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00287發展社會學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287]
發展社會學自學考試大綱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二OO八年十二月
自學用書:《發展社會學》,劉祖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
發展社會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本科層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主干課程之一。
發展社會學從理論闡釋和現實解讀兩個角度對發展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進行了系統而又完整的論述和介紹。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社會發展的高度,正確地認識和理解中國當前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個人的行為選擇及其工作干預一定的理論指導。本課程可供高校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社會學和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自學考生自學。
第二部分 課程考核目標與內容
一、課程目標
發展社會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性課程。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在于使考生系統了解社會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全面認識和把握有關社會發展理論、經濟的工業化、政治的民主化、文化世俗化、觀念的理性化、社會的二元結構、社會失調、社會失序、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等社會發展的基本主題,學會用發展的視角分析我國社會發展中所呈現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并能客觀分析我國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的合理模式。
二、課程目錄
上篇 社會發展的理論闡釋
第一章 社會發展界說
第二章 以“傳統一現代”為核心概念的社會發展理論
第三章以“核心一邊陲”為核心概念的社會發展理論
第四章 以“市場轉型”為核心概念的社會發展理論
第五章 經濟層面的工業化
第六章社會層面的城市化
第七章 政治層面的民主化
第八章 文化層面的世俗化
第九章 觀念層面的理性化
下篇社會發展的現實解讀
第十章 中國的社會轉型
第十一章 轉型期的二元社會結構
第十二章 轉型期的二元組織結構
第十三章 轉型期的二元人格結構
第十四章 轉型期的社會失衡
第十五章 轉型期的社會失調
第十六章 轉型期的社會失序
第十七章 轉型期的社會開放
第十八章轉型期的社會分層
第十九章轉型期的社會流動
三、考核內容
第一章 社會發展界說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發展的基本含義;理解社會發展特征、類型,掌握判斷社會發展合理性的標準。
考核知識點:
一、 社會發展的含義
二、 社會發展的特征
三、 社會發展的類型
四、 社會發展的模式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社會發展的含義
2、經濟增長模式
3、綜合發展模式
4、協調發展模式
二、理解:
1、社會發展的特征(漸進性和整體性)
2、社會發展的類型(早發內生型和遲發外生型)
3、社會發展模式的合理性
第二章 以“傳統一現代”為核心概念的社會發展理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傳統-現代”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論提出的背景,理解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并能正確評價現代化的理論。
考核知識點:
一、 現代化理論興起的背景
二、 前期現代化理論:發展經濟學
三、 后期現代化理論:發展社會學
四、現代化理論的評價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均衡發展與非均衡發展
2、自由主義與保護主義
3、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
4、計劃與市場
二、理解:
1、發展社會學的內容(制度學派、文化學派、人格學派)
三、應用:
1、現代化理論的評價
第三章以“核心一邊陲”為核心概念的社會發展理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依附理論和世界體系理論的基本含義及其提出的背景,重點掌握兩種理論的突破和不足、創新與不足,并能正確區分兩種理論的差別。
考核知識點:
一、依附理論
二、世界體系論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依附理論的興起與淵源
2、世界體系的興起
3、世界體系的內容
二、理解:
1、依附理論的突破和局限
2、世界體系的創新與不足
三、應用:
1、世界體系論與依附理論的區別
第四章 以“市場轉型”為核心概念的社會發展理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有關市場轉型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有關社會主義取向的市場轉型研究的成果,并對有關社會發展的理論進行比較。
考核知識點:
一、 市場轉型的前置狀態研究
二、市場轉型的演進過程研究
三、社會發展理論的比較與展望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軟預算約束與短缺經濟論
2、再分配經濟論
3、庇護主義
二、理解:
1、社會主義取向的市場轉型研究
2、社會發展理論的比較
第五章 經濟層面的工業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二元經濟與二元社會等基本概念,并理解政府在經濟增長中作用,并能運用這些基本概念和理論,分析中國的二元經濟與“內卷化”。
考核知識點:
一、 工業化時代的到來
二、 二元經濟和工業化
三、政府作用和經濟發展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原初工業化
2、二元經濟
二、理解:
1、經濟二元與社會二元
2、政府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三、應用:
1、中國的二元經濟與“內卷化”
第六章 社會層面的城市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城市化與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掌握有關城市社會關系空間的基本內容,并對城市規劃的內容有所掌握。
考核知識點:
一、 城市發展與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道路與過程
三、城市化與市民生活空間的建構
四、 城市規劃與社會發展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同心圓模型
2、扇形模型
3、多中心模型
4、城市規劃
二、理解:
1、城市化與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2、城市化與城市社會關系空間
3、城市規劃的主要內容和方向
4、逆城市化、城鄉一體化與社會發展
第七章 政治層面的民主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有民主、民主化和民主化浪潮等基本概念,并掌握有關民主的特征、條件,民主化的特征、動力,民主化浪潮的特征和啟示。
考核知識點:
一、 民主
二、民主化
三、民主化浪潮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民主
2、民主化
3、民主化浪潮
二、理解:
1、民主的特征、條件
2、民主化的特征、動力
3、、民主化浪潮的特征和啟示
第八章 文化層面的世俗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世俗化與大眾文化等基本概念,掌握世俗化的基本特征,中國人的信仰及近代以來的世俗化,世俗化與大眾文化區別和世俗化與中國文化的發展。
考核知識點:
一、世俗化的含義和特征
二、 世俗化的歷史進程
三、 世俗化在社會諸層面的發展
四、世俗化與大眾文化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世俗化
2、大眾文化
二、理解:
1、世俗化的基本特征
2、中國人的信仰及近代以來的世俗化
3、世俗化與大眾文化
4、世俗化與中國文化的發展
第九章 觀念層面的理性化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理性、理性化等基本的概念,理解理性化在社會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點掌握社會發展中的理性化具體表現:從神秘主義到科學主義;從德性至上到功利訴求;從重視親情到崇尚契約;從等級觀念到平等觀念。
考核知識點:
一、 理性及理性化
二、社會發展中的理性化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理性
2、理性化
二、理解:
1、理性化在社會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應用
社會發展中的理性化(從神秘主義到科學主義;從德性至上到功利訴求;從重視親情到崇尚契約;從等級觀念到平等觀念)
第十章 中國的社會轉型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重點掌握中國社會轉型的基本標志及中國社會轉型的特征。這是理解中國的發展中的現象與問題的背景和基礎。
考核知識點:
一、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過程
二、 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標志
三、 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特征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社會轉型
2、商品市場
二、理解:
1、當前中國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勁步伐走向市場
2、當前中國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勁步伐走向開放
三、應用:
1、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特征
第十一章 轉型期的二元社會結構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結構和二元社會結構等基本概念,理解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發展的歷史背景,能對中國二元社會結構向一元社會結構發展的必然性及其對策能理解并運用。
考核知識點:
一、 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的特征
二、 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的走向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社會結構
2、二元社會結構
二、理解:
1、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的特征(改革以前與改革以來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的特征)
三、應用:
1、中國二元社會結構的走向(二元走向一元必然性及對策性分析)
第十二章 轉型期的二元組織結構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二元組織結構、表層結構、潛層結構等相關的概念,理解中國二元組織結構的表現形式工,并對中國未來二元組織結構的發展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考核知識點:
一、二元組織結構的現實表現
二、 二元組織結構的未來走向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二元組織結構
2、表層結構
3、潛層結構
二、理解:
1、二元組織結構的現實表現(分化與不分化并存,表層結構與傳統的潛層結構并存)
三、應用:
1、二元組織結構的未來走向
第十三章 轉型期的二元人格結構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人格與二元人格的含義,并能區分傳統人格與現代人格的差異,從而為個人在現代化過程中人格的修養與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考核知識點:
一、二元人格結構的含義與模型
二、二元人格結構的現實與未來
考核要求:
一、 識記:
1、人格
2、二元人格
二、理解:
1、傳統人格與現代人格的具體內涵
三、應用:
1、二元人格結構的現實表現
2、二元人格結構的未來走向
第十四章 轉型期的社會失衡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貧富差距、基尼系數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國貧富差距的表現及其問題的嚴重性。掌握調控貧富差距的必要性及其可能的選擇。
考核知識點:
一、貧富差距的測量
二、貧富差距的現狀
三、 貧富差距的調控
考核要求:
一、 識記:
1、貧富差距
2、基尼系數
二、理解:
1、貧富差距的測量
2、貧富差距的現狀
三、應用:
1、貧富差距的調控(依據與現實選擇)
第十五章 轉型期的社會失調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失調、社會植被等相關概念,理解中國社會失調的具體表現形式,并對中國走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市場化道路的必要性及其內容有所掌握。
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失調的歷史考察
二、 社會失調的現實探討
三、 走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市場化道路
考核要求:
一、 識記:
1、社會失調
2、巴西神話
3、社會植被
二、理解:
1、社會失調的表現
2、中國社會失調的表現
3、新型工業化的特征
三、應用:
1、走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市場化道路
第十六章 轉型期的社會失序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失序及其類型,理解社會失序的表現及其產生的原因。
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失序的理論探討
二、社會失序的現實思考
考核要求:
一、 識記:
1、社會失序
2、社會失序的類型
二、理解:
1、轉型期社會失序表現
2、轉型期社會失序的原因
第十七章 轉型期的社會開放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開放的含義和特征,掌握中國社會開放的發展歷史演變及我國區域的現代化與區域間關系的合理化。
考核知識點:
一、 社會開放的含義與特征
二、 轉型期的社會開放
三、 轉型期的區域開放
考核要求:
一、 識記:
1、社會開放
二、理解:
1、社會開放的特征
2、轉型期的社會開放
3、從內向型到外向型:我國區域結構的歷史演變
4、現代化與合理化:我國區域結構的發展目標
第十八章 轉型期的社會分層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掌握轉型期階層分化的必然性及其規律性。并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階層分化的狀況、原因和特征有所掌握。
考核知識點:
一、 轉型期階層分化的理論探討
二、 轉型期階層分化的現實研究
考核要求:
二、理解:
1、轉型期階層分化的必然性
2、轉型期階層分化的規律性
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的狀況
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的原因
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的特征
第十九章 轉型期的社會流動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考生應掌握社會流動的基本概念和類型,了解轉型與社會流動的關系及其歷史發展,重點掌握中國社會流動的發展趨勢。
考核知識點:
一、 社會流動的含義與類型
二、 社會轉型與社會流動的理論探討
三、 社會轉型與社會流動的現實思考
四、中國社會流動的發展趨勢
考核要求:
一、識記:
1、社會流動
2、縱向流動與橫向流動
3、代內流動與代際流動
4、結構性流動與非結構性流動
二、理解:
1、社會流動是社會轉型的標志與機制
2、社會轉型對社會流動的作用和影響
3、社會轉型與社會流動的現實思考
三、應用:
1、中國社會流動的發展趨勢
趨勢之一:從被動服從型到主動選擇型
趨勢之二:從消極控制型到積極吸引型
趨勢之三:從單向型到雙向型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對社會助學的建議
按考生平均每周接受3小時面授計算,本課程計劃需要18周,講授54小時。
二、關于命題考試的要求
1、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2、試卷分數:滿分100分,及格為60分。
3、考試時間:150分鐘
4、認知層次: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層次的分數分配大約為25:25:20:30
5、難度層次:較易、中等難易、難、較難四個層次的分數分配大約為20:30:30:20
第四部分 題型舉例
(考試大綱中題型舉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
一、單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特定意義上的發展是指( )。
A. 工業化 B. 現代化 C. 富裕化 D. 西方化
二、多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根據一個國家現代化的起始時間,我們可以將所有卷入現代化的國家分為( )和( )。
A. 早發現代化 B. 前現代化 C. 后現代化 D. 后發現代化 E. 中現代化
三、名詞解釋
1、縱向流動
四、簡答
1、簡述社會轉型對社會流動的作用
五、論述題
1、聯系實際,談談我國社會流動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