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0 西方社會學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
一、西方社會學課程的性質
西方社會學是指西歐與北美地區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中流行的社會學理論。本課程只介紹西方社會學代表人物的觀點,并側重評述50年代以來主要的社會學理論。這些理論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會的實際情況,是我們了解西方社會的窗口。同時,它們是為尋找維護與改良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途徑而服務的,是資產階級政府決策與企業贏利的工具。學習本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評判性地分析某些西方社會學理論觀點的錯誤與片面性。同時,注意了解西方社會學家對于當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某些現狀的正確認識,因為這些認識對于我們研究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實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西方社會學課程的內容
1、關于社會穩定的探索 (1)秩序論 (2)功能論 (3)交換論 (4)互動論 2、關于社會變遷的探索 (1)沖突理論 (2)批判理論 (3)后現代理論 (4)介入理論
三、西方社會學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1、學習西方社會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者認識西方社會以及鑒別西方社會學理論精華與謬誤的能力,并提高我們對于我國社會的認識能力。
2、學習西方社會學課程必須認真識記西方社會學理論的基本概念,領會西方社會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3、學習西方社會學課程必須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實際情況,努力應用這門課程中有關理論觀點與探討社會的策略,分析和解決我國社會中的實際問題。
第二部分 各章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第一章 秩序論
1.1 社會秩序的原則——孔德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整體性方法論 (二)社會秩序的原則 (三)社會學的四大法則
二、考核要求
(一)整體性方法論 1、領會:整體性方法論要點 (二)社會秩序的原則 1、識記:社會秩序 2、領會:社會秩序的原則 (三)社會學的四大法則 1、領會:社會學的四大法則
1.2 社會整合的機制——杜爾克姆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團結 (二)社會動亂的診斷 (三)社會學研究方法準則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團結 1、社會團結 2、領會:杜爾克姆分析社會團結的基本觀點 (二)社會動亂的診斷 1、識記:社會解組 2、領會:(1)失范的原因 (2)解決與防止社會動亂的途徑
(三)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七大準則
1、領會: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七大準則
1.3 國際社會的秩序——阿隆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國際社會關系 (二)國際社會的“反社會”特征 (三)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國際社會關系 1、識記:社會關系 2、領會:當代國際社會關系的影響主題 (二)國際社會的“反社會”特征 1、領會:國際社會的“反社會”特征 (三)國際社會的無政府特征 1、領會:消除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的途徑
第二章 功能論
2.1社會系統的功能體系——帕森斯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構造理論的方法 (二)功能系統 (三)經濟與政治的功能相互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構造理論的方法 1、領會:帕森斯構造理論的方法 (二)功能系統 1、識記:目的獲取、整合 2、領會:帕森斯提出的“功能體系” (三)經濟與政治的功能相互作用 1、領會:(1)宗教對經濟的作用 (2)政治對經濟的作用
2.2 中層功能分析范式——默頓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中層功能分析范式 (二)中層功能分析范式理論的應用
二、考核要求
(一)中層功能分析范式 1、識記:范式、“中層理論” 2、領會:(1)中層理論的基本特征 (2)中層功能分析范式的功能 (二)中層功能分析范式理論的應用 1、識記:創新、儀式主義 2、領會:貧窮的正功能
2.3 社會系統的簡化機制——盧曼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系統簡化機制 (二)社會系統的分化與整合
二、考核要求
(一)系統簡化機制 1、領會:(1)降低環境復雜性的機制 (2)降低系統復雜性的要素 (二)社會系統的分化與整合 1、識記:互動系統、組織系統、社會分化 2、領會:(1)盧曼對社會系統的分割 (2)社會分化的類型
第三章 交換論
3.1 交換是社會的基礎——霍曼斯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互動的公理規則 (二)社會交換宏觀定律
二、考核要求
(一)互動的公理規則 1、識記:霍曼斯的“行為”、“價值”概念 2、領會:霍曼斯關于人類社會行為的一般命題系統 (二)社會交換宏觀定律 1、領會:(1)霍曼斯解釋社會結構的基本觀點 (2)社會組織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3.2 不平衡交換產生權力與分化——布勞的結構交換論
一、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交換的特性與條件 (二)不平衡交換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交換的特性與條件 1、識記:社會交換 2、領會:(1)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的區別 (2)社會交換的特殊屬性 (3)社會交換的形式 (4)社會交換的條件 (二)不平衡交換 1、識記:社會吸引、權力 2、領會:(1)社會獨立性的條件 (2)獲得權力的必要條件 (3)權力合法化的途徑
第四章 互動論
4.1 互動傳統論
一、考核知識點
(一)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 (二)米德的想象演習理論
二、考核要求
(一)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 1、識記:“社會自我”、競爭、抗爭 2、領會:(1)“社會”的意義 (2)庫利關于“社會自我”的主要觀點 (3)庫利對于競爭的分類 (4)領導權威的特征 (二)米德的想象演習理論 1、識記:“想象演習” 2、領會:社會秩序的基礎
4.2 符號互動論——布盧默與登津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布盧默的符號互動論
二、考核要求
(一)布盧默的符號互動論 1、領會:(1)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原則 (2)布盧默符號互動論的基本觀點
4.3 表演互動論——戈夫曼與伯克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戈夫曼的擬劇分析框架
二、考核要求
(一)戈夫曼的擬劇分析框架 1、識記:前臺、表演、劇組、理想化表演 2、領會:(1)印象管理策略 (2)表演中的矛盾
4.4 約定互動論——舒茨與加芬克爾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加芬克爾的民俗方法學
二、考核要求
(一)加芬克爾的民俗方法學 1、識記:約定互動論 2、領會:索引性表達的特點
第五章 沖突論
5.1 沖突促成新結構與新制度——科塞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1)社會學沖突的功能 (2)社會沖突的形成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沖突的功能 1、領會:(1)“沖突”的三層含義 (2)社會沖突的功能 (二)社會沖突的形成 1、領會:(1)社會沖突的形成 (2)非現實性沖突激烈性程度的因素
5.2 壓制與沖突引起變遷——達倫多夫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后資本主義社會 (二)社會沖突的程度 (三)社會沖突的結果
二、考核要求
(一)后資本主義社會 1、領會:“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二)社會沖突的程度
1、識記:強度、烈度
2、領會:(1)衡量沖突強度的變量 (2)衡量沖突烈度的變量 (3)沖突的調節方式 (三)社會沖突的結果 1、領會:(1)社會結構變遷的形式 (2)社會結構變遷的量度特征
5.3 沖突的根源與回避策略——柯林斯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沖突的根源 (二)職業分層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沖突的根源 1、領會:社會沖突的根源 (二)職業分層: 1、領會:(1)職業分層的依劇 (2)職業群體的類型 (3)階級文化的變異性
5.4 沖突與一致的交織——李普塞特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結構與社會變異 (二)現實主義與保守主義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結構與社會變異 1、領會: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革的關系 (二)現實主義與保守主義 1、領會:(1)保守主義的類型 (2)保守主義的特征
第六章 批判理論
6.1 病態社會的診斷——馬爾科塞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病態社會 (二)單面社會 (三)新左派的本能革命
二、考核要求
(一)病態社會 1、識記:“病態社會” 2、領會:(1)社會病態的標志 (2)美國社會攻擊性趨向的表現與根源 (二)單面社會 1、識記:“單面社會” 2、領會:(1)“單面社會”的主要表現 (2)勞動階級發生轉變的主要因素 (三)新左派的本能革命 1、識記:“新左派” 2、領會:(1)“新左派”包括的社會集團 (2)馬爾庫塞的新左派理論的錯誤
6.2 晚期資本主義的危機——哈貝馬斯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晚期資本主義的危機 (二)交往行動理論
二、考核要求
(一)晚期資本主義的危機 1、領會:(1)晚期資本主義的特征 (2)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 (二)交往行動理論 1、領會:四種行動模型
6.3 社會問題的新解釋——米爾斯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學想象力 (二)社會問題 (三)社會學發展趨勢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學想象力 1、領會:如何發揮社會學想象力 (二)社會問題 1、領會:(1)西方社會的主要社會問題 (2)“瘋人現實主義”的特征 (三)社會學發展趨勢 1、領會(1)社會學發展趨勢 (2)社會學的幾種不良傾向
第七章 后現代理論
7.1 后現代理論的發展脈絡
一、考核知識點
(一)后現代概念家族 (二)后現代理論的特征與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后現代概念家族 1、識記:后現代性、后現代理論、后現代主義 (二)后現代理論的特征與傾向 1、識記:整體化的傾向 2、領會:(1)后現代主義的精神狀態的特征 (2)后現代主義社會學理論的基本傾向
7.2 后現代符號理論——布希亞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后現代時期的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后現代時期的特征 1、識記:擬象、內爆 2、領會:后現代時期的特征
7.4 后現代文化批判——詹姆遜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后現代社會的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后現代社會的特征 1、領會:后現代社會的特征
第八章 介入理論
8.1 社會轉型的觀察——托夫勒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未來的沖擊 (二)權力的轉移
二、考核要求
(一)未來的沖突 1、識記:“短暫性”、未來沖擊 2、領會:(1)西方社會面臨變化的形式 (2)“短暫性”的表現 (二)權力的轉移 1、識記:權力 2、領會:(1)權力的類型 (2)權力轉移的形式
8.2 社會未業的規劃——貝爾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后工業社會的結構變化 (二)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二、考核要求
(一)后工業社會的結構變化 1、領會:當代西方社會結構內部變化的表現 (二)資本主義文化矛盾 1、識記:極端個人主義 2、領會:(1)三領域對立說 (2)現代主義的特征 (3)社會文化政策的理論基礎
8.3 社會政策的選擇——蒂里何基安等的觀點
一、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控制的參與 (二)全球性行動
二、考核要求
(一)社會控制的參與 1、領會:(1)社會能控制社會的因素 (2)決策的三種方法 (3)伊茲尼對權力的劃分 (二)全球性行動 1、識記:“社會進步指數” 2、領會:(1)估量一國的社會不穩定程度的方面 (2)軍國主義日益增長的因素 (3)全球性行動計劃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
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現將有關問題如下說明。
一、關于考核目標
為了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考試內容的基礎上,對各章規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明確考核目標,使自學者能夠進一步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從而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夠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兩上層次規定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兩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識:能知道有關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是較低層次的要求。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二、關于自學教材
江蘇省高等自學考試社會管理專業(專科),《西方社會學》課程由全省統一命題,指定使用教材是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宋林飛教授的著作《西方社會學理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三、自學方法指導
1、教材共有8章,具體考核內容見大綱考核要求。
2、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著重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各章節的內容既有聯系又有獨立性,自學考試者應首先全面系統地學習各章節,記憶應當識記的基本概念、名詞,深入理解基本理論;其次,要掌握各章節之間的內容聯系,注意分清相近的概念,相似的問題,并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再次,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并有計劃、有目的地深入學習重點章節,但切忌孤立地東抓一點,西抓一點。為此,要求自學者要反復通讀、精讀教材,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抓重點和難點。
3、把學習西方社會學理論和應用結合起來,著重掌握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要理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內容及其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又要運用西方社會學的基本原理。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本課程的內容來源于對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概括。因此,在自學教材時,應當把西方社會學的理論同我國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對照比較,從而更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教材內容,不斷增強實際操作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學習和鉆研指定的教材,明確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不同特點,明確自學的要求。同時,要對自學應試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掌握重點和難點,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方向。
2、要正確處理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之間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應考者將識記、領會和運用聯系起來,把基礎知識和理論轉化為應用能力結合起來,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自學應考者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和一般之分,但考試內容是全面的,因為重點和一般是互相聯系的,不能截然分開。社會助學者應指導自學應考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面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突出重點。總之,要把重點學習同兼顧一般結合起來,切勿孤立地抓重點,甚至把自學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1、本課程命題考試,應根據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和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全書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內容重點。
2、本課程的試題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一般為:識記占20%,領會占50%,應用占30%。
3、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可以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
4、本課程考試試卷中采用的題型是: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各種題型的具體樣式可參照本大綱附錄。
附錄:
西方社會學考試題型
一、填空:
1、孔德主張,社會學科學化的途徑是______________。(答案:實證方法)
2、社會團結是指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協調、___________、結合的關系。(答案:一致)
二、單項選擇題:
1、最早指出“社會學”這一概念的人是() A.馬克思 B.孔德 C.斯賓塞 D.杜爾克姆 (答案:B)
2、杜爾克姆的代表作是() A.《社會控制論》 B.《社會動力學》 C.《社會學方法論》 D.《社會生活中的權力與交換》 (答案:C)
三、多項選擇題:
1、孔德提出的社會學法則有() A.科學概念的分類法則 B.概念先后承繼的法則 C.情感進化的法則 D.生活進化的法則 E.活動進化的法則 (答案:A、B、C、E)
2、西方社會學形成時期的代表人物有() A.韋伯 B.斯賓塞 C.帕累托 D.帕森斯 E.孔德 (答案:A、C)
四、名詞解釋:
1、“想象演習” (答案:米德把運用象征符號的過程稱為“想象演習”。主要內容是:各種行動方案、他人的角色。)
五、簡答題:
1、簡述杜爾克姆關于社會團結的基本觀點 (答案:略)
六、論述題:
1、論述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原則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