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67 小學教學心理與設計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高綱1206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8067 小學教學心理與設計 南京師范大學編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要求 《小學教學心理與設計》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為培養未來教師和檢驗應考者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知識和教學技能而設置的一門基礎與應用相結合的課程。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發展、進化的產物。是人類社會傳遞經驗和培養新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教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研究人類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實施影響的活動規律。與許多學科不同,教育教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而對人的研究尤其是研究人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的變化離不開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特別是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指導。《小學教學心理與教學設計》是在教育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具體分析與研究教學心理與教學設計的學科。由于原教材已出版多年加之內容陳舊,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小學教學需要,更新了教材。但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不變,同時更加突出應用性。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要求:通過系統地學習使應考者掌握現代學習理論、教育、教學理論、理解影響教育、教學的因素及其關系,據此達到運用這些知識,設計教學活動和為今后開展教育與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理論知識基礎的目的。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考核知識點、考核要點)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論 一、考核知識點 (一)教育心理學概念與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二)教育心理學研究內容 (三)教育心理學在教育實踐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教育心理學概念 1.識記:(1)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2)教育心理學定義;(3)心理學與教育結合的發展階段 2.領會:(1)教育心理學對理解教育的意義;(2)教育心理學學科性質 (二)教育心理學研究內容 1.領會:(1)教育心理學在教育實踐中作用;(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宏觀模式2.應用:(1)運用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微觀模式分析教育過程(三)教育心理學研究范型與策略 1.識記:(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2)教育心理學研究范型 2.領會:(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策略;(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程序;(3)近年來美國教育心理學研究特點 第二章 學習概述與現代學習理論 一、考核知識點 (一)學習的概念與學習理論的作用 (二)現代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三)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與學習觀 (四)學習與教學的相互關系 二、考核要求 (一)學習的概念及其意義 1.識記:(1)學習的界定;(2)學習的準備;(3)學習的類型 2.領會:(1)怎樣理解學習概念;(2)學生學習的特征 (二)現代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1.識記:(1)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2)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同化學習理論;(3)觀察學習過程 2.領會:(1)學習理論的功能;(2)有效學習的條件 3.應用:(1)結合教育如何運用發現學習理論;(2)分析影響觀察學習的因素 (三)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與學習觀 1.識記:(1)建構主義知識觀;(2)建構主義學習觀 2.領會:(1)建構主義改變學習概念的意義;(2)生成學習基本思想與教學含義 (四)學習與教學的相互關系 1.領會:(1)學習與教學的基本關系;(2)認知學習理論對學習與教學關系的觀點 第三章 不同類型知識的學習 一、考核知識點 (一)知識的概念與知識學習機制 (二)知識的表征類型與作用 (三)概念與規則的學習 二、考核要求 (一)知識的概念與知識學習機制 1.識記:(1)知識的定義;(2)表征的定義;(3)知識分類理論的基本假設 2.領會:(1)知識分類觀的比較;(2)不能類型知識習得機制 (二)知識的表征類型與作用 1.識記:(1)命題的概念;(2)語義與表象編碼;(3)圖式;(4)產生式系統 2.領會:(1)命題網絡的意義;(2)圖式的功能;(3)模式識別程序 3.應用:(1)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聯系與區別;(2)知識的作用 (三)概念與規則的學習 1.識記:(1)概念的定義;(2)概念的屬性;(3)規則的定義;(4)認知技能的定義 2.領會:(1)概念的結構;(2)概念的功能;(3)概念學習的心理機制;(4)規則學習的方式 3.應用:(1)結合教學實際應用三種同化模式;(2)分析影響學生概念學習的因素 第四章 學習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學習 一、考核知識點 (一)學習策略與元認知策略性質和關系 (二)認知過程中的基本學習策略 (三)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與訓練 二、考核要求 (一)學習策略與元認知策略性質和關系 1.識記:(1)學習策略的定義;(2)學習策略性質的幾種觀點;(3)元認知的概念 2.領會:(1)學習策略提出的背景;(2)學習策略的分類;(3)學習策略學習的特殊性 3.應用:(1)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習策略;(2)結合教育實際談元認知的結構與作用 (二)認知過程中的基本學習策略 1.識記:(1)認知學習過程模型;(2)使用精加工策略原則;(3)復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的定義 2.領會:(1)注意策略的作用;(2)精加工策略的主要方法;(3)組織策略的主要方法 3.應用:(1)結合教學應用記筆記策略;(2)結合教學應用組織策略 (三)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與訓練 1.識記:(1)學習策略發展階段;(2)元認知策略訓練主要環節 2.領會:(1)開展學習策略訓練條件;(2)學習策略、自我效能感與成就行為的關系 3.應用:(1)結合教學談學習策略訓練的指導思想;(2)結合教學談學習策略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五章 解決問題與創造性培養 一、考核知識點 (一)問題與問題解決性質 (二)解決問題的心理機制 (三)創造性概述與創造性培養 二、考核要求 (一)問題與問題解決性質 1.識記:(1)問題的定義與成分;(2)解決問題的特點;(3)解決問題一般過程模式 2.領會:(1)奧蘇伯爾解決問題模式;(2)格拉斯解決問題模式 3.應用:(1)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奧蘇伯爾解決問題模式;(2)解決問題模式研究的新發展 (二)解決問題的心理機制 1.識記:(1)問題表征的意義;(2)耶基斯——多德森法則;(3)功能固著 2.領會:(1)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2)心理定勢的主要表現;(3)有效的解決問題者具有的條件 3.應用:(1)結合教學談解決問題中的思維技能培養;(2)結合教學談專家與新手解決問題能力的差異 (三)創造性概述與創造性培養 1.識記:(1)創造性的定義 ;(2)當代創造性理論的主要觀點 2.領會:(1)創造性活動中的核心創造性思維;92)學生創造力發展規律與特點 3.應用:(1)結合教育談影響創造力發展的主要因素;(2)創造性培養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六章 態度、品德的形成與改變 一、考核知識點 (一)態度與品德的性質 (二)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三)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心理過程與條件 二、考核要求 (一)態度與品德的性質 1.識記:(1)態度與品德的界定;(2)態度的特征與功能 2.領會:(1)態度成分的意義;(2)品德與道德的關系;(3)態度與品德的關系 3.應用:(1)結合教育談品德結構的實踐意義 (二)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1.識記:(1)他律與自律概念;(2)前習俗、習俗和后習俗水平 2.領會:(1)皮亞杰兒童品德發展階段理論;(2)柯爾伯格的品德發展理論 3.應用:(1)結構教育談小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對教育實踐的意義 (三)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心理過程與條件 1.識記:(1)依從、認同和內化概念;(2)認知失調 2.領會:(1)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內化理論要點;(2)改變品德不良學生的過程;(3)影響態度與品德形成與改變的主要因素意義 3.應用:(1)結合教育談當前小學生品德培養的主要方式 第七章 認知結構與學習遷移 一、考核知識點 (一)認知結構概念與發展 (二)學習遷移概念與類型 (三)現代學習遷移理論 (四)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與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 二、考核要求 (一)認知結構概念與發展 1.識記:(1)認知結構的界定;(2)認知結構的發展 2.領會:(1)認知結構的發展意義 (二)學習遷移概念與發展 1.識記:(1)學習遷移概念;(2)學習遷移類型 2.領會:(1)學習遷移爭論的教育意義;(2)學習遷移在教育上的作用 3.應用:(1)設計一例說明學習遷移的測量模式 (三)現代學習遷移理論 1.識記:(1)認知結構變量;(2)兩類知識的遷移分類 2.領會:(1)先行組織者概念及教育意義;(2)比較兩種組結者(四)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1.領會:(1)影響學習遷移的個體因素;(2)影響學習遷移的客觀因素 2.應用:(1)結合教育談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 第八章 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 一、考核知識點 (一)學習動機概述 (二)學習動機理論與發展 (三)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對學習的影響 (四)激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則與教學策略 二、考核要求 (一)學習動機概述 1.識記:(1)動機與學習動機概念;(2)學習動機分類及意義 2.領會:(1)動機功能;(2)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和效果的關系3.應用:(1)結合教育談奧蘇伯爾的學習動機分類的實踐意義(二)學習動機理論與發展 1.識記:(1)強化說、驅力說;(2)需要層次論、歸因論;(3)自我效能論;(4)動機作用 2.領會:(1)成就動機論的意義;(2)個體自我效能形成原因 (三)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對學習的影響 1.識記:小學生學習動機發展特征 2.領會:(1)學習動機與學習的關系;(2)學習動機的形成因素 (四)激發與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則與教學策略 1.識記:(1)激發與維持學習動機的原則;(2)焦慮 2.領會:(1)內部動機的激發與維持的教學策略;(2)外部動機激發與維持的教學策略;(3)目標設置的要求 3.應用:(1)結合教學談引起學生認知矛盾的基本方式;(2)歸因訓練的基本步驟 第九章 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模式 一、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與教學設計概述 (二)教學設計的現代心理學理論基礎 (三)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與內容 (四)不同類型的知識測量與評價 二、考核要求 (一)教學與教學設計概述 1.識記:(1)教學概念;(2)設計概念;(3)教學設計概念 2.領會:(1)教學設計的功能;(2)教學設計的類型;(3)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設計的現代心理學理論基礎 1.識記:(1)行為主義教學設計模式;(2)認知心理學的教學設計模式 2.領會:(1)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理論意義 (三)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與內容 1.識記:(1)基于心理學原理的教學設計模式的主要步驟;(2)加涅教學設計模式內容;(2)學習需要;(4)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 2.領會:(1)學習需要分析的意義;(2)影響教學目標設計的因素 3.應用:(1)結合教學談學習需要分析中要注意的問題;(2)結合教學談教學目標編寫思路(3)學習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四)不同類型的知識測量與評價 1.識記:(1)陳述性知識測量的標準;(2)程序性知識測量的形式;(3)建構主義的測量目的 2.領會:(1)結合教育發展談建構主義的測量標準意義;(2)依據不同類型知識進行測量與評價的意義 第十章 教師心理與教師成長 一、考核知識點 (一)教師的角色特點 (二)教師的專業品質特點 (三)教師的能力、人格特征、教師的威信和真誠的師愛 (四)教師的成長與教育觀念的更新 二、考核要求 (一)教師的角色特點 1.識記:(1)角色;(2)角色意識;(3)角色體驗與期待 2.領會:(1)教師角色意識的心理結構;(2)教師期待的五種角色意義;(3)教師角色的形成過程 (二)教師的專業品質特點 1.識記:(1)自我效能;(2)教學效能;(3)教學認知能力;(4)教學操作能力 2.領會:(1)教學經驗與教學效能的關系;(2)教學效能的分類及意義;(3)教學效能對教學的理解 3.應用:(1)結合教育談教師對教育事業情感投入;(2)談教師教學操作能力的培養 (三)教師的能力、人格特征、教師威信和真誠師愛 1.識記:(1)教師表達能力;(2)教育機智 2.領會:(1)教師教育機智的表現;(2)當代教師應具備的人格品質;(3)教師威信的形成條件;(4)師愛的心理功能與表現形式 (四)教師的成長與教育觀念的更新 1.識記:(1)教師成長階段;(2)影響教師成長的條件 2.領會:(1)教師反思的形式與意義;(2)產生教學反思主要方面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茲對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為使考核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的考試內容基礎上,對各章具體內容還規定了考核目標,這樣考生自學與應考時能進一步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社會助學者也能夠更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分層進行輔導,使考生更有效地學習。 命題嚴格按照考試大綱進行,不超出范圍,同時安排好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度。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并能正確認知和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并內化成自己的教育實踐能力。 應用:在識記和領會的基礎上,能對教育問題進行正確的闡述和分析,能運用所學知識思考與解決實際教育問題。 (二)自學教材 選用教材為:《現代教育心理學》,丁家永編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學習和鉆研自學教材,明確本課程的特點與學習要求,對應考者進行切實的輔導,引導他們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 2.要正確處理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之間的關系,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應考者的分析和綜合能力。 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和一般之分,但考試內容是全面的,而且重點與一般是相互聯系的。社會助學者應指導應考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總之,要把重點學習與兼顧一般結合起來,切勿孤立地抓重點,把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附錄:題型示例一、單項選擇題1 用概念同化學習方式獲得概念意義是在兒童發展的( )A 學齡期 B 學前期C 成人 D 以上都對二、填空題1.規則學習主要有兩種學習方式:發現學習和。三、名詞解釋1.學習四、簡答題1.簡述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五、論述題1 試論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