和選擇依據。第三章 畜牧業產業結構與布局(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產業結構第二節畜牧業合理布局(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牧業產業結構的概念、影響因素、優化原則與目標;(2)建立合理畜牧業產業結構的具體措施(3)畜牧業合理布局的概念、意義與原則(4)中國畜牧業布局的調整。2.一般掌握:(1)中國畜牧業產業結構的演變;(2)中國畜牧業區域分布的概況;(3)主要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布局和建設。第四章 畜牧業經營預測與決策(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經營預測第二節畜牧業經營預測的基本方法第三節畜牧業經營決策第四節畜牧業經營決策的方法(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預測的概念;(2)預測的作用;(3)預測的內容;(4)預測的種類;(5)預測的程序;(6)決策的概念;(7)決策的作用;(8)決策的內容;(9)決策的種類;(10)決策的原則與程序。2.一般掌握:經營預測的基本方法第五章 畜牧業中的生產要素(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中的勞動力第二節畜牧業中的資本第三節畜牧業科技進步(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2)畜牧業勞動力資源的特點;(2)提高畜牧業勞動力利用率的途徑;(3)畜牧業資本的概念、分類、作用規律和特點;(4)科技進步對畜牧業發展的作用;(5)畜牧業技術的經濟類型;(6)我國畜牧業科學技術進步途徑應遵循的原則;(7)我國畜牧業科學技術進步的途徑。2.一般掌握:(1)畜牧業勞動力的概念;(2)畜牧業勞動生產率的計算;(3)我國畜牧業勞動力資源狀況;(4)畜牧業資本的來源和合理使用的原則;(5)畜牧業科學技術進步實現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的工作。第六章 畜牧業中的飼料(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飼料的分類及特點第二節飼料資源的開發第三節飼料的合理利用第四節發展飼料工業(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飼料飼草在畜牧業中的作用;(2)飼料的分類;(3)國內開發飼料資源的概況;(4)飼料資源開發的主要途徑;(5)發展配合飼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意義;(6)我國飼料工業現狀;(7)我國配合飼料工業的發展道路和措施。2.一般掌握:(1)發展飼料飼草生產的意義和任務;(2)各類飼料的特點;(3)國外開發飼料生資源概況;(4)飼料的合理利用;(5)國際上發達國家飼料工業發展概況。第七章 畜牧場的生產組織與管理(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場生產的組織與計劃第二節奶牛場的經營管理第三節養豬場的生產組織與定額管理第四節養雞場的經營管理(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養豬場與養雞場的生產組織與定額管理。2.一般掌握:畜牧場生產的組織與計劃。第八章 畜牧業經濟核算(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經濟核算的一般原理第二節畜牧業的核算第三節家庭畜牧業的核算(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經濟核算、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的概念;(2)畜牧業成本核算內容及計算的方法;(3)營業收入、利潤及其分配的核算。2.一般掌握:(1)資本金利潤率以及資產負債率的計算;(2)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3)畜牧業進行成本核算的意義和特點;(4)存貨周轉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的計算;(5)家庭畜牧業的核算。第九章 畜牧業生產經濟效果評價(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生產經濟效果基本理論第二節畜牧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的主要指標第三節畜牧業生產經濟效果的比較分析和綜合評價第四節畜牧業生產資源與畜產品的合理配置第五節畜牧業生產的合理規模(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經濟效果的概念;(2)畜牧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的主要指標;(3)活化勞動和物化勞動;(4)畜牧業生產技術經濟效果及其特點;(5)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關系;(6)畜牧業生產的合理規模。2.一般掌握:(1)經濟效果界限;(2)進行生產技術應用經濟效果的評價方法;(3)生產要素互代理論的定義及原則;(4)技術經濟效果評價的原則;(5)畜牧業生產經濟效果的比較分析和綜合評價的方法;(6)畜牧業生產資源與畜產品的關系;(7)畜牧業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8)產品之間的最適比例。第十章 畜牧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投資項目概述第二節畜牧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第三節畜牧業投資項目評估第四節畜牧業投資項目的成本與效益估價第五節畜牧業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方法(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牧業投資項目的概念和標準;(2)畜牧業投資項目的特點;(3)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4)畜牧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5)畜牧業投資項目評估的內容;(6)畜牧業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方法。2.一般掌握:(1)投資項目管理周期;(2)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發展;(3)畜牧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4)畜牧業投資項目中模式農戶的選擇;(5)畜牧業投資項目的成本與效益估價。第十一章 畜產品市場與流通(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產品需求第二節畜產品供給第三節畜產品流通第四節畜產品加工與儲存第五節畜產品運輸與銷售(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需求的概念、需求價格、影響畜產品需求的因素;(2)畜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需求的交叉彈性的概念;(3)畜產品供給的概念、影響畜產品供給的因素;(4)畜產品供給彈性的概念;(5)畜產品價格的市場波動:(6)畜產品流通的概念;(7)畜產品流通體制的概念;(8)我國畜產品流通體制的特點;(9)畜產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和意義;(10)畜產品儲存、畜產品運輸、畜產品銷售的概念及畜產品銷售具體內容。2.一般掌握:(1)畜產品的需求的表示方法;(2)需求曲線的移動;(3)畜產品的供給求的表示方法;(4)供給曲線的移動;(5)畜產品的價格形成;(6)我國畜產品流通體制的歷史特點及改革;(7)畜產品流通渠道的主要形式;(8)畜產品加工與儲存的意義;(9)畜產品的儲存及管理。第十二章 畜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產品質量安全第二節畜產品標準化第三節畜產品標準化認證(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概念與特點;(2)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3)畜產品標準化的概念與作用;(4)無公害畜產品的概念、綠色畜產品的概念、有機畜產品的概念。2.一般掌握:(1)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意義;(2)畜產品標準化的內容;(3)無公害產品的認證、綠色畜產品的認證、有機畜產品的認證、不同類型畜產品層級構成及異同。第十三章 畜牧業經濟的宏觀調控(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市場經濟條件下畜牧業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第二節宏觀調控的內容和宏觀調控的手段第三節畜牧業中的財政、信貸與保險第四節畜牧產業新模式的建立與政府管理(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牧業宏觀調控的必然性;(2)宏觀調控的內容與手段;(3)國家對畜牧業財政撥款的作用及形式;(4)畜牧業信貸的概念、商業信貸的種類、商業信貸的原則;(5)畜牧業保險的定義;(6)畜牧產業新模式的特點與要求;(7)畜牧業新模式下的政府管理。2.一般掌握:(1)宏觀調控的任務;(2)畜牧業與財政的關系;(3)商業信貸的對象、條件和申請程序;(4)保險的形式及作用;(5)畜牧業保險的類別;(6)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第十四章 畜牧業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一)本章課程內容第一節畜牧業現代化第二節 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二)自學目的與要求1.重點掌握:(1)畜牧業現代化的含義及必然性;(2)實現我國畜牧業現代化的主要措施;(3)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特征;(4)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5)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2.一般掌握:(1)國外畜牧業現代化的類型;(2)我國畜牧業現代化應注意的問題;(3)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特征;(4)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重點掌握”、“一般掌握等兩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1.重點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2.一般掌握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林歸和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二)自學教材本課程使用教材為:《畜牧業經濟管理》,方天堃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三)自學方法的指導本課程作為一門的專業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掌握,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各章,適當突出重點掌握章節,加大重點掌握內容的覆蓋密度。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重點掌握”70%,“一般掌握”30%。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題型示例)。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一、單項選擇題:1.各種牲畜的起保年齡均滿( )A.1歲B.2歲C.3歲 D.4歲二、填空題2.動物飼養的目的從儲存發展到繁殖、生長而形成了畜牧業,屬于最早的生產部門。動物產品從此從自然產品轉為。三、名詞解釋:3.集合意見四、簡答題:4.畜牧業經濟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五、論述題:5.論述造成中國近代畜牧業經濟發展停滯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