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3n75l"><cite id="3n75l"><i id="3n75l"></i></cite></listing>
<cite id="3n75l"></cite>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var id="3n75l"><video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video></var><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浙江自考00137農業經濟學(一)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137]

農業經濟學(一)自學考試大綱

浙江教育考試院

2012年7月

指定用書:《西方經濟學》,梁小民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版《西方經濟學自測練習》,王社榮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版

第一部分大綱說明

一、課程的性質與設置的目的

農業經濟學(一)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農產品營銷專業專科階段的專業課程。選用的教材是:主教材《西方經濟學》(第2版)(梁小民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年),輔助教材《西方經濟學自測練習》(王社榮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年)。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一方面使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為進一步學習財經類的專業課程及將來從事經濟工作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分析和運用現代經濟學知識,即根據實際情況有分析地把這些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中。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本課程的內容包括導言、上編、下編三個部分。導言,介紹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編是微觀經濟學的內容,主要介紹價格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廠商均衡理論、分配理論、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等。下編是宏觀經濟學的內容,主要介紹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宏觀經濟指標、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短期宏觀經濟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及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等問題。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所了解;能夠運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為以后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媒體與教學形式

本課程的教學媒體建議選用文字教材及其配套的錄像教材、IP課件等。其中文字教材是課程的基本媒體,包含所有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是學生學習的核心教材。錄像教材、IP課件是強化媒體,主要是分層次講授課程的重點、難點以及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思路,是對文字教材內容的強化與補充。本課程的教學形式包括:1.自主學習認真閱讀和鉆研大綱與教材。自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學習《西方經濟學》教材的相關章節,全面系統地掌握教材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自學者應深入學習各章的內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內涵。同時自學者應將系統學習和重點深入相結合,在全面系統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對重點章節進行深入學習,掌握對學習經濟學具有關鍵意義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以更好地把握本課程的全部內容。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習經濟學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把課程內容學習同分析研究經濟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自學者應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自學時間。2.面授助學社會助學者應明確本課程的性質與設置要求,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內容,對自學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糾正自學中的各種偏向,體現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要正確處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同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者將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者對經濟學的認識水平。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本課程的理論性強,內容廣泛;自學考試命題的題型多樣、覆蓋面廣。社會助學者應根據這門課程和考試命題的特點,指導自學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章節和重點問題,把重點問題和一般問題有機結合起來。

四、課程考核要求的層次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識記:懂得所學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第二部分教學內容和考核要求(按章節)

說明:章節前面“△”表示該章節為本課程重點章節。

第一章 導言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經濟學研究的對象與方法,掌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概況,了解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特征及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的關系。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稀缺性: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二)生產可能性曲線、機會成本和選擇(三)經濟學與資源利用(四)經濟學與經濟制度第二節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一)微觀經濟學(二)宏觀經濟學(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系第三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一)實證方法與規范方法(二)實證分析方法(三)實證分析工具(四)經濟理論與經濟政策三、重點與難點重點:稀缺性的含義;選擇的含義;機會成本的含義;微觀經濟學的含義;宏觀經濟學的含義;實證方法與規范方法的區別。難點:實證方法與規范方法的區別四、考核要求識記:(1)稀缺性的含義;(2)選擇的含義。領會:(1)機會成本的含義;(2)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聯系;(3)實證方法與規范方法的區別。

△第二章 需求、供給、價格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需求理論與價格的決定,掌握供給理論與價格如何調節經濟,了解價格政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需求理論(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線(二)影響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數(三)需求定理(四)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第二節 供給理論(一)供給、供給表、供給曲線(二)影響供給的因素:供給函數(三)供給定理(四)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第三節 價格的決定(一)均衡價格(二)均衡價格的形成(三)需求與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第四節 價格對經濟的調節(一)市場經濟與價格機制(二)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三)價格是調節經濟的“看不見的手”第五節 對價格的干預的市場結果(一)價格上限(二)價格下限(三)放開價格的意義與局限性三、重點與難點重點:需求的定義;需求曲線與需求定理;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區別;供給理論;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格上限與價格下限的影響。難點: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區別;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格如何調節經濟。四、考核要求識記:(1)需求的定義;(2)價格上限;(3)價格下限。領會:(1)需求曲線與需求定理;(2)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區別;(3)價格上限與價格下限的影響。應用:(1)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第三章彈性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及運用,掌握其他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需求價格彈性(一)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二)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三)需求彈性的分類(四)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第二節 其他彈性(不作考核要求)(一)需求收入彈性(二)需求交叉彈性(三)供給彈性第三節 彈性理論的運用△(一)需求彈性與總收益(二)需求彈性、供給彈性與稅收分攤(不作考核要求)三、重點與難點重點: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和計算;需求富有彈性與缺乏彈性;決定一種商品需求彈性的因素;需求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如何用彈性理論解釋谷賤傷農與薄利多銷。難點:需求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如何用彈性理論解釋谷賤傷農與薄利多銷。四、考核要求識記:(1)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領會:(1)需求富有彈性與缺乏彈性;(2)決定一種商品需求彈性的因素;(3)需求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應用:(1)如何用彈性理論解釋谷賤傷農與薄利多銷。

△第四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邊際效用分析法和無差異曲線分析法,掌握消費者剩余的概念,了解消費者的其他決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欲望與效用(一)欲望(二)偏好(三)效用(四)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第二節 邊際效用分析與消費者均衡(一)總效用與邊際效用(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三)消費者均衡△第三節 序數效用論:無差異曲線分析法(一)無差異曲線(二)無差異曲線的特征(三)消費可能線(四)消費者均衡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運用(不作考核要求)(一)消費者剩余(二)消費者行為與需求定理(三)消費者行為對企業決策的啟示第五節 消費者的其他決策(不作考核要求)(一)勞動供給決策(二)消費與儲蓄決策(三)投資決策三、重點與難點重點:效用與邊際效用;邊際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無差異曲線的含義與特征;消費可能線;序數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難點:邊際效用;邊際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四、考核要求識記:(1)效用;無差異曲線領會:(1)邊際效用;(2)邊際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3)無差異曲線的特征;(4)消費可能線;(5)序數效用分析與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應用:(1)運用邊際效用分析方法分析消費者如何實現效用最大化。

第五章 生產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企業的委托-代理理論、生產要素最優投入與規模經濟,掌握兩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了解企業理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企業理論(不作考核要求)(一)企業的形式(二)現代企業的實質:委托-代理關系(三)公司治理結構與企業效率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最適投入(一)生產函數(二)短期中的技術效率:一種生產要素的最適投入(三)長期中的技術效率:規模經濟第三節 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一)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的邊際分析(二)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的等產量線分析三、重點與難點重點:技術效率與經濟效率;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關系;規模經濟與企業最適規模;邊際分析與兩種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等產量線與兩種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難點: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關系。四、考核要求識記:(1)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2)等產量線;(3)規模經濟領會:(1)技術效率與經濟效率;(1)邊際產量遞減規律;(2)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關系;(3)規模經濟與企業最適規模;(4)邊際分析與兩種生產要素最適組合;(5)等產量線與兩種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

△第六章 成本與收益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與分類和利潤最大化原則,掌握長期成本概念,了解機會成本在企業決策中的作用。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成本(一)會計成本與機會成本(二)機會成本在企業決策中的作用(三)短期與長期成本△第二節 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的分類(二)各類短期成本的變動規律及其關系第三節 長期成本分析(一)長期總成本(二)長期平均成本(三)長期邊際成本△第四節 收益與利潤最大化(一)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二)利潤最大化原則三、重點與難點重點:短期與長期的區別;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的不同;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的不同;短期成本分類;各種短期成本變動的規律;短期中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關系;長期平均成本的規律與形狀;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的關系;利潤最大化原則。難點:各種短期成本變動的規律。四、考核要求識記:(1)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2)總收益、平均成本、邊際收益。領會:(1)短期與長期的區別;(2)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的不同;(3)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的不同;(4)短期成本分類;(5)各種短期成本變動的規律;(6)短期中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關系;(7)長期平均成本的規律與形狀;(8)總收益、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的關系。應用:(1)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分析企業的產量決定。

△第七章 廠商均衡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四種市場結構的特征,完全競爭市場上的短期與長期均衡,壟斷市場上的歧視價格,壟斷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差別競爭,掌握寡頭市場均衡的特點,了解圍繞壟斷的爭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市場結構(一)劃分市場結構的標準(二)市場結構類型(三)市場結構與企業行為的關系△第二節 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價格、需求曲線、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二)完全競爭市場上的短期均衡(三)完全競爭市場上的長期均衡(四)對完全競爭市場的評論第三節 壟斷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二)壟斷市場上的短期均衡(三)壟斷市場上的長期均衡△(四)壟斷企業的定價策略:單一定價與歧視價格(五)對完全壟斷市場的評論第四節 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壟斷競爭市場上的均衡(二)壟斷競爭與完全競爭的比較△(三)壟斷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差別競爭第五節 寡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一)寡頭壟斷市場的特征(二)傳統寡頭理論(不作考核要求)(三)現代寡頭理論:博弈論的運用(不作考核要求)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劃分市場結構的標準;四種市場結構的特征;完全競爭市場上的短期與長期均衡;壟斷市場上的單一定價與歧視價格;壟斷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差別競爭。難點:各種短期成本變動的規律。四、考核要求識記:(1)完全競爭;(2)壟斷競爭;(3)寡頭壟斷;(4)壟斷。領會:(1)劃分市場結構的標準;(2)四種市場結構的特征;(3)完全競爭市場上的短期與長期均衡;(4)壟斷市場上的單一定價與歧視定價。應用:(1)壟斷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差別競爭。

第八章 分配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狀況的標準與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則。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收入分配的原理(一)生產要素的需求(二)生產要素的供給(三)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四)工資、利率、地租、利潤理論第二節 社會收入分配(一)衡量社會收入分配狀態的標準:勞倫斯曲線與基尼系數(二)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第三節 收入再分配政策(不作考核要求)(一)過程公平論與結果公平論(二)收入再分配政策(三)平等與效率:一個永恒的難題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勞倫斯曲線與基尼系數;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的決定。難點:工資的決定。四、考核要求識記:(1)勞倫斯曲線;(2)基尼系數。領會:(1)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的決定。

△第九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壟斷所引起的市場失靈,掌握信息不對稱下的行為,了解政府失靈問題。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市場失靈(一)公共物品(二)外部性(三)壟斷△第二節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一)市場機制解決公共物品與外部性的局限(二)政府的作用第三節 風險、信息不對稱與市場行為(一)不確定與風險(二)信息不對稱下的道德危險與逆向選擇(三)信息不對稱下的市場行為第四節 政府失靈論(不作考核要求)(一)公共選擇理論(二)官僚主義行為模型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外部性與市場失靈;壟斷與市場失靈;政府在解決市場失靈中的作用;信息不對稱的含義;信息不對稱下的道德危險與逆向選擇。難點:公共物品;政府在解決市場失靈中的作用。四、考核要求識記:(1)市場失靈;(2)公共物品;(3)外部性;(4)信息不對稱。領會:(1)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2)外部性與市場失靈;(3)壟斷與市場失靈;(4)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應用:(4)政府如何解決由公共物品、外部性、壟斷所導致的市場失靈。

△第十章 宏觀經濟學概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國內生產總值及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宏觀經濟指標,了解宏觀經濟學中兩派之爭。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及核算方法(一)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二)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三)國民收入核算中的五個基本總量及其相互關系(四)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五)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六)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第二節 其他宏觀經濟指標(一)物價指數(二)失業率(三)遺憾指數及其他第三節 宏觀經濟學的內容與流派(不作考核要求)(一)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問題(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發展演變的歷史(三)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發展演變的歷史(四)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最終產品的含義;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支出法);國民生產總值的含義;通貨膨脹的含義與通貨膨脹率的計算;失業的含義與失業率的計算;經濟周期的含義。難點: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支出法)。四、考核要求識記:(1)國內生產總值;(2)失業;(3)通貨膨脹;(4)經濟周期。領會:(1)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1)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應用:(1)運用支出法核算國內生產總值;(2)通貨膨脹率的計算;(3)失業率的計算。

第十一章 長期中的宏觀經濟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與自然失業,掌握貨幣數量論,了解各種經濟增長模型。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經濟增長理論(一)經濟增長的含義與特征(二)決定經濟增長的因素:制度、資源與技術(三)經濟增長理論與模型(不作考核要求)第二節 長期中價格的決定(一)貨幣的基本知識(二)貨幣數量論(三)貨幣中性論(四)貨幣數量論的檢驗(不作考核要求)第三節 自然失業(一)自然失業與自然失業率(二)摩擦性失業(三)結構性失業三、重點與難點重點:經濟增長的含義與特征;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貨幣數量論;自然失業及其原因。難點: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四、考核要求識記:(1)經濟增長;(2)自然失業。領會:(1)經濟增長的特征;(2)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3)貨幣數量論;(4)自然失業的原因。

△第十二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總需求與總供給如何決定國內生產總值和物價水平,掌握總需求曲線和短期總供給曲線的特征與原因,了解長期總供給曲線的特征。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總需求曲線△(一)總需求曲線的含義(二)總需求曲線與財產效應(三)總需求曲線與利率效應(四)總需求與匯率效應(五)總需求曲線的移動第二節 總供給曲線△(一)短期總供給曲線的含義(二)短期總供給曲線與粘性工資理論(三)短期總供給曲線與粘性價格理論(四)短期總供給曲線與錯覺理論(五)短期總供給曲線的移動(六)長期總供給曲線△第三節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一)均衡國內生產總值與物價水平的決定(二)均衡國內生產總值與充分就業國內生產總值(三)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運用三、重點與難點重點:總需求曲線的含義;總需求曲線的移動;總供給曲線的含義;不同的總供給曲線;總供給曲線的移動;總需求與總供給如何決定實際GDP與物價水平;如何運用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分析宏觀經濟。難點:不同的總供給曲線;如何運用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分析宏觀經濟。四、考核要求識記:(1)總需求;(2)總供給。領會:(1)總需求曲線的含義及移動;(2)總供給曲線的含義及移動;(3)不同的總供給曲線;(4)總需求與總供給如何決定實際GDP與物價水平。應用:(1)如何運用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分析宏觀經濟。

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觀經濟與總需求分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總需求決定理論和乘數理論,掌握消費函數理論,了解投資函數理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消費函數理論(一)消費函數的含義(二)消費函數的穩定性及原因(不作考核要求)(三)消費函數穩定性的意義(不作考核要求)第二節 投資函數(一)投資及其組成(二)投資函數(三)加速原理(不作考核要求)(四)投資的波動性(不作考核要求)第三節 總需求決定原理(一)總支出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決定(二)乘數理論(三)總需求分析的適用性與局限性(不作考核要求)三、重點與難點重點:消費函數的含義;投資函數的含義;總需求如何決定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乘數原理。難點:乘數原理。四、考核要求識記:(1)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2)平均儲蓄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領會:(1)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的關系;(2)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的關系;(3)乘數原理應用:(1)總需求如何決定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

第十四章 貨幣與經濟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IS-LM模型,掌握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機制,了解貨幣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有關知識。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貨幣與金融體系(一)中央銀行(二)金融中介機構(三)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第二節 貨幣市場與利率的決定(一)貨幣需求理論(二)貨幣供給理論(三)利率的決定第三節 IS-LM模型(不作考核要求)(一)IS曲線(二)LM曲線(三)IS-LM模型三、重點與難點重點:中央銀行;金融中介機構;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貨幣需求理論與貨幣供給理論;利率的決定。難點:利率的決定。四、考核要求識記:(1)中央銀行;(2)金融中介機構;(3)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領會:(1)貨幣需求理論(2)貨幣供給理論應用:(1)利率的決定。

第十五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經濟周期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如何用總需求決定理論分析失業與通貨膨脹及菲利普斯曲線,掌握通貨膨脹的其他原因,了解經濟周期理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失業(一)周期性失業(二)失業的影響:奧肯定理△第二節 通貨膨脹理論(一)通貨膨脹的含義與分類(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三)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理論(四)供給推動的通貨膨脹理論(五)其他通貨膨脹理論第三節 菲利普斯曲線(不作考核要求)(一)菲利普斯曲線與新古典綜合派的解釋(二)貨幣主義對菲利普斯曲線的解釋: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三)理性預期學派對菲利普斯曲線的解釋(四)新凱恩斯主義對菲利普斯曲線的解釋第四節 經濟周期(不作考核要求)(一)經濟周期的含義與特征(二)內生經濟周期理論:乘數----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三)外生經濟周期理論: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四)關于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爭論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周期性失業及其原因;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供給推動的通貨膨脹;菲利普斯曲線的含義。難點: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四、考核要求識記:(1)周期性失業的含義;(2)通貨膨脹的含義。領會:(1)失業的影響:奧肯定理;(2)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3)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4)供給推動的通貨膨脹。應用:(1)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影響分析。

△第十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運用,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了解各派經濟學家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爭論。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概況(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三)宏觀經濟政策決策機制△第二節 財政政策(一)財政政策的內容與運用(二)內在穩定器(三)赤字財政政策(四)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第三節 貨幣政策(一)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二)貨幣主義的貨幣政策第四節 宏觀經濟政策爭論(不作考核要求)(一)反饋規則:相機抉擇(二)固定規則:以不變應萬變(三)宏觀經濟政策之爭的實質三、重點與難點重點: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用;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赤字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運用。難點: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四、考核要求識記:(1)財政政策;(2)貨幣政策;(3)自動穩定器;。領會:(1)宏觀經濟政策目標。(2)財政政策的運用;(3)貨幣政策的運用。應用:(1)結合現實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

第十七章 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

(不作考核要求)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重點掌握開放經濟中一國宏觀經濟的決定與調節,掌握國際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了解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二、教學內容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一國經濟(一)當代世界國際貿易的特征(二)自由貿易理論:從亞當·斯密到當代(三)保護貿易理論:從重商主義到當代(四)國際貿易對一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第二節 國際金融與一國經濟(一)國際收支(二)匯率理論(三)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市場(四)國際金融對一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第三節 開放經濟中一國經濟的調節(一)開放經濟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二)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調節(三)開放經濟中的最優政策配合

第三部分考核方式與試題類型

一、考試大綱是命題的根據,試卷中的命題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也不能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到各章,適當突出重點章,體現本課程的重點。二、課程考核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40%,由平時作業成績和學習過程考核成績兩部分。其中,平時作業成績占60%,學生要獨立完成4次平時作業。平時作業以輔助教材中的習題為主,通過這些習題的練習,逐步加深對課程中各種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計算方法,達到基本掌握本課程主要內容的目的,成績由輔導教師按完成的質量進行確定。學習過程占40%,要求撰寫一份學習心得,輔導老師根據學生參加過程學習的情況給出學習過程考核成績。終結性考核,即書面考試,占總成績的60%。終結性考核圍繞教學考試大綱的考核要求,重點突出,難度適當。三、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分數比例為:識記占10%,領會占60%,簡單應用占30%。主要題型有:名詞配伍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問答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四、題型舉例(考試大綱中題型舉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1.名詞配伍題(本題有5個題干和5個備選答案組成,每個題干對應一個正確的備選答案,要求在5個備選項中選擇一個能與題干相配任的最適合的答案,在括號內用英文序號表示。)
名詞備選項
生產可能線 ( A )價格上限 ( B )等成本線( E )國內生產總值( D )范圍經濟( C )A: 在資源既定的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兩種物品最大產量的組合。B: 是政府為了限制某種商品價格上升而規定的這種商品的最高價格。C: 擴大經營范圍所帶來的好處。D: 是指一國一年內(在本國領土)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E: 又稱企業預算線,是一條表明在生產者的成本與生產要素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生產者所能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數量的最大組合的線。
2.單項選擇題最全面反映經濟中物價水平變動的物價指數( C)A.消費物價指數 B.生產物價指數C.GDP平減指數 D.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指數3.判斷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相互補充的。( √ )4.問答題根據需求彈性理論解釋“薄利多銷”和“谷賤傷農”這兩句話的含義。提示:(1)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其價格與總收益成反方向變動。“薄利”就是降價,降價能“多銷”,“多銷”則會增加總收益。“薄利多銷”是指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小幅度降價使得需求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引起總收益的增加。(7分)(2)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其價格與總收益成同方向變動。谷,即糧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彈性,其彈性系數很小,在糧食豐收、糧價下跌時,需求增加得并不多,這樣就會使總收益減少,農民受到損失。(8分)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