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4]社會政策與法規自學考試大綱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二OO八年十二月

指定用書:《社會政策概論》,關信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一版。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和設置目的要求《社會政策概論》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必修的一門主要專業課程。《社會政策概論》教材分為三篇。導論部分主要闡述社會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發展狀況;第二篇主要闡述有關社會政策的基本原理,涉及社會政策的目標、基本要素、制定過程、實施、評估和變動,以及社會政策的價值分析、經濟分析和社會分析。第三篇主要從實踐角度闡述社會政策的主要領,包括社會保障政策、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政策、住房政策、教育政策、就業政策、社會福利服務政策、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殘疾人政策、保護婦女基本權益政策、未成年人保護和兒童福利政策、反貧困社會政策,等等。《社會政策概論》的主要目的是:使自學應考者理解當代社會政策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了解各國社會政策的發展歷史,理解社會政策的結構、過程和運行機制,掌握中國社會政策各個領域的基本情況,以及社會政策的未來發展趨勢。《社會政策概論》的基本要求是:把社會政策的基礎理論與中國實踐結合起來,把國際社會政策的經驗與中國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既注意全面把握社會政策基礎知識,又注意與中國實踐的關聯性,既注意各國社會政策的理論和實踐,又重點把握中國社會政策的特點。第二部分 考核目標第一篇 導論:社會政策的概念和發展第一章 社會政策的基本范疇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政策和公共政策的基本含義、基本特征,掌握社會政策的定義和實質,了解社會政策的基本領域,理解社會政策與其它類似概念的關系。二、考核知識點1、公共政策的基本含義和基本特點2、公共政策的層次和領域3、公共政策的目標和意義4、社會政策的定義和實質5、社會政策的主要領域6、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7、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8、社會政策與社會行政三、考核要求1、識記(1)公共政策的基本含義和基本特點(2)公共政策的層次和領域(3)社會政策的定義(4)社會政策的主要領域2、理解(1)公共政策與社會政策之間的關系(2)社會政策的實質(3)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社會立法、社會行政等概念之間的關系第二章 社會政策實踐的歷史發展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的社會政策實踐的歷史發展,了解中國大陸社會政策發展的概況。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實踐的發端2、歐洲工業化對社會政策實踐的促進作用3、“福利國家”社會政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4、20世紀70年代“福利國家”社會政策的改革5、中國大陸社會政策發展概況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實踐的發端(2)歐洲工業化對社會政策實踐的促進作用(3)“福利國家”社會政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4)20世紀70年代“福利國家”社會政策的改革2、理解中國大陸社會政策發展概況第三章 社會政策學科的歷史發展與理論體系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研究的緣起、形成和發展,理解社會政策學科的對象、特點、重點議題和性質,了解社會政策的理論基礎與理論體系,掌握社會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社會政策研究的應用范圍。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的緣起、形成和發展2、社會政策學科的研究對象、特點、議題和性質3、社會政策的理論基礎4、社會政策的理論體系5、社會政策研究的方法論基礎6、社會政策分析方法的含義和基本視角7、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分析8、社會政策研究的應用范圍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概念的提出,社會政策學科的發源(2)社會政策學科的形成(3)蒂特瑪斯的社會政策研究(4)美國社會政策研究體系的形成和發展(5)社會政策學科的研究對象、特點、重點議題和研究主要領域(6)社會政策分析的含義2、理解(1)西方社會政策學科的最近發展(2)社會政策的學科性質(3)社會政策的理論基礎(4)福利國家產生的理論解釋(5)比較公民權利理論和集體道德責任說(6)社會政策研究的方法論基礎(7)社會政策分析的基本視角及其之間的關系(8)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9)社會政策研究的應用范圍第二篇 社會政策基本原理第四章 社會政策與人的需要及社會問題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的基本目的,理解社會政策與人的需要、社會問題之間的關系,掌握人的需要的含義、特點及其滿足方式,掌握社會問題的含義、特點及主要的社會問題。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的基本目的2、人的需要概念3、個人需要的含義與社會性意義4、個人需要和需求5、個人需要的基本類型6、個人基本需要的含義7、個人需要的剛性與彈性8、個人基本需要的界定9、滿足個人基本需要的方式10、社會政策與個人需要的關系11、社會需要的含義12、社會政策與社會需要的關系13、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對社會政策的導向作用14、社會問題的含義和特點15、當代社會問題的主要方面16、社會政策與社會問題的關系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的基本目的(2)人的需要概念(3)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含義(4)個人需要的基本類型(5)個人基本需要的含義(6)滿足個人基本需要的方式(7)社會需要的含義(8)社會問題的含義和特點2、理解(1)個人需要的社會意義(2)個人需要與需求的關系(3)個人基本需要的剛性與彈性的關系(4)影響個人基本需要界定的因素(5)個人需要與社會政策的關系(6)社會需要與社會政策的關系(7)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對社會政策的導向作用(8)社會政策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3、應用當前中國存在的主要社會問題第五章 社會政策的基本要素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行動的基本要素,理解社會政策的主體、對象、資源和運行機制。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主體的含義、角色、層次2、社會服務領域中的組織體系3、政府在社會政策體系中的主體作用4、非政府、非盈利組織在社會政策中的角色和作用5、其他組織在社會政策體系中的作用6、現階段社會政策主體發展變化的一般趨勢7、社會政策對象的界定8、社會政策受益者和受損者的分析9、社會弱勢群體及其在社會政策體系中的地位10、社會政策資源的含義、形式及其調動方式11、社會政策的經費投入12、社會政策運行機制的含義和重要性13、社會政策行動的資金供應模式與服務傳遞模式14、社會政策行動的純福利模式和準市場模式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主體的含義、角色和層次(2)社會服務領域中的組織體系(3)非政府組織的含義和性質(4)非盈利組織的含義和特點(5)多元福利模式的含義(6)社會政策對象的含義和分類(7)社會政策受益者分析(8)社會政策受損者分析(9)社會弱勢群體的含義、產生原因和幫助機制(10)社會政策資源的含義、形式和調動方式(11)政府社會支出的含義、測量指標、結構和類別(12)政府對社會福利的資助方式(13)社會政策的經費來源(14)社會政策運行機制的含義(15)影響社會政策行動資金供應量的基本因素(16)社會政策行動服務傳遞過程涉及的三方面關系2、理解(1)政府在社會政策體系中的主體作用(2)國家福利模式的優點和缺陷(3)非政府、非盈利組織在社會政策體系中的角色和作用(4)就業組織和社區組織在社會政策體系中的作用(5)當代社會政策體系中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的關系(6)中國改革以來財政責任主體和社會服務機構主體的變化(7)比較普遍性福利模式和選擇性福利模式(8)社會政策運行機制的重要意義(9)比較需求導向性資金供應模式和預算約束性資金供應模式(10)比較三種社會政策行動服務傳遞模式(11)比較純福利模式和準市場模式(12)市場機制在社會政策實踐中的優點和問題3、應用(1)運用社會政策受益者分析和受損者分析(2)結合中國實際分析社會政策資源的調動方式(3)中國社會政策運行機制的改革和未來發展第六章 社會政策的制定過程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決策的內容、層次和模式,理解影響社會政策決策的主要因素,掌握社會政策制定過程的主要環節。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制定過程的含義2、社會政策決策的內容、層次和模式3、影響社會政策決策的因素4、社會政策制定過程的主要環節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制定過程的含義(2)社會政策決策的實質和內容(2)社會政策的決策層次(3)影響社會政策決策的基本因素(4)社會政策可行性的實質內容和主要方面(5)影響社會政策決策的其它因素(6)社會議程的基本含義、產生方式和形成因素(7)基線調查的含義和意義(8)社會政策初步方案設計的內容(9)社會政策試點的含義和評估(10)社會政策審批過程的基本要素和影響因素(11)社會政策文本類型、發布過程和范圍2、理解(1)比較民主型決策模式與集中型決策模式(2)比較代議制民主決策模式、民主集中型決策模式和精英決策模式(3)影響社會政策決策的因素(4)社會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內容和方法特點(5)社會政策試點的意義、一般程序和要求3、應用結合案例分析社會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主要環節第七章 社會政策的實施、評估與變動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社會政策的實施過程,了解社會政策行動的管理,掌握社會政策的評估,了解社會政策的變動。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方案實施細則的制定方式和內容2、社會政策宣傳的意義、方式和角度3、社會政策行動管理的目標和原則4、社會政策行動管理的層次與對象5、社會政策管理的組織模式6、社會服務的管理體制7、社會福利運行中的漏洞問題及改善社會政策行動管理的基本要求8、社會政策評估的含義、特點、重要性、基本要素、標準、方法和實施方式、。9、社會政策變動的原因和方式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方案實施細則的制定方式和內容(2)社會社會政策的宣傳的意義、方式和角度(3)社會政策行動管理的目標、原則、層次和對象(4)社會政策管理的組織模式(5)福利漏洞的含義(6)社會政策評估的含義、特點、意義、基本要素、評估方法和實施方式(7)社會政策變動的原因和方式2、理解(1)社會政策宣傳與商業廣告的區別(2)社會政策行動管理和企業管理(3)比較不同的社會服務管理體制(4)福利漏洞問題及社會政策行動管理的改革(5)比較不同的社會政策評估標準3、應用(1)社會政策評估的實例(2)結合實際案例對社會政策變動進行原因分析第八章 社會政策的價值分析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的意識形態類型,理解社會政策的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的關系,掌握社會政策中的價值爭議。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的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2、公平、平等與效率3、自由與控制4、個人與集體5、人道主義與人權6、社會政策意識形態的含義四、考核要求1、識記(1)價值中立的含義(2)價值關聯的表現(3)公平、平等與效率的含義(4)自由與控制的含義(5)人道主義與人權的含義(6)社會政策意識形態的含義2、理解(1)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的關系(2)不同的公平與效率觀對社會政策的影響(3)自由與控制的價值目標對社會政策的影響(4)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對社會政策的影響(5)人道主義與人權觀念對社會政策的影響第九章 社會政策的經濟分析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經濟基礎的內含,理解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政策水平的衡量標準以及關系,了解社會政策行動的效率問題,理解提高社會政策行動效率的要求,掌握社會政策經濟功能的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經濟分析的重要性2、社會政策經濟基礎的含義3、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政策水平的衡量標準4、社會政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5、影響社會政策發展的經濟條件6、社會政策運行效率的概念和意義7、社會政策行動效率測量中的特殊性8、提高社會政策行動效率的基本要求9、社會政策與生產過程10、社會政策在分配過程中的作用11、社會政策對消費、投資和貿易的影響12、社會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13、社會政策的兩種模式:經濟導向型福利模式、福利導向型模式和發展型社會政策模式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經濟基礎的含義(2)經濟發展水平指標、社會政策水平的衡量指標和社會政策水平的評價標準(3)影響社會政策發展的經濟條件(4)社會政策運行效率的概念和意義(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含義(6)社會政策對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7)發展型社會政策模式的含義和基本原則2、理解(1)社會政策經濟分析的重要性(2)社會政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3)社會政策行動效率測量中的特殊性(4)提高社會政策行動效率的基本要求(5)社會政策對生產過程的影響(6)社會政策在再分配過程中的作用(7)社會政策對消費、投資和貿易的影響3、應用(1)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影響(2)案例分析經濟導向型福利模式和福利導向型模式(3)發展型社會政策對中國的啟示第十章 社會政策的政治及社會分析第一節 社會政策的政治分析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社會政策與政治體制、公民權利、國家、公民社會、利益集團的關系,理解社會政策的政治功能,社會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了解不同社會學理論視角下的社會政策,理解社會政策與社會階級機構、家庭,社區和組織的關系,掌握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政策政治分析的重要性2、社會政策的政治功能3、社會政策與政治體制、公民權利4、社會政策與國家和公民社會5、社會政策與利益集團6、社會政策過程中的公民參與7、不同社會學理論視角下的社會政策8、社會政策與社會階層結構9、社會政策與家庭、社區和組織10、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政策的政治功能(2)關于國家在社會福利制度中角色的幾種基本理論(3)公民社會的含義(4)利益集團的含義(5)公民參與的含義、意義、方式和影響因素(6)不同社會學理論視角下的社會政策2、理解(1)社會政策政治分析的重要性(2)社會政策與政治體制的關系(3)社會政策與政治民主化的關系(4)社會政策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5)社會政策和國家、公民社會的關系(6)社會福利水平和政府社會、經濟功能的關系(7)社會政策與利益集團的關系(8)社會政策與社會階層結構的關系(9)社會政策與家庭的關系(10)社會政策與社區的關系(11)社會政策與各類社會組織的關系(12)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的關系3應用(1)結合中國情況分析公民參與社會政策的意義(2)結合中國國情分析社會政策與家庭、社區和組織的關系(3)結合中國情況分析社會政策對社會發展的意義第三篇 社會政策的主要領域第十一章 社會保障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理解社會保障的概念、功能和歷史發展,了解當代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理解當代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掌握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保障概念的基本含義和基本功能2、當代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3、當代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4、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5、當前中國社會保障的模式與體系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保障的基本含義(2)社會保障的基本功能(3)養老保險的含義和層次(4)失業社會保障的含義和模式(5)失業社會保險的含義、資金來源、享受資格條件和給付標準(6)疾病社會保障的含義和模式(7)職業傷殘社會保障的含義和產生(8)工傷保險的三個重要環節(9)反貧困社會保障的含義(10)近20年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2、理解(1)三種養老保險資金籌措模式的比較(2)當代社會保障的三種基本形式: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3)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基本方向(4)當前中國社會保障的基本模式與體系3、應用當前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第十二章 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公共醫療衛生政策的含義、基本內容以及當代各國公共衛生政策發展狀況,了解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公共衛生政策體系以及80年代以來中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理解當前中國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及其相關政策,掌握現階段中國醫療服務體系及公共醫療服務政策二、考核知識點1、公共醫療衛生政策的含義和基本目標2、政府制定和實施公共衛生政策的必要性3、公共醫療衛生政策在滿足醫療需求方面的優勢和不足4、當代各國醫療衛生政策的基本內容5、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變化6、當前中國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及其相關政策7、中國公共衛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8、現階段中國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及公共醫療服務政策9、現階段中國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及公共醫療服務政策三、考核要求1、識記(1)公共醫療衛生政策的含義和基本目標(2)當代各國醫療衛生政策的基本內容(3)當前中國城市公共衛生體系及相關政策(4)當前中國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及相關政策2、理解(1)政府制定和實施公共衛生政策的必要性(2)公共醫療衛生政策在滿足醫療需求方面的優勢和不足(3)比較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4)中國公共衛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5)比較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醫療服務體系及公共醫療服務政策4、應用結合中國情況分析當前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第十三章 住房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住房政策的基本含義、意義,了解當代各國住房政策的內容、形式及特點,掌握中國城鎮住房政策的改革與發展。二、考核知識點1、住房政策的含義和意義2、當代各國住房政策的內容、形式和特點3、中國城鎮住房政策改革的步驟4、當前中國住房政策的特點5、當前中國的經濟適用房制度6、當前中國的城市廉租房制度三、考核要求1、識記(1)住房政策的含義(2)當代各國住房財政政策的兩種形式(3)當代各國住房金融政策的四種模式(4)各國住房政策改革的要點(5)中國城鎮住房政策改革的步驟2、理解(1)住房政策的意義(2)當前中國城鎮住房政策的特點(3)中國城鎮經濟適用房制度和城市廉租房政策的作用和存在問題3、應用結合中國國情分析當前中國城鎮住房政策的問題及對策第十四章 教育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當代各國的教育體系,理解教育政策的定義、基本內容和重要性,了解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掌握當前中國教育制度及相關政策體系中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二、考核知識點1、教育政策的含義和基本內容2、教育政策的重要性3、當代各國教育體系4、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5、現階段中國教育體制及相關政策狀況6、目前中國教育制度及相關政策體系中存在的問題7、中國教育政策未來發展方向三、考核要求1、識記(1)教育政策的含義(2)教育政策的基本內容(3)發達國家的教育體系(4)發展中國家的公共教育體系(5)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6)現階段中國的學校教育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和投資辦學體制2、理解(1)教育政策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2)中國教育政策未來發展方向3、應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當前中國教育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第十五章 就業社會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就業社會政策的含義、意義、內容和模式,了解中國城鎮就業制度改革的主要階段和內容,掌握當前中國城市的就業問題、就業制度及相關政策,了解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對勞動制度的影響,理解當前中國農村勞動就業問題及相關政策。二、考核知識點1、就業政策的含義、意義、內容和模式2、改革開放前中國城市就業政策的特點3、中國城鎮就業制度改革的主要階段和內容4、改革后中國城市就業政策的基本要點5、當前中國城市就業問題和就業政策6、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政策7、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對中國勞動制度的影響8、當前中國農村的勞動就業問題9、現階段中國農村就業政策的基本要點10、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途徑三、考核要求1、識記(1)就業政策的含義和內容(2)改革開放前中國城市就業政策的特點(3)中國城鎮就業制度改革的主要階段和內容(4)改革后中國城市就業政策的基本要點(5)現階段中國農村就業政策的基本要點(6)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途徑2、理解(1)就業政策的意義(2)比較不同的就業社會政策模式(3)當前中國城市就業問題和就業政策(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政策的意義(5)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對中國勞動制度的影響(6)當前中國城市和農村的就業問題及其應對措施3、應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當代中國就業問題及其對策第十六章 社會福利服務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社會福利服務政策的基本概念、特征、重要性和基本內容,了解中國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福利性服務體系的發展、改革和理解其當前的特點,了解當代中國城鄉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的發展和改革,理解其當前的特點,掌握當前中國城鄉社會福利服務機構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了解中國城市社區服務的歷史發展,理解當前中國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體系,掌握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服務的運行模式、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二、考核知識點1、社會服務福利政策的含義、特征、重要性和基本內容2、 中國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福利性服務體系的發展和改革3、當前中國各類企事業單位的福利服務體系的特點4、中國城鄉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的歷史沿革和改革5、當前中國城鄉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的體系和特點6、中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的歷史發展7、當前中國城市社區建設8、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9、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服務的運行模式10、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服務存在的問題11、中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的未來發展三、考核要求1、識記(1)社會服務福利政策的含義、特征、重要性和基本內容(2)中國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福利性服務體系的發展和改革(3)當前中國各類企事業單位的福利服務體系的特點(4)中國城鄉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的歷史沿革和改革(5)當前中國城鄉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的體系和特點(6)中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的歷史發展(7)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服務的運行模式2、理解(1)我國“企業福利”和“民政福利”的改革及目前的基本情況(2)當前城鄉社會福利機構中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3)現代階段中國城市中社區建設的發展狀況(4)現階段中國城市社區服務的發展狀況(5)中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的未來發展3、應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城市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第十七章 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全球性人口老齡化引發的老年人問題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理解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的基本含義及主要內容,掌握中國老年人問題及老年社會服務政策。二、考核知識點1、人口老齡化的問題2、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的含義和內容3、中國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概況4、中國養老問題、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社會政策5、中國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醫療服務和相關社會政策6、中國老年人的就業和社會參與問題以及相關社會政策7、中國老年人的教育及娛樂需求和服務體系及相關社會政策8、中國老年人的法定權益保護9、中國老年人心理和社會調適問題、老年人心理輔導及相關社會政策三、考核要求1、識記(1)老齡化時代主要的老年人問題(2)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3)中國關于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和老齡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4)中國老年社會服務政策的重點領域(5)中國養老服務體系的內容和相關政策(6)中國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內容和相關政策(7)中國幫助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相關政策(8)中國老年人教育和娛樂服務體系的內容和相關政策(9)中國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服務體系的內容和相關政策(10)中國老年人心理輔導服務的內容和相關政策2、理解(1)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影響(2)中國老年人的主要問題及老年社會服務的主要內容3、應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存在的老年人問題及對策第十八章 殘疾人社會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殘疾人的概念,殘疾人問題的實質,理解殘疾人社會政策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了解中國殘疾人的基本情況、中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發展概況,理解中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特點,掌握當前中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基本內容。二、考核知識點1、殘疾人的界定及殘疾類別2、殘疾人問題的實質及表現3、殘疾人社會政策的含義4、當代各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內容5、中國有關殘疾人的政策法規6、中國殘疾人的基本情況7、中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特點8、中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發展概況9、殘疾人的教育政策和中國殘疾人教育服務體系10、殘疾人的就業政策和中國保護殘疾人就業權利的法規、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11、殘疾人的康復服務和中國殘疾人康復機構和體制12、殘疾人權益保護和中國保護殘疾人權益的法規13、促進殘疾人權益保護的社會行動和促進殘疾人參與社會事務的行動三、考核要求1、識記(1)殘疾人的界定和殘疾類別(2)殘疾人社會政策的含義(3)當代各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主要內容(4)中國有關從殘疾人的政策法規(5)中國對殘疾人的界定,中國殘疾人的規模,中國殘疾人的類別和構成(6)中國有關保護殘疾人受教育權利的基本法規和具體內容(7)中國殘疾人教育服務體系的內容(8)殘疾人就業政策的含義和意義(9)中國有關保護殘疾人就業權利的基本法規和具體內容(10)中國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的內容(11)殘疾人康復服務的含義和內容(12)中國主要的殘疾人康復機構(13)中國殘疾人康復體制(14)殘疾人權益保護的意義(15)中國保護殘疾人權益的基本法規和具體內容2、理解(1)殘疾人問題的實質和表現(2)中國殘疾人社會政策的基本特點和發展概況(3)中國怎樣保障殘疾人平等的受教育權利(4)中國怎樣保障殘疾人平等的就業權利(5)中國怎樣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的社會參與權利3、應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中國如何應對殘疾人問題第十九章 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的社會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當代婦女問題的實質及表現,理解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的含義、意義和保護婦女社會政策的行動領域,了解中國保護婦女基本權益政策的歷史發展,理解當前中國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社會政策的特點,掌握中國保護婦女就業權益、教育權利和婦女衛生保健的政策和法規。二、考核知識點1、當代婦女問題的實質和表現2、保護婦女基本權利的社會政策的基本含義和意義3、保護婦女的社會政策的行動領域4、中國有關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的政策法規5、當前中國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社會政策的特點6、婦女就業問題和中國保護婦女就業權利的政策7、中國保護婦女受教育權利的意義8、中國保護婦女和女童受教育權利的基本狀況9、中國保護婦女和女童受教育權利方面的法規和措施10、中國婦女受教育權利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11、中國有關婦女衛生保健的法規12、現階段中國婦女衛生保健政策的內容13、現階段中國婦女衛生保健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三、考核要求1、識記(1)當代婦女問題的實質和表現(2)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社會政策的含義(3)保護婦女社會政策的行動領域(4)中國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的有關政策法規(5)婦女就業問題的含義與中國婦女就業問題的表現(6)中國保護婦女就業機會的政策(7)中國保護婦女勞動條件的政策(8)中國保護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9)中國婦女就業保護的機制(10)中國在保護婦女及女童受教育權利方面的具體法規和措施2、理解(1)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社會政策的意義(2)中國保護婦女基本權益社會政策的特點(3)目前中國婦女就業保護政策中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4)中國保護婦女受教育權利的重要意義(5)中國在婦女受教育權利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6)現階段中國婦女衛生保健政策的基本內容(7)現階段中國婦女衛生保健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3、應用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現階段中國保護婦女基本權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保護和兒童福利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兒童問題的表現和中國兒童問題的特點,了解兒童社會政策的含義、主要內容,理解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體系和中國兒童福利政策。二、考核知識點1、當代世界兒童問題的主要表現2、中國兒童問題的特點3、兒童社會政策的含義和內容4、中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5、中國保護未成年人的有關法規6、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體系的內容7、中國未成年人保護的基本方式8、兒童福利的含義9、當代中國兒童福利事業的發展10、中國兒童福利的理念基礎11、近年來中國兒童福利的綱領性文件12、中國兒童福利政策的內容三、考核要求1、識記(1)兒童社會政策的含義和內容(2)中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3)中國保護未成年人的有關法規(4)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政策體系的內容(5)兒童福利的含義(6)當代中國兒童福利事業的發展(7)近年來中國兒童福利的綱領性文件2、理解(1)當代世界兒童問題的表現(2)中國兒童問題的特點(3)比較中國未成年人保護的不同方式(4)中國兒童福利的理念基礎(5)中國兒童福利政策的內容第二十一章 反貧困社會政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貧困的概念、關于貧困的各種理論,理解反貧困政策的基本原則、特點和綜合性的反貧困行動,掌握中國農村和城市的反貧困政策。二、考核知識點1、貧困概念的含義2、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3、關于貧困的理論4、反貧困政策的含義5、反貧困政策的基本原則6、確定救助對象7、確定合理的救助水平8、各種社會福利模式的反貧困特點9、綜合性的反貧困行動10、中國農村貧困標準、貧困規模、貧困特點11、中國農村扶貧開發行動概況和農村社會救助基本情況12、中國目前農村貧困問題及下一步反貧困政策的主要議題13、現階段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的特點14、中國城市反貧困行動的基本目標和原則15、中國城市反貧困體系的主要行動內容和組織體系1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重要性17、中國未來城市貧困問題的特點預測18、中國未來加強城市反貧困行動的要點三、考核要求1、識記(1)關于貧困的理論(2)反貧困政策的含義和原則(3)如何確定救助對象和救助水平(4)各國社會福利模式的反貧困特點(5)中國農村貧困現狀、貧困標準和貧困規模(6)中國農村貧困的特點(7)中國農村扶貧和救助的基本情況(8)現階段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的特點(9)中國城市反貧困行動的基本目標和原則(10)中國城市反貧困體系的主要行動內容和組織體系2、理解(1)貧困、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的含義(2)綜合性反貧困行動(3)當前中國農村貧困問題及反貧困政策的主要議題(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國城市反貧困體系中的重要性(5)中國未來城市貧困問題的特點和反貧困行動的要點3、應用(1)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我們現階段農村貧困問題的特點和對策(2)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分析我們現階段城市貧困問題的特點和對策題型舉例(題型舉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一、單項選擇題(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將其選出并把它的題號寫在題后號內) 1、西方社會政策實踐的發端最早可以追溯到 ( )A.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 B.19世紀德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C.工業化革命之后的歐洲 D.美國的《社會保障法》答案:A二、多項選擇題(在備選答案中有二至四個是正確的,將其全部選擇,并把它們的題號寫在括號內。錯選或漏選均不給分) 1、下列屬于社會政策重點議題的是A.社會議題 B.社會問題 C.社會群體 D.社會服務( )答案:ABCD三、名詞解釋題1、社會政策答案:政府或其他組織在一定社會價值的指導下,為了達到其社會目標而采取的各種社會性行動的總和四、簡答題1、簡述社會政策的重點議題有哪些答案:社會議題,社會問題,社會群體,社會服務和人們生活中的社會政策五、論述題1、怎樣評價國家福利模式答案:“國家福利模式”指由國家(政府)負責為民眾提供各種社會福利服務的社會福利模式。國家福利模式的優點是:(1)依托政府的社會政策行動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普遍性的社會保障和其它大規模的社會服務;(2)通過政府的社會政策體系可以更好地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從而保證社會政策行動的穩定性和持久性;(3)由政府來組織大規模的社會政策行動能夠更好地體現福利性特點,更好地貫徹社會再分配原則,更好體現社會公平、社會保護和其他社會價值。國家福利模式的缺陷:(1)政府公共部門提供社會福利服務常常缺乏改進其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動力;(2)政府承擔過多社會福利責任,導致一些人產生對政府福利的依賴,從而降低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去改變其困難狀況的內在動力;(3)政府過多包辦福利事業導致在社會服務領域的壟斷,從而抑制競爭并妨礙受益者個人對服務的自由選擇。六、案例分析題閱讀下面有關中國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材料,分析材料體現了社會政策制定過程的哪些主要環節。隨著社會發展,中國計劃經濟時代建立的城鎮醫療保障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出來。國務院決定進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1984年4月28日,衛生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公費醫療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積極慎重地改革公費醫療制度,開始了政府對傳統公費醫療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階段。1988年3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小組,對醫療制度改革方案進行研究,推出《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設想(草案)》。1994年,國家體改委、財政部、勞動部、衛生部共同制定了《關于職工醫療制度改革的試點意見》,經國務院批準,在江蘇省鎮江市、江西省九江市進行了試點。在“兩江試點”的基礎上,199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體改委、財政部、勞動部、衛生部四部委《關于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擴大試點的意見》,進行更大范圍的試點。1998年12月,國務院召開全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和政策框架,要求1999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覆蓋全體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這一文件的發布為標志,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參考答案:確立社會政策議程基線調查初步方案設計各種方案比較和最優方案的初步選擇社會政策的試點社會政策審批和文本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