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3n75l"><cite id="3n75l"><i id="3n75l"></i></cite></listing>
<cite id="3n75l"></cite>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var id="3n75l"><video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video></var><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浙江自考00431教學設計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431]

教學設計自學考試大綱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2022年11月

  自學用書:《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徐英俊、曲藝編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一、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教學設計”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必考課程。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它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從教育技術領域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設計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在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起著中介作用。它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它主要是通過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所做的系統安排,著重創設學與教的系統,以達到優化教學、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教學設計”以教學設計的基礎理論和教學設計的基本技術為主線構建教學設計過程,教材內容共分11章。主要論述了下列內容:教學設計——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教學設計的模式、教學設計的背景分析、教學設計的過程和教學設計的評價等。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自學應考者全面了解教學系統化設計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備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掌握教學系統化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具備進行系統化教學設計的實際技能,包括:能分析問題,以確定教學需要和目的;能根據教學分析的結果和學習者的特征編寫合適的教學目標;能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能進行教學材料的選擇與開發;能組織關于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進一步培養應考者的開拓創新意識,提高應考者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教育需要,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服務。

  二、考核目標

  第一章教學設計——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設計與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功能、教學設計的系統觀透視、系統設計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等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

  (一)設計與教學設計

  (二)教學設計的系統觀透視

  (三)系統設計教學與傳統教學

  三、考核要求

  (一)設計與教學設計

  1、識記:教學設計的內涵。

  2、領會:教學設計的特點。

  (二)教學設計的系統觀透視

  1、識記:教學設計系統觀的特點。

  2、領會:(1)多維取向的教學設計觀;(2)傳統教學的局限和弊端;(3)教學設計的系統觀的主要觀點。

  (三)系統設計教學與傳統教學

  1、識記:教學設計與備課的區別。

  2、領會:系統設計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第二章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石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系統理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四種理論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觀點,理解和應用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

  二、考核知識點

  (一)系統理論

  (二)傳播理論

  (三)學習理論

  (四)教學理論

  三、考核要求

  (一)系統理論

  1、識記:(1)系統的概念;(2)系統的功能。

  2、領會:(2)系統的種類;(2)系統的結構;(3)系統的特性。

  (二)傳播理論

  1、識記:信息的特征。

  2、領會:(1)信息的內涵;(2)施克拉姆的傳播模式;(3)拉斯韋爾的傳播模式;(4)伯羅的傳播模式;(5)信號的形式及結構;(6)傳播的背景。

  (三)學習理論

  1、識記:(1)學習的內涵;(2)學習理論的功能;(3)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2、領會:(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2)斯金納的程序教學對教學設計產生的影響;(3)信息加工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4)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5)建構主義關于教學的基本觀點;(6)建構主義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啟發。

  (四)教學理論

  1、識記:(1)卡羅爾的學習模式;(2)加涅關于學習任務的觀點;(3)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2、領會:(1)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2)布魯納關于學習任務的觀點;(3)帕斯卡和列尼的教學序列。

  第三章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發展與要素、類型與特點,以及如何綜合已有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二、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發展與要素

  (二)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類型與特點

  (三)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系統化探析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發展與要素

  2、領會:(1)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發展階段;(2)安德魯斯和古德森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要素說;(3)瑞奇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要素說;(4)斯密斯和瑞根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要素說。

  (二)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類型與特點

  1、識記:(1)迪克和凱瑞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3)邵瑞珍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2、領會:(1)巴納賽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2)布里格斯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3)馬什的一般傳播模式;(4)萊特和皮亞特的文本組織模式;(5)梅里爾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6)凱普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7)斯密斯和瑞根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8)教學設計過程模式與四大理論基礎的關系。

  (三)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系統化探析

  1、識記: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要素。

  2、領會:(1)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構成;(2)教學設計工作的特點。

  第四章學習需要分析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學習需要分析目的和意義,掌握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和方法,能結合實例分析學習需要。

  二、考核知識點

  (一)學習需要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二)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和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學習需要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1、識記:(1)學習需要的概念;(2)學習需要的類型。

  2、領會:(1)學習需要分析的目的;(2)學習需要分析的意義。

  (二)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和方法

  1、識記:考夫曼的分析學習需要的系統方法。

  2、領會:(1)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2)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3)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4)問題的性質分析。

  3、應用:結合實例,進行學習需要分析。

  第五章學習內容分析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學習內容結構與范圍分析、學習結果的分析以及學習內容分析的過程與方法,并學會結合實例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學習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學習內容結構與范圍分析

  (二)學習結果的分析

  (三)學習內容分析的過程與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學習內容結構與范圍分析

  1、識記:(1)學習內容的內涵;(2)理智技能及其分類;(3)辨別、概念、規則、問題解決;(4)認知策略;(5)言語信息;(6)動作技能;(7)態度。

  2、領會:(1)學習內容分析的目的;(2)學習內容分析的意義;(3)學習內容結構分析;(4)學習內容范圍分析的主要特點。

  (二)學習結果的分析

  1、識記:(1)理智技能及其分類;(2)辨別、概念、規則、問題解決;(3)認知策略;(4)言語信息;(5)動作技能;(6)態度。

  2、領會:五類學習結果的特征及其應用范圍。

  3、應用:能夠對目的語句分類。

  (三)學習內容分析的過程與方法

  2、領會:(1)歸類分析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2)圖解分析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3)層次分析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4)結構分析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5)信息加工分析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6)綜合分析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7)索引卡法的應用范圍及使用步驟。

  3、應用:結合實例,進行學習內容分析。

  第六章學習者分析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學習者一般特點以及學會分析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并結合實例對學習者的特點進行分析。

  二、考核知識點

  (一)學習者一般特點分析

  (二)學習者起點能力分析

  三、考核要求

  (一)學習者一般特點分析

  1、識記:(1)皮亞杰關于認知發展的四階段分類;(2)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3)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與附屬內驅力;(4)學習風格(邵瑞珍)。

  2、領會:(1)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2)學習動機與學習的關系;(3)從哪些方面來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風格。

  3、應用:結合實例,分析學習者的一般特點。

  (二)學習者起點能力分析

  1、識記:(1)學習準備(邵瑞珍);(2)起點能力/教學的起點;(3)認知結構(施良方);(4)概念圖;(5)態度(邵瑞珍)。

  2、領會:(1)學習者技能起點能力的分析方法;(2)態度的成分及判斷方法。

  3、應用:(1)結合實例,繪制概念圖;(2)結合實例,分析學習者的技能起點能力。

  第七章教學目標設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目標的內涵及分類,并能結合實例編寫合適的教學目標。

  二、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目標概述

  (二)教學目標的分類

  (三)教學目標的編寫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學目標概述

  1、識記:(1)教學目標;(2)課程目標。

  2、領會:(1)教學目標體系;(2)教學目標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的分類

  1、識記:(1)知道;(2)領會;(3)應用;(4)分析;(5)綜合;(6)評價。

  2、領會:認知領域的目標分類。

  3、應用:結合實例,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

  (三)教學目標的編寫

  1、識記:教學目標的四要素(ABCD)。

  2、領會:(1)ABCD模式;(2)內外結合表述法;(3)教學目標的表述模型

  3、應用:結合實例,編寫教學目標。

  第八章教學策略設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策略的內涵,結合實例明確教學順序、安排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方法、選用教學組織形式。

  二、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策略概述

  (二)教學順序的確定與教學活動的安排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組織形式的選用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學策略概述

  1、識記:教學策略(顧明遠)。

  2、領會:(1)教學策略的特點;(2)教學策略的功能;(3)制定教學策略的依據。

  (二)教學順序的確定與教學活動的安排

  1、識記:(1)布魯納發現學習的教學順序;(2)九大教學事件。

  2、領會:(1)加涅的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順序安排;(2)奧蘇伯爾的“先行組織者”理論;(3)言語信息的教學順序;(4)運動技能的教學順序;(5)態度的教學順序;(6)教學活動的安排。

  3、應用:結合實例,確定教學順序和教學活動。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組織形式的選用

  1、識記:(1)講授法;(2)談話法;(3)演示法;(4)參觀法;(5)練習法;(6)實驗法;(7)實習作業法;(8)讀書指導法;(9)討論法;(10)探究法;(11)欣賞教學法;(12)情境教學法;(13)課堂教學的優越性;(14)課的類型;(15)課的結構;(16)現場教學;(17)個別教學;(18)復式教學。

  2、領會:(1)教學方法的含義;(2)教學方法的特點;(3)教學方法的功能;(4)教學方法的分類;(5)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基本特點、主要環節及基本要求;(6)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7)選擇教學方法的程序;(8)教學方法的運用;(9)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10)教學組織形式的意義;(11)課堂教學的局限性;(12)課的基本組成部分;(13)課堂教學的具體教學形式;(14)課堂座位編排的方式;(15)課堂座位編排形式的選擇和設計。

  3、應用:(1)結合實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2)結合實例,選用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九章教學媒體設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媒體的內涵,結合實例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并在教學實際中應用。

  二、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媒體概述

  (二)教學媒體的選擇

  (三)教學媒體的應用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學媒體概述

  1、識記:教學媒體。

  2、領會:(1)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2)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3)選擇教學媒體的意義;(4)教學媒體的分類;(5)教學媒體的技術特性;(6)教學媒體的教學特性;(7)現代教學媒體的特點。

  (二)教學媒體的選擇

  1、識記:制約教學媒體選擇的基本因素。

  2、領會:(1)教學媒體選擇的原則;(2)問卷式模式;(3)流程圖模式;(4)矩陣式模式;(5)表格式模式。

  3、應用:結合實例,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

  (三)教學媒體的應用

  1、識記:教學媒體的最佳作用點。

  2、領會:(1)課堂教學的最佳作用點包括哪些方面;(2)找準課堂教學最佳作用時機包括哪些方面。

  3、應用:教學媒體選用表的編制。

  第十章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過程的內涵以及教學過程設計的方法,結合實例設計教學過程。

  二、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過程概述

  (二)教學過程設計的方法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學過程概述

  1、識記:最優化。

  2、領會:(1)教學過程的要素;(2)教學過程的特點;(3)教學過程的功能;(4)教學過程本質;(5)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特點;(6)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基本標準;(7)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方法體系。

  (二)教學過程設計的方法

  1、識記:形成性習題。

  2、領會: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3、應用:(1)結合實例,編制教學過程流程圖;(2)結合實例,編制形成性練習題;(3)結合實例,編制教學設計實施方案。

  第十一章教學設計評價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教學評價的內涵以及教學設計評價的過程與技術,結合教學設計實例進行評價。

  二、考核知識點

  (一)教學評價概述

  (二)教學設計評價的過程與技術

  三、考核要求

  (一)教學評價概述

  1、識記:(1)教學評價(李秉德);(2)教學評價的功能;(3)診斷性評價;(4)形成性評價;(5)絕對評價;(6)相對評價;(7)自我評價;(8)定性評價;(9)定量評價。

  2、領會:(1)教學評價的原則;(2)教學評價的類型。

  3、應用:結合實例,選擇合適的教學評價。

  (二)教學設計評價的過程與技術

  2、領會:(1)制定評價方案;(2)試用設計成果和收集評價資料;(3)整理和分析評價資料;(4)報告評價結果。

  3、應用:結合實例,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

  三、試題舉例

  說明:考試大綱中題型舉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

  一、填空題

  1、系統觀的教學設計是從 ▲ 入手進行設計的。P11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注重 ▲ 對學習的影響,而認知學習理論更注重 ▲ 。P31

  3、歸類分析法主要應用于 ▲ 學習內容的分析。P87

  二、選擇題

  1、程序教學是由()提出。P30

  A. 布魯姆B.布魯納

  C. 斯金納D. 艾斯納

  2、類似“句子第一個詞的第一個字母應大寫”這樣的表述屬于()的學習。P83

  A. 辨別B.概念

  C. 規則D. 問題解決

  3、美國教育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可以歸類于()。P155

  A. 談話法B.實驗法

  C. 探究法D. 練習法

  三、名詞解釋題

  1、學習需要P67

  2、學習風格P103

  3、復式教學P165

  四、簡答題

  1、簡述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P73

  2、簡述布魯納發現學習的教學順序。P138

  3、簡述課堂教學的優越性。P161

  五、論述題

  1、試論述系統設計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P12

  2、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試論述學習者的認知發展特點。P98

  3、試論述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者之間的異同。P228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