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2]社會工作概論自學考試大綱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二O一二年七月

自學用書:《社會工作概論》,顧東輝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1、課程性質“社會工作概論”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本課程主要對社會工作原理、方法、實務過程和領域進行較為系統的闡述。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教學的綱領性文獻,分別從①原理部分:介紹社會工作的動源、體系、倫理、歷史、理論等。②方法部分:介紹了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研究等一系列社會工作的方法。③實務部分:從年齡視角和機構視角介紹了社會工作的對象及工作領域等。這種課程體系的設置,既注重了體系的完整性,也兼顧了其實用性。“社會工作概論”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同學們不能滿足于零碎的知識掌握和個別技巧的實施,必須從理性層面了解具體的操作原因、步驟和結果。2、設置目的①了解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基本背景、基本理論假設及其主要特點。②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包括價值理念、基本實務、操作程序和知識技巧等。③為具體展開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社會工作打好基礎。④把社會工作實施的過程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的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覺性的功能性,樹立正確的“社會工作意識”。3、總體要求總體要求:通過學習,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點及其本質,了解社會工作在社會中應有的職能,把握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的基本價值以向和思路;對于所涉及的六種基本方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能夠應用這些基本的方法;最后是對社會工作專業有一個總體的認知與掌握。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及考核要求第一章人類需要和貧窮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社會工作的要素,把握社會工作在福利系統中的邏輯地位,掌握社會工作的不同劃分方法及其關系,熟悉社會工作實務過程的工作任務,認清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及其功能發揮的原則,根據專業和制度的特性剖析社會工作的特性。二、考核知識點(一)普通需要(二)特殊需要(三)社會工作中的人類需要(四)需要測量(五)貧窮的定義(六)貧困線(七)關于貧窮的理論三、考核要求(一)普通需要1.識記:(1)馬斯洛需要層次說(2)整體需要說(3)階段需求說(4)任務和危機說(二)特殊需要1.領會:(1)特殊需要與專業概念中的“個別化”的關系(三)社會工作中的人類需要1.領會:(1)社會工作中的人類需要與市場需求不同(四)需要測量1.識記:(1)需要測量的四種方式(2)四種需要測量的各自特性2.領會(1)社會工作中人類需要的特點(五)貧窮的定義1.識記:(1)貧窮的含義(2)貧窮的類型(六)貧困線1.識記:(1) 貧困線的含義(2) 貧困線的制定方法(七)關于貧窮的理論1.理解:(1) 貧窮文化論(2) 貧窮達爾文主義(3)人環兩因論第二章社會工作的定義和架構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社會工作的要素,把握社會工作在福利系統中的邏輯地位和社會工作本身的學科體系結構,掌握社會工作的不同劃分方法及其關系,熟悉社會工作實務過程的工作任務,認清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及功能。二、考核知識點(一) 社會工作定義(二)社會工作理論架構(三)社會工作類型架構(四)社會工作的過程架構(五)社會工作的本質三、考核要求(一) 社會工作定義1.識記:(1)社會工作界定中涉及的要素(2)社會工作定義(二) 社會工作理論架構1.理解:(1)社會工作在社會福利系統中的邏輯地位(2)社會工作本身的內容結構(三)社會工作類型架構1.識記:(1)三種常用分類(2)社會工作方法的多元視角(3)整合模式(四)社會工作的過程架構1.領會:(1)社會工作的一般過程(2)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五)社會工作的本質1.理解:(1)社會工作的整體視角和尊重差異(2)社會工作的專業特征(3)社會工作是一種制度第三章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價值觀和專業倫理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工作與哲學世界的關系,領悟社會工作價值觀的不同界定及其通用內容,了解社會工作價值觀的沖突及抉擇標準,掌握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的內容。二、考核知識點(一)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二)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三)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功能(四)社會工作中的價值沖突(五)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六)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困境及抉擇三、考核要求(一)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1.理解:(1) 社會工作和哲學的關系(2) 哲學對社會工作的影響(二)社會工作的價值觀1.識記:(1)價值(2)價值觀2.理解:(1)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三)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功能1.領會:(1)社會工作價值觀在實務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四)社會工作中的價值沖突1.理解:(1)社會工作中價值沖突的四種類型(五)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1.識記:(1)倫理(2)專業倫理2.理解:(1)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六)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困境及抉擇1.理解:(1)社會工作實踐中倫理困境的類型(2)社會工作實踐中倫理抉擇第四章社會工作的演進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工作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主要內容,如濟貧法、慈善組織會社、睦鄰組織運動等,把握社會工作形成的背景和專業社會工作的產生過程,熟悉有關判斷社會工作是否是一個專業的標準。二、考核知識點(一)英國的伊麗莎白濟貧法(二)德國的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三)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四)英美的睦鄰組織運動(五)行業性社會工作向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因素(六)社會工作的專業標準(七)中國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及未來發展三、考核要求(一)英國的伊麗莎白濟貧法1.識記:(1) 英國的伊麗莎白濟貧法背景、內容、特點及意義(二)德國的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1.識記:(1) 德國的漢堡制和愛爾伯福制背景、內容、特點及意義(三)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1.識記:(1) 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背景、內容、特點及意義(四)英美的睦鄰組織運動1.識記:(1) 英美的睦鄰組織運動背景、內容、特點及意義(五)行業性社會工作向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因素1.理解:(1) 行業性社會工作向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因素(六)社會工作的專業標準1.識記:(1) 社會工作的專業標準(七)中國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及未來發展1.領會:(1)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2)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及專業化需要解決的問題(3)中國社會工作的未來發展第五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內涵,把握其基本假設,從個體縱向發展的角度理解人類發展不同階段的任務,領悟精神分析學、學習理論和認知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從橫向系統的角度把握家庭、朋輩群體、組織、社區和社會對個體發展的不同影響。二、考核知識點:(一)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概念(二)社會工作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假設(三)個體發展的階段特征(四)不同的理論取向對個體發展解釋(五)個體發展的系統三、考核要求:(一)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概念1.識記:(1) 人類行為的定義(2)社會環境的定義(二)社會工作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假設1.理解:(1) 社會工作有關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假設(三)個體發展的階段特征1.理解:(1) 從生理、認知、社會心理和精神等四個層面理解個體每個階段的發展特征(四)不同的理論取向對個體發展解釋1.理解:(1) 精神分析學(2)學習理論(3)認知發展理論(五)個體發展的系統1.理解:(1) 家庭(2)朋輩群體(3)組織(4)社區(5)社會第六章 個案工作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個案工作的基本內涵,把握個案工作不同流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熟悉建立專業服務關系的七大原則,理解個案工作的介入技巧、基本步驟和記錄技術。二、考核知識點:(一)個案工作主要模式(二)專業關系(三)移情與反移情(四)會談及介入技巧(五)工作過程與記錄三、考核要求:(一)個案工作主要模式1.識記:(1)個案工作定義(2)功能學派(3)心理及社會學派(4)問題解決學派(5)行為修正學派(6)危機干預模式(7)任務中心取向(二)專業關系1.領會(1)個別化原則(2)有目的的情感表達原則(3)適度的感情介入原則(4)接納原則(5)非批判原則(6)案主自決原則(7)保密原則(三)移情與反移情1.領會(1)移情(2)反移情(四)會談及介入技巧1.領會(1)支持與鼓勵(2)情緒疏導(3)探索(4)澄清觀念(5)行為改變(6)直接干預(7)環境改變(五)工作過程與記錄1.識記(1)社會工作過程申請與接案-研究與資料收集-評估與服務計劃-服務與干預-結案與追蹤2.領會(1)完整個案資料應包含的內容個案申請表、接案表、服務記錄表、個案服務記錄、轉介記錄,及結案記錄等資料(2)個案工作記錄的功能(3)個案工作記錄類型過程記錄或逐字記錄,摘要記錄,問題取向記錄第七章 小組工作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小組工作的內涵和要素,把握不同類型小組的特性,熟悉小組工作的發展過程,領悟小組工作的理論,了解社會小組工作的不同階段的任務和技巧,掌握小組工作的技巧。二、考核知識點:(一)小組工作的概述(二)有關小組工作的理論(三)小組工作的過程(四)有效小組工作者的特點(五)小組工作者的基本干預方法(六)專業培訓三、考核要求:(一)小組工作的概述1.識記(1)小組工作的含義(2)小組工作的分類2.理解(1)小組工作的發展歷史(2)小組工作在華人社區的發展(二)有關小組工作的理論1.識記(1)社會科學理論:系統理論、心理分析理論和學習理論2.領會(1)小團體理論三、小組中的治療要素1.領會(1)小組中的治療要素(三)小組工作的過程1.理解(1)小組工作的過程:計劃階段 -開始階段-中間階段 -結束階段-評估(四)有效小組工作者的特點1.領會(1) 有效小組工作者的特點:勇氣、誠實、勇于改變、同理反應、行動取向、堅信從事的小組治療有價值、平衡自我照顧與照顧他人、有與人交往的經驗、知識基礎堅實(五)小組工作者的基本干預方法1.領會(1)小組工作者的基本干預方法(六)專業培訓1.識記(1) 專業培訓重要性、內容、途徑第八章 社區工作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區工作的定義和要素,把握其價值觀和行為原則,理解相關的工作模式,掌握社區工作的過程及每個階段的基本特性、主要任務和工作技巧。二、考核知識點:(一)社區工作的定義和要素(二)社區工作的價值觀和原則(三)社會工作的策略模式(四)社區工作的過程模式三、考核要求:(一)社區工作的定義和要素1.識記(1)社區工作的定義(2)社區工作的要素(二)社區工作的價值觀和原則1.識記(1)社區工作的價值觀2.領會(1)社區工作的行為守則(三)社會工作的策略模式1.識記(1)策略模式(2)地區發展(3)社會策劃(4)社區照顧(5)社區教育(6)模式組合(四)社區工作的過程模式1.領會(1)探索和準備(2)計劃執行(3)撤離、評估和反思第九章 社會工作行政管理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內涵和理論基礎,把握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主要要素,領悟政府和機構兩個層面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內容和特色,認識社會工作督導的必要性、功能及良好社會工作督導的內容。二、考核知識點:(一)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定義和理論基礎(二)要素(三)政府層面和機構層面的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四)督導(五)行政管理人員三、考核要求:(一)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定義和理論基礎1.識記(1) 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定義(2) 社會工作行政管理的理論基礎(二)要素1.理解(1)規劃(2)組織(3)人事管理(4)領導(5)協調(6)報告(7)預算(8)評估(三)政府層面和機構層面的社會工作行政管理1.理解(1) 政府層面的社會工作行政管理(2)機構層面的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四)督導1.識記(1)督導定義(2)督導類型2.理解(1)督導的原則(五)行政管理人員1.理解(1)技巧(2)知識(3)態度(4)實踐第十章 社會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的內涵,把握福利國家的類型及其特性,掌握社會政策的一般過程及其工作技巧,領悟政府、市民和社會工作者在社會政策中的角色。二、考核知識點:(一)社會政策的定義和福利國家的概念(二)社會政策的一般過程與決策模式(三)與社會政策相關的理論(四)政策分析三、考核要求:(一)社會政策的定義和福利國家的概念1.識記(1) 社會政策的定義(2) 福利國家的概念(二)社會政策的一般過程與決策模式1.理解(1) 社會政策的一般過程(2) 社會政策的決策模式(三)與社會政策相關的理論1.理解(1)解釋國家社會政策形成的理論觀點(2)社會福利的基本理論觀點(3)女性主義的社會政策理論觀點(四)政策分析1.領會(1)描述分析(2)過程分析(3)解釋性分析(4)評估第十一章 社會工作研究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工作研究的主要內容、特點和倫理,掌握社會工作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特點及過程,對項目評估的目標、類型和程序等有初步的把握。二、考核知識點:(一)社會工作研究的定義、特點、倫理(二)社會工作研究的邏輯和一般過程(三)常用社會工作研究(四)項目評估三、考核要求:(一)社會工作研究的定義和特點1.識記(1)社會工作研究的定義(2)社會工作研究的特點(3)社會工作研究的倫理(二)社會工作研究的邏輯和一般過程1.理解(1)社會工作研究的邏輯(2)社會工作研究的程序(三)常用社會工作研究1.領會(1)單案設計(2)問卷調查(3)觀察(4)訪談(5)非干擾性研究(四)項目評估1.識記(1)項目評估的定義(2)項目評估的類型(3)項目評估的步驟第十二章 社會工作:年齡視角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兒童、青少年、老年的適齡行為、認知特性、面臨危機,把握他們所處環境中的重要系統的多方面作用,理解相關的理論,掌握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常用社會工作和微觀工作技巧。二、考核知識點:(一)兒童社會工作(二)青少年社會工作(三)老年社會工作三、考核要求:(一)兒童社會工作1.理解(1)成長發展理論(2)系統與交互概念(二)青少年社會工作1.理解(1)青少年生理層面的變化(2)青少年的認同與混淆心理(3)青年期的道德發展中心(4)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特征(5)人格發展各層面之關系(6)青年期的性認定(三)老年社會工作1.理解(1)老年學的理論基礎(2)老年社會工作(3)協助老年人面對死亡議題第十三章 社會工作:機構視角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院舍社會工作的內涵、工作模式和原則,把握其工作過程及其內容;了解醫務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等的內涵、運作模式及工作方法等。二、考核知識點:(一)院舍社會工作(二)醫務社會工作(三)學校社會工作(四)企業社會工作三、考核要求:(一)院舍社會工作1.識記(1)院舍社會工作的內涵2.理解(1)院舍社會工作的應用原則3.領會(1) 院舍社會工作的服務階段與過程(2) 院舍社會工作的任務(二)醫務社會工作1.識記(1) 醫務社會工作的歷史沿革(2) 醫務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2.領會(1) 醫務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三)學校社會工作1.識記(1)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內涵2.理解(1)學校社會工作的運作模式3.領會(1)學校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四)企業社會工作1.識記(1)企業社會工作的基本內涵2.理解(1)企業社會工作的運作模式3.領會(1)企業社會工作的工作方法(2)企業社會工作的原則與步驟第三部分 題型舉例(考試大綱中題型舉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題后的括號內。每題2分,共30分。1.對社會個案工作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是( )①米德 ②韋伯 ③馬克思 ④弗洛伊德二、多選題 (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題后的括號內。每3分,共15分。)1.社會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是( )①社會個案工作 ②社會團體工作 ③農村社會工作④城市社會工作 ⑤社區社會工作三、名詞解釋題(每題5分,共15分。)1.督導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1.簡述行為修正學派的基本觀點五、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1.論述社區工作的過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