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考 28660 人格心理學(高綱1844)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28660人格心理學 南京師范大學編(2020年)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一、課程性質和特點人格心理學是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人格心理學兼具基礎性和應用性特征,為心理學的重要分支,是研究與探索一個人所特有的心理、行為模式的學科。人格心理學從整體上探討人的心理活動,其主要內容是描述人格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形成與發展因素、測量與評價方式、研究范式與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論、特質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認知理論、生物發展理論等。二、課程目標(評價目標)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和要求是提高應考者熟練掌握人格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理解人格心理學核心概念、運用人格心理學解決實際問題。1.使學習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自學者認識到人格心理學在現代心理學中的性質、意義、地位和作用,;掌握人格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范式。2.學習和理解人格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重點把握各種理論流派的哦核心理論觀點和相關的研究新進展;3.了解人格心理學所關注的基本問題,理解影響人格發展的遺傳、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個人心理特點等因素;4.學習和研究人格的構成特征及其形成,從而預計它對塑造人類行為和人生大事的影。掌握人格理論評價的基本方法;5.使考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人格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問題,提高自己對他人和對自己的認識和調控能力。三、與相關課程的聯系與區別與本課程相聯系的課程是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本課程主要討論人格的理論的應用,其他課程作為本課程的前置基礎。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本課程的重點包括重點、次重點、一般。重點是人格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和經典的理論,次重點是人格心理學的一般理論和研究方法,一般內容是人格心理學的簡單應用。
Ⅱ 考核目標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四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識記(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有關人格心理學概念及人格心理學原理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領會(Ⅱ):要求考生能夠領悟和理解本課程中有關人格心理學概念及原理的內涵及外延,理解相關人格心理學知識的區別和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對人格心理學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做出正確的判斷、解釋和說明。簡單應用(Ⅲ):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已知的人格心理學事實,對人格心理學問題進行某一實際領域的分析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做出正確的判斷。綜合應用(Ⅳ):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已知的人格心理學事實,對心理問題進行多個心理問題的綜合心理分析和論證,并得出解決問題的綜合方案。Ⅲ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第一編 人格心理學導論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人格的定義、特征和含義,了解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概況,以及學習和研究人格心理學的意義和方法。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了解影響人格發展的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主觀因素,了解這些因素在人格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理解這三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學會分析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人格的定義,包括集合式定義、整合式定義、層次性定義、適應性定義、個別性定義、代表性格定義、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綜合性、穩定性、獨特性和功能性、人格心理學的主題、人格研究的科學體系。影響人格發展的生物學因素、影響人格發展的環境因素、影響人格發展的主觀因素。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1、識記:當代心理學詞典中人格的定義、人格的四個基本特征、人格結構理論、人格形成理論。遺傳因素;遺傳率、雙生子研究、收養研究、選擇性飼養、體質差異研究;腦功能定位;影響人格發展的環境因素。2、領會:(1)各種人格定義的優點與不足;(2)人格的四個基本特征的含義;(3)人格的主要含義;(4)人格理論的影響因素;(5)正確認識人格理論的地位與作用;(6)區分人格與人性、人格與性格;(7)學習和研究人格心理學的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8)遺傳對人格的影響;(9)生理成熟在人格發展中的作用;(10)家庭與早期經驗的影響;(11)學校與社會文化的影響;(12)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13)家庭、學校和社會在人格發展中的作用;(14)影響人格發展的主觀因素;觀因素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15)遺傳和環境在人格發展中的交互作用;(16)學校在人格形成中的特殊作用;(17)實踐活動在人格發展中的作用。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的定義及其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是人格的內涵、各種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人格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是人格的本質及其內涵。理解影響人格的關鍵因素;社會與文化對人格形成與發展的作用、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雙生子研究的意義。第二編 經典精神分析學派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經典精神分析學派的各個人格理論,識記各個理論的基本概念,領會各個理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觀點,了解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和新精神分析學派人格理論的區別和聯系。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經典精神分析學派產生的背景、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論、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識記:(1)人格動力: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2)人格結構的地形學模型與結構模型: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本我、自我、超我。(3)人格發展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及其發展障礙。(4)研究方法:臨床觀察法、心理治療技術。(5)研究主題:夢心理學、焦慮、防御機制及其相關概念。2、領會:(1)精神分析的含義與特點;(2)弗洛伊德精分析論的基本觀點;(3)精神分析理論的應用;(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貢獻與局限。榮格的人格理論:1、識記:(1)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概念;(2)人格結構: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自性、情結的含義;(3)人格類型:四種心理機能、八種人格類型;(4)人格發展;(5)人格成因 ;(6)人格研究方法:字詞聯想技術、釋夢技術、繪畫療法;(7)研究主題:心理分析、夢心理。2、領會:(1)集體潛意識與個體潛意識的含義;(2)人格類型理論的基本觀點;(3)人格結構的相互作用;(4)理論應用:臨床心理應用、文化領域應用;(5)榮格的貢獻與局限。阿德勒的人格理論:1、識記:(1)自卑及其補償的含義;(2)生活風格的概念;(3)追求優越的含義;(4)社會興趣的含義;(5)創造性自我的概念。2、領會:(1)阿德勒的人性觀與人格含義;(2人格動力;(3)人格結構;(4)人格發展與成因:父母教養方式、出生順序;(5)研究方法:早期記憶法、心理治療;(6)研究主題:自卑與心理補償、社會興趣;(7)理論應用:教育應用、心理咨詢;(8)阿德勒的貢獻與局限。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和教學重點是經典精神分析的理論體系與觀點。第三編 新精神分析學派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各個人格理論,識記各個理論的基本概念,領會各個理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觀點,了解對新精神分析學派的總體評價。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新精神分析學派的產生背景、霍妮的人格理論、弗洛姆的人格理論、沙利文的人格理論、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論、客體關系理論。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霍妮的人格理論:1、識記:(1)基本焦慮的概念;(2)神經癥人格;(3)人格結構:現實自我、真實自我、理想自我;(4)神經癥需要;(5)人生取向。2、領會:(1)基本焦慮與神經癥的關系;(2)女性心理學的基本觀點;(3)健康人格模式;(4)神經癥的治療;(5)霍妮的貢獻與局限。弗洛姆的人格理論:1、識記:(1)社會人格的概念;(2)人格類型;(3)社會潛意識;(4)人類的需要結構;(5)人格類型。2、領會:(1)社會人格論的基本觀點;(2)積極自由和逃避自由的含義;(3)研究主題:逃避自由、疏離感、機器人化;(4)理論應用:理想人格模式、精神病成因及治療;(5)弗洛姆的貢獻與局限。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論:1、識記:(1)自我與自我同一性的概念;(2)人格發展八個階段及危機的名稱。2、領會:(1)人格動力理論;(2)自我我同一性的含義;(2)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的基本觀;(3)研究主題:自我、心理歷史理論;(4)理論應用:精神病及其治療、教育心理健康應用;(5)埃里克森的貢獻與局限。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是新精神分析的理論體系與觀點。第四編 行為主義學派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行為主義各個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識記并理解這些人格理論的基本概念,了解這些人格理論的主要區別,掌握相應的人格改變和治療方法。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行為主義學派產生的背景、華生的人格理論、斯金納的人格理論、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羅特的社會學習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行為主義學派的總體評價。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華生的人格理論:1、識記:(1)人格含義。2、領會:(1)華生的人性觀;(2)人格發展;(3)人格研究方法;(4)異常行為的形成與改變;(5)華生的貢獻與局限。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人格理論:1、識記:強化、強化物、正強化和負強化、消退、自然恢復、類化、分化、代幣制、生物反饋法的含義。2、領會:(1)經典條件反射與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與聯系;(2)強化、強化物的含義;(3)強化的安排原理;(4)強化的類型與程序;(5)人格發展;(6)人格異常;(7)研究主題:強化、程序教學機;(8)理論應用:行為評估、行為塑造、行為治療;(9)斯金納的貢獻與局限。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應人格論:1、識記:學習的四個要素。2、領會:(1)學習的四個要素的含義;(2)四種沖突的含義;(3)人格發展;(4)人格適應;(5)研究主題:挫折攻擊假說、模仿;(6)理論應用:早期教育、喂食情景、大小便訓練、早期性教育、憤怒-焦慮沖突、神經癥的形成與治療;(7)多拉德和米勒的貢獻與局限。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是斯金納的強化理論、班杜拉的社會認知學習理論;教學難點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人格的關系。第五編 人本主義學派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人本主義各個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識記、理解這些人格理論的基本概念,學會把患者中心療法應用于人格障礙的治療實踐中。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馬斯洛的人格理論、羅杰斯的人格理論、羅洛·梅的人格理論、對人本主義理論的總體評價。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馬斯洛的人格理論:1、識記:(1)需要的七個層次及其含義;(2)自我實現者的特征、高峰體驗。2、領會:(1)馬斯洛的人性觀;(2)研究主題: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觀點;自我實現者的人格特征、高峰體驗的含義和作用;(3)研究方法:整體分析法、問題中心法、自我實現的測量方法;(4)理論應用:教育應用、管理應用;(5)馬斯洛的貢獻與局限。羅杰斯的人格理論:1、識記:(1)自我概念;(2)現象場(3)Q分類法;(3)理想自我;(4)無條件積極關注;(5)來訪者中心療法。2、領會:(1)自我的內涵;(2)人格結構;(3)人格發展;(4)人格適應;(5)人格動力;(6)研究方法:Q分類法、語義分析法、個案研究;(7)研究主題:向經驗開放、重視此時此地;信賴自己;(8)理論應用:來訪者中心療法、教育應用;(9)羅杰斯的貢獻與局限。羅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論:1、識記:(1)羅洛·梅的人格概念;(2)健康人格的六個特征。2、領會:(1)羅洛·梅的人性觀;(2)存在主義的主要觀點;(3)人格的定義;(4)人格結構;(5)人格發展的四個階段;(6)研究主題:愛與意志、焦慮;(7)理論應用:心理治療的目標、心理治療的原則、心理治療的過程;(8)羅洛·梅的貢獻與局限。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是馬斯洛的人格心理學理論、來訪者中心療法;教學難點是自我實現與高峰體驗的關系、羅杰斯的自我實現理論的含義。第六編 人格特質理論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識記各個人格特質理論的基本概念,理解各個人格特質理論的基本觀點,正確評價人格特質理論的貢獻與不足。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人格特質理論產生的背景、奧爾波特的物質理論、卡特爾的物質因素論、艾森克的人格理論、五因素模型等理論,對物質論的總體評價。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奧爾波特的物質理論:1、識記:(1)人格的概念;(2)特質的概念和種類;(3)健康人格的特征。2、領會:(1)奧爾波特的人性觀;(2)特質的含義和特點;(3)人格結構;(4)人格動力:機能自主與統我技能自主;(4)人格發展階段;(5)人格成因;(6)研究方法;(7)理論應用:健康成熟的人格標準;價值觀研究量表;(8)奧爾波特的貢獻與局限。卡特爾的物質因素論:1、識記:(1)人格結構;(2)特質的含義;(3)因素分析技術。2、領會:(1)人格動力;(2)人格成因;(3)各種特質之間的關系;(4)研究方法;(5)理論應用:神經癥病因分析、治療方法。(6)卡特爾的貢獻與局限。艾森克的人格理論:1、識記:(1)人格層次的名稱;(2)三個人格維度。2、領會:(1)埃森克的人性觀;(2)人格結構的各維度含義;(3)人格層次之間的關系;(4)人格成因;(5)研究方法:研究取向、校標分析、問卷式測量法;(6)理論應用:異常人產生原因、治療方法;(7)埃森克的貢獻與局限。五因素模型:1、識記:(1)五因素各維度的名稱。2、領會:(1)五因素理論產生的背景;(2)各個因素的含義;(3)五因素模型的特點;(4)五因素的驗證與測量方法;(5)研究主題:因素的命名與次序、人格因素的數量、不同詞類的探索;(6)理論應用:臨床應用、職業管理應用、發展心理學引用、婚姻咨詢應用;(7)對大五因素模型的評價。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是人格特質及其含義、大五因素理論;教學難點是人格特質的因素分析方法。第七編 認知學派一、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認知學派各個人格理論的主要觀點,理解并識記這些人格理論的基本概念,正確使用身體順應測驗和棒框測驗,把固定角色療法運用于實踐。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認知學派人格理論產生的背景、凱利的個人構建理論、羅特的社會認知論、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米歇爾的社會認知理論。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凱利的人格個人建構理論:1、識記:人格建構。2、領會:(1)凱利的人性觀;(2)人格結構觀;(3)基本假設與推論;(4)人格動力;(5)研究方法:角色建構測驗、固定角色療法;(6)研究主題;(7)理論應用:建構作用與功能失調、病態建構的特點、自殺與敵意;(8)凱利的貢獻與局限。羅特的人格社會學習論:1、識記:行為濳勢、預期、強化值、控制點。2、領會:(1)羅特的人性觀;(2)理解學習四要素;(3)人格結構;(4)研究方法:訪談法、投射測驗、控制性行為測驗、行為觀察技術、問卷法;(5)研究主題:控制點與歸因風格、控制點與學業成就、控制點與社交行為、控制點與身心健康、控制點與職業發展、控制點與家庭教養;(6)羅特的貢獻與局限。班杜拉的人格社會學習理論:1、識記:(1)觀察學習的含義;(2)替代強化的含義;(3)自我調節的含義。(4)自我效能感的含義;(5)觀察學習的四個階段;(6)交互作用模型。2、領會:(1)觀察學習的特點;(2)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的含義;(3)自我與目標的含義及關系;(4)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的含義及其與健康的關系;(5)研究方法;(6)研究主題:自我效能、暴力行為的效仿;(7)理論應用:人格適應、行為改變與治療技術;(8)班杜拉的貢獻與局限。米歇爾的人格社會認知理論:1、識記:(1)人格結構;(2)能力;(3)自我調節系統。2、領會:(1)米歇爾的人性觀;(2)人格結構;(3)人格的認知-情感系統理論;(4)自我圖式和可能自我的含義及功能。四、本章應用1、簡單應用:能舉例說明本章核心概念和內涵。2、綜合應用:能結合理論原理聯系實際分析論述,邏輯思維清楚,合理解決實際問題。五、本章關鍵問題教學重點是凱利的個體建構理論、認知療法;教學難點是建構的概念、圖式與認知結構的理論。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為使考核內容具體化和考核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對各章規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明確考核目標,能使自學者進一步明確考核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使社會助學者能更全面、更有針對性地分層進行輔導;使考試命題能夠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度。本大綱的考核目標,按識記、領會兩個層次規定所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的涵義是:識記:能了解有關的名詞、概念和知識的涵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掌握有關原理、概念的區別和聯系。(二)關于自學教材現代人格心理學課程自學考試指定使用的教材是《人格心理學》(第二版),許燕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第二版。(三)自學方法指導本課程由于內容較多,同時有一定難度,應考者在自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學習前,應仔細閱讀本課程的考試大綱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識點的有關內容。2、認真學習考核知識的具體要點和內容,注意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學習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3、在自學時要注意嚴格依據考試大綱進行學習,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四)對社會助學者的要求1、社會助學者應明確本課程的性質與設置要求,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 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內容,對自學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體現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2、要正確處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同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者將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者對人格心理學的認識水平。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本課程的理論性強,內容廣泛;自學考試命題的題型多樣、覆蓋面廣。社會助學者應根據這門課程和考試命題的特點,指導自學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在全而輔導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章節和重點問題,把重點問題和一般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成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本大綱的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內容,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基本內容。2、試卷對能力層次的要求應結構合理。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一般為:識記40%,領會30%,應用30% 。3、要合理安伴試卷的難度結構。試題的難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等。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以2:3:3:2。試題的準易度與能力層次不同,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可有難易度不同的試題。4、本課程考試試卷的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5、本課程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題量應以中等水平的自學者的規定時間內答完全部試題為度。6、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附錄:考試題型一、 單項選擇題1.弗洛伊德認為自我防御機制A.都是無意識的 B.都是有意識的C.都是焦慮引起的 D.都是解決壓抑的2.呈現正強化物和撤去負強化物都可以增加反應的A.數量 B.概率C.次數 D.質量二、填空題1.榮格認為自性是的核心。2.自我心理學的真正建立者是心理學家 。三、名詞解釋1.投射作用2.自我強化四、簡答題1.簡述霍妮提出的神經癥內心沖突的三組矛盾。2、簡述大五人格理論的五種因素。五、論述題1.試論述奧爾波特關于健康人格的6個特點。2.試論述馬斯洛關于高峰體驗的主要觀點。Ⅳ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一、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專業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確定。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定。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的內容以及深廣度,規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編寫自學考試教材和輔導書的依據,是社會助學組織進行自學輔導的依據,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與教材的關系(共性部分)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進行學習和考核的依據,教材是學習掌握課程知識的基本內容與范圍,教材的內容是大綱所規定的課程知識和內容的擴展與發揮。課程內容在教材中可以體現一定的深度或難度。大綱與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內容應基本一致;大綱里面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知識點,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過來教材里有的內容,大綱里就不一定體現。(注:如果教材是推薦選用的,其中有的內容與大綱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應以大綱規定為準。)三、關于自學教材《人格心理學》(第2版),許燕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四、關于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的指導本大綱的課程基本要求是依據專業考試計劃和專業培養目標而確定的。課程基本要求還明確了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對基本內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識點構成了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因此,課程基本內容掌握程度、課程考核知識點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為有效地指導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本大綱已指明了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章節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習對象成人在職業余自學的情況,作者可結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學經驗和體會,提出幾點具有規律性或代表性的學習方法,并結合本專業的要求、本課程的特點可具體適當展開寫出,以便更好地指導考生如何進行自學。五、應考指導1. 如何學習很好的計劃和組織是你學習成功的法寶。…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訓學習,一定要跟緊課程并完成作業。…為了在考試中作出滿意的回答,你必須對所學課程內容有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動計劃表”來監控你的學習進展。…你閱讀課本時可以做讀書筆記。如有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可以用彩筆來標注。如:紅色代表重點;綠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黃色代表可以運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處記錄相關網站,文章。2. 如何考試卷面整潔非常重要。書寫工整,段落與間距合理,卷面賞心悅目有助于教師評分,教師只能為他能看懂的內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要回答所問的問題,而不是回答你自己樂意回答的問題!避免超過問題的范圍3. 如何處理緊張情緒正確處理對失敗的懼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請教已經通過該科目考試的人,問他們一些問題。做深呼吸放松,這有助于使頭腦清醒,緩解緊張情緒。考試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靜。4. 如何克服心理障礙這是一個普遍問題!如果你在考試中出現這種情況,試試下列方法:使用“線索”紙條。進入考場之前,將記憶“線索”記在紙條上,但你不能將紙條帶進考場,因此當你閱讀考卷時,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記下。按自己的步調進行答卷。為每個考題或部分分配合理時間,并按此時間安排進行。六、對社會助學的要求要針對重點章、次重點章和一般章節分別提出自學或助學的基本學時建議和要求(如在章節后面已有,這里也可不再闡述),在助學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要強調注意正確引導、把握好助學方向,正確處理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關系。七、對考核內容的說明1. 本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容都作為考核的內容。課程中各章的內容均由若干知識點組成,在自學考試中成為考核知識點。因此,課程自學考試大綱中所規定的考試內容是以分解為考核知識點的方式給出的。由于各知識點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識自身的特點不同,自學考試將對各知識點分別按四個認知(或叫能力)層次確定其考核要求。2. 在考試之日起6個月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頒布或修訂的心理、法規都將列入相應課程的考試范圍。凡大綱、教材內容與現行心理、法規不符的,應以現行心理法規為準。命題時也會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文化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的變化予以體現。3. 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內容分為重點內容、次重點內容、一般內容,在本課程試卷中對不同考核內容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重點內容占60%,次重點內容占30%,一般內容占10%。八、關于考試命題的若干規定1、指出考試的方法,考試時間的長度。對本課程考試要攜帶必要的工具等,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2、本大綱各章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都屬于考核的內容。考試命題既要覆蓋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課程的重點、章節重點,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度。3、命題不應有超出大綱中考核知識點范圍的題,考核目標不得高于大綱中所規定的相應的最高能力層次要求。命題應著重考核自學者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是否了解或掌握,對基本方法是否會用或熟練。不應出與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題或怪題。4、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識記占20%,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30%,綜合應用占20%(注:不同專業、不同課程在具體規定上可有所區別)。5、要合理安排試題的難易程度,試題的難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和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程度與能力層次有一定的聯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個能力層次中對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著不同的難度。在大綱中要特別強調這個問題,應告誡考生切勿混淆。6、課程考試命題的主要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應用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題型(一般不使用判斷題)。請作者確定好本課程所適用的題型,并注意留有余地。在命題工作中必須按照本課程大綱中所規定的題型命制,考試試卷使用的題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課程對題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