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3n75l"><cite id="3n75l"><i id="3n75l"></i></cite></listing>
<cite id="3n75l"></cite>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var id="3n75l"><video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video></var><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02103 計量地理與地理信息系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2103 計量地理與地理信息系統

江蘇教育學院編(高綱0885)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計量地理與地理信息系統》課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地理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任務培養應考者學習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空間數據的結構、處理、分析以及應用。認識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和應用領域與前景,為GIS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與應用培養專門的人才。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基礎理論、空間數據特征和數據結構、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模型和空間數據庫、空間數據處理和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應用模型和產品輸出、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系統的開發和規范化研究等。 具體要求如下: 1、熟練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基本理論,空間數據、空間數據庫、空間數據分析及應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空間數據、空間數據庫、空間數據分析及應用涉及的基礎理論。 3、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評價及其產品的輸出設計。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地理信息系統是集計算機科學、地理科學、測繪學、遙感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進入21世紀,GIS正向著集成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邁進。它不但與全球定位系統(GPS)和遙感(RS)相結合,構成三S集成系統,而且與CAD、多媒體、通信、因特網、辦公自動化、虛擬現實等多種技術相結合,構成了綜合的信息技術。隨著因特網的應用,網絡GIS已構成當今社會的熱點,GIS在大踏步地登上地理信息科學高峰的同時,也大踏步地走向全社會,融入全社會,為人類造福。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導論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成,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及其發展。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理解數據與信息的概念及其關系,理解地理信息的概念與特征,理解地理信息的概念與分類,深刻認識GIS的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了解GIS的基本功能及其應用功能,了解GIS的發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應用人員,應用模型,GIS的發展與基礎理論。 2、掌握:系統硬件,系統軟件,空間數據,GIS的基本功能與應用功能。 3、熟練掌握:數據與信息,地理信息與地理信息系統,。

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結構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地理空間基本概念及空間實體的表達;介紹了地理空間數據及其基本特征,空間數據結構的類型,以及空間數據結構的建立過程。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深刻理解地理空間的基本概念,空間實體的表達,理解GIS中的數據來源與空間數據的分類及其基本特征,了解空間數據的計算機表示;深刻理解空間數據結構的類型,矢量數據結構的概念及其主要類型,柵格數據結構的概念及其主要類型,矢量與柵格數據結構的比較,了解矢量與柵格一體化數據結構;理解空間數據結構的建立、空間數據的分類和編碼的基本概念,了解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的輸入與編輯。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空間數據的計算機表示,矢量與柵格一體化數據結構,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的輸入與編輯。 2、掌握:空間數據的基本特征,矢量與柵格數據結構的比較,空間數據的分類和編碼。 3、熟練掌握:地理空間,空間實體的表達,GIS的空間數據,矢量數據結構,柵格數據結構。

第三章 空間數據的處理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空間數據處理涉及的內容,空間數據的坐標變換,空間數據結構的轉換,多源空間數據的融合,空間數據的壓縮與綜合,空間數據的內插方法以及圖幅數據邊沿的匹配處理。。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掌握數據變換、數據重構、數據提取的基本概念,理解幾何糾正和投影轉換的目的與方法,了解由矢量向柵格的轉換和由柵格向矢量的轉換的目的與方法,理解多源空間數據的融合的方法,了解空間數據的壓縮與綜合,空間數據的內插方法,理解圖幅數據邊沿匹配處理的原因與任務。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幾何校正,投影轉換,空間數據結構的轉換、空間數據的內插方法。 2、掌握:空間數據的壓縮與綜合,圖幅數據邊沿匹配處理。 3、熟練掌握:遙感與GIS數據的融合,不同格式數據的融合。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庫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庫的概念、設計、實現和維護;介紹了空間數據庫傳統的數據模型層次數據結構、網狀數據結構和關系數據結構的建立及其優缺點;討論了語義數據模型和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的設計,空間數據庫邏輯模型設計和物理設計的步驟和內容,和GIS空間時態數據庫。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深刻理解空間數據庫的概念、空間數據庫的設計、實現和維護,深刻理解層次數據結構、網狀數據結構和關系數據結構這三種傳統的數據模型的實現、基本概念及其優缺點,理解語義數據模型和面向對象數據模型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空間數據庫邏輯模型設計和物理設計的步驟和內容,了解GIS空間時態數據庫的內容和模型種類。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GIS空間時態數據庫。 2、掌握:語義數據模型和面向對象數據模型,空間數據庫邏輯模型設計和物理設計。 3、熟練掌握:空間數據庫的概念、空間數據庫的設計、實現和維護,層次數據結構、網狀數據結構和關系數據結構及其比較。

第五章 空間分析的原理與方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數字地面模型分析、空間疊合分析、空間緩沖區分析、空間網絡分析、空間統計分析、空間數據的集合分析和查詢的原理與方法。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深刻理解空間分析的概念與目的;理解數字地面模型分析的相關概念,了解地形因子的自動提取、地表形態的自動分類、地學剖面的繪制和分析;理解空間疊合分析的相關概念,了解空間疊合分析的方法;理解空間緩沖區分析的相關概念,了解空間緩沖區分析的方法;理解空間網絡分析的相關概念,了解空間網絡分析的方法;理解空間統計分析的相關概念,了解空間統計分析的過程;理解空間數據的集合分析和查詢的相關概念,了解其分析和查詢的過程。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數字地面模型分析、空間疊合分析、空間緩沖區分析、空間網絡分析、空間統計分析、空間數據的集合分析和查詢的方法與過程。 2、掌握:數字地面模型分析、空間疊合分析、空間緩沖區分析、空間網絡分析、空間統計分析、空間數據的集合分析和查詢的相關概念。 3、熟練掌握:空間分析的概念與目的及其分類。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模型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模型的分類及相關概念,介紹了適宜性分析模型、發展預測模型、位址選擇模型、交通規劃模型、地學模擬模型和專家系統的建立與功能。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 深刻理解GIS應用模型的分類及相關概念,GIS應用模型的構建;理解適宜性分析模型的相關概念與應用實例;理解發展預測模型的基本概念,了解其應用實例;理解位址選擇模型的相關概念及建立階段,了解其建立過程;了解交通規劃模型和地學模擬模型的定量分析;理解專家系統的概念與基本結構,了解專家系統的結構與機理。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適宜性分析模型、發展預測模型、位址選擇模型、交通規劃模型、地學模擬模型和專家系統的機理與定量分析 2、掌握:適宜性分析模型、發展預測模型、位址選擇模型、交通規劃模型、地學模擬模型和專家系統的基本概念。 3、熟練掌握:GIS應用模型的基本概念、分類及其構建。

第七章 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評價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的目的、設計的模式和流程;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和維護的階段性內容;介紹了地理信息標準化的內容與制定,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的評價。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深刻理解系統設計的基本概念、目的與流程,理解地理信息系統設計中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和維護所包含的內容;深刻理解地理信息標準化的內容;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評價。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系統設計的模式、地理信息標準化的制定。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設計中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和維護,地理信息系統的評價。 3、熟練掌握:系統設計的基本概念、目的與流程,地理信息標準化。

第八章 地理信息系統產品的輸出設計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的輸出形式包括常規地圖和數字地圖,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圖形輸出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輸出的幾何變換、地形圖與專題圖的輸出組織形式,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與虛擬現實。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深刻理解地理信息系統產品的輸出形式的相關概念,理解常規地圖及其相關類型、數字地圖的優點,了解地理信息系統圖形輸出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輸出的幾何變換、地形圖與專題圖的輸出組織形式,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與虛擬現實。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地理信息系統圖形輸出系統設計,地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與虛擬現實。 2、掌握:常規地圖,數字地圖。 3、熟練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產品的輸出形式的相關概念。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中的有關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它們之間是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它們的含義是: 了解: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概念,并能夠領會和理解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掌握:要求應考者應該掌握的課程中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步驟等。 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黃杏元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課程,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能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關于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問答題(包括分析論述題、繪制框架圖)等類型(見附錄)。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按照時間的尺度進行地理信息的劃分,屬于中期的地理信息的是: A、臺風 B、江河洪水 C、土地利用 D、城市化 二、填空題 數據是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和建立,首先是和。 三、名詞解釋 地理信息 四、簡答題 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 五、分析論述題 你對GIS社會化的發展趨勢是怎么理解的?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