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3n75l"><cite id="3n75l"><i id="3n75l"></i></cite></listing>
<cite id="3n75l"></cite>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var id="3n75l"><video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video></var><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cite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cite>
<var id="3n75l"><strike id="3n75l"><listing id="3n75l"></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3n75l"></menuitem>
<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var id="3n75l"></var>
<var id="3n75l"></var>
<menuitem id="3n75l"><dl id="3n75l"></dl></menuitem>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備考 - 自考問一問

浙江自考00206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206]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自學考試大綱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二OO九年七月

指定用書:《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與中國實踐》(第二版),高敏雪、李靜萍、許健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參考用書:《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與中國實踐》習題集,高敏雪、劉曉靜等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一、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課程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會計與統計核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國民經濟核算原理是以國民經濟為整體,研究國民經濟運行數量關系的方法論學科。學習國民經濟核算原理的目的,是使自學應考者能在全面認識國民經濟運動原理的基礎上,掌握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了解以國民經濟為整體的國民經濟核算,作為宏觀經濟調控重要手段的功能和作用。通過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課程的學習,要求自學應考者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國民經濟核算原理,以及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論框架、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對國民經濟運行的數量關系取得比較清晰的了解、掌握國民經濟運行過程及其數量關系的全貌,從而大大提高經濟分析和經濟信息處理能力。二、考核目標(學習目的和要求、考核知識點、考核要求)

第一章 總 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明確國民經濟核算的目的、對象、內容,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則,理解部門分類的基本原理,了解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本框架,掌握國民經濟范圍和經濟交易的定義及其對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性。二、考核知識點(一)國民經濟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二)國民經濟核算的對象(三)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及內容組成三、考核要求(一)國民經濟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識記:(1)國民經濟核算的概念;(2)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概念、核算內容和方法的發展;2.領會:(1)國民經濟核算的對象、功能、目的和特點;(2)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特征;(3)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4)MPS與SNA的主要差異;(5)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五大核算內容之間的關系;(6)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二)國民經濟核算的對象1、識記:(1)國民經濟核算的對象;(2)國民經濟的概念及包括的三個要素;(3)常住單位、機構單位和基層單位的概念;(4)國民經濟中的活動類型和國民經濟運行的四個階段;(5)機構部門分類和產業部門分類的主要依據、類別;(6)交易的概念及其分類;(7)經濟流量和經濟存量的概念。2.領會:(1)一國的經濟領土和具有經濟利益中心;(2)國民經濟中的部門分類的意義及應用;(3)經濟流量和經濟存量的區別與聯系。3.應用:(1)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具體劃分;(2)機構部門和產業部門分類。(三)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及內容組成1.識記:(1)記錄方法:從復式記賬到四式記賬;(2)數據系統歸集方法:賬戶和平衡表;(3)記錄時間原則:權責發生制;(4)估價原則:現期價格;(5)特殊處理方法:改道、分解、合并、取凈值;(6)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基本框架。2.領會:(1)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含義及主要區別;(2)現期價格與歷史成本兩種計價原則的差異及應用;(3)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內容組成;(4)SNA-1968、SAN-1993的內容組成。

第二章 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掌握國民經濟生產的概念和核算范圍,經濟產出的不同類型,理解并掌握國內生產總值的不同核算方法及其平衡關系,增加值概念和核算方法,掌握運用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數據進行經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二、考核知識點(一)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基本問題(二)增加值核算(三)國內生產總值三種核算方法及其平衡關系(四)國內生產總值與其它相關經濟總量的數量關系三、考核要求(一)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基本問題1.識記:(1)經濟生產的定義、生產核算范圍的確定、生產核算范圍的空間限定和時間限定;(2)生產者的確認和分類;(3)產出的含義、類別及特點;(4)國內生產總值概念與核算思路。2.領會:(1)自產自用的貨物和住戶內部自給性服務是否納入生產核算范圍的處理原則;(2)限制性生產觀與綜合生產觀的含義及差異;(3)貨物與服務的含義及區別、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的含義及區別;(4)基本價格、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的含義、差異及應用;(5)價格的分解。(二)增加值核算1.識記:(1)總產出的含義、構成和核算方法;(2)增加值的含義、增加值核算的含義及核算方法;(3)中間投入的含義和核算中間投入應該注意的幾點原則;(4)固定資本消耗、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的含義及其核算方法。2.領會:(1)增加值的不同測定方法(兩個角度)及其構成項目核算;(2)不同的產業,總產出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特別是“工廠法”與“產品法”的區別;(3)固定資本消耗與企業會計核算中的固定資產折舊的差異;(4)增加值核算的兩種方法與GDP核算的兩種方法(生產法、收入法)之間的數量關系。3.應用:用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增加值。(三)國內生產總值三種核算方法及其平衡關系1.識記:(1)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核算方法及其項目構成;(2)最終消費的定義及其構成、居民個人消費支出和公共消費支出的定義和包括的內容;(3)固定資本形成的定義及其核算方法;(4)存貨的定義及存貨變化的核算方法。2.領會:(1)最終產品的使用去向;(2)支出法只能應用于從全社會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原理;(3)三方等價原則和GDP三種核算方法的平衡關系;(4)實際最終消費與最終消費支出的區別;(5)GDP核算的局限性和GDP核算的擴展。3.應用:(1)根據核算數據,分別用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GDP;(2)GDP三種核算方法核算資料的應用分析(各產業的貢獻率、增加值率、初次分配結構,最終消費率、資本形成率等);(3)國內生產總值總表的結構、各指標之間的數量關系及生產方和使用方的平衡關系。(四)國內生產總值與其它相關經濟總量的數量關系1.識記:(1)國民生產總值GNP(又稱為國民總收入GNI)的含義;(2)國內生產凈值NDP的含義。2.領會:(1)國民生產總值GNP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區別與聯系;(2)國內生產凈值NDP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區別與聯系。

第三章 投入產出核算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 了解投入產出核算的基本原理和編表方法,掌握投入產出核算與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關系,掌握投入產出表的結構及表中元素的實際含義,掌握運用投入產出表進行經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二、考核知識點(一)投入產出表的結構與內涵(二)投入產出表的數據口徑和編制方法(三)投入產出表的應用三、考核要求(一)投入產出表的結構與內涵1.識記:(1)投入產出表的基本表式結構、主賓辭的設置;(2)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經濟含義;(3)四個象限的位置和所反映的內容。2.領會:(1)中間使用與最終使用的區別;中間投入與最初投入的區別;(2)投入產出核算與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關系;投入產出表的優勢;(3)總投入必然等于總產出;中間投入之和必然等于中間使用之和;(4)某個部門增加值不等于其所提供的最終產品的原理。3.應用:(1)投入產出表行方向和列方向的平衡關系;(2)根據投入產出表進行GDP核算。(二)投入產出表的數據口徑和編制方法1.識記:(1)產業部門和產品部門的定義;(2)投入產出表中的價格;(3)中國公布的投入產出表的類型及其部門分類;(4)編制投入產出表的方法(調查方法的兩種主要模式、非調查方法)。2.領會:(1)產業部門與產品部門的差異;(2)同質生產單位與基層單位的區別;(3)四種投入產出表及表中數據的實際含義、常用的三類投入產出表的適用范圍;(4)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分類;(5)編制投入產出表的調查方法與非調查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優缺點。(三)投入產出表的應用1.識記:(1)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的含義;(2)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的關系;(3)關鍵部門的含義及判斷的依據。2.領會:(1)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的區別;(2)完全消耗系數與列昂惕夫逆矩陣的關系;(3)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的含義及其判斷關鍵部門的標準;(4)根據投入產出表行方向上的基本平衡關系建立數學模型。3.應用:(1)直接消耗系數的計算、直接消耗系數與完全消耗系數的關系;(2)由總產出求最終產品的計算;(3)由最終產品求總產出的計算;(4)計算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并判定關鍵部門。

第四章 資金流量核算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問題(核算對象及不同核算范圍、核算的基本框架和核算規則),明確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內容、基本方法、核算原則,掌握資金流量表的基本結構及其平衡關系、編制方法和應用。(注:包括考試指定用書中第四章資金流量核算和第五章資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內容)二、考核知識點(一)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問題(二)收入分配與使用核算(三)非金融投資核算(四)金融交易核算(五)資金流量表及其應用分析三、考核要求(一)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問題1.識記:(1)資金流量核算的對象;(2)三種資金流量核算范圍的差別;(3)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則;(4)資金流量核算(實物交易部分)的核算內容;(5)收入分配、收入使用和非金融投資的含義。2.領會:(1)資金流量核算與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聯系;(2)資金流量核算中的資金流量概念(狹義定義和廣義定義);(3)中國資金流量核算的范圍、實物交易核算與金融交易核算的聯系與區別;(4)資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5)資金流量表中存在兩類平衡關系;(6)資金流量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記錄交易的時間和按照市場價格原則記錄交易的價值量。(二)收入分配與使用核算1.識記:(1)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含義及具體內容;(2)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含義及關系;(3)轉移的含義及其兩種類型;(4)財產收入的含義及其類型;(5)經常轉移的含義、特點及類型;(6)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含義;(7)實物社會轉移的含義、儲蓄的含義。2.領會:(1)收入分配與使用核算的范圍與生產核算的范圍之間的關系;(2)收入分配與使用核算的內容;(3)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收入初次分配與收入再分配的區別;(4)經常轉移與資本轉移的區別;(5)原始收入與國民總收入的關系;(6)國民總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聯系與區別;(7)可支配總收入與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關系;(8)國民可支配總收入與國民總收入的關系;(9)可支配收入與調整后可支配收入的區別、最終消費支出與實際最終消費的區別;(10)收入指標與消費指標的對應關系。3.應用:根據資金流量核算數據計算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總儲蓄、國民總收入、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國民總儲蓄。(三)非金融投資核算1.識記:(1)非金融投資的含義、特點、類型及其資金來源;(2)非金融資產的概念和分類;(3)資本轉移的含義、特點及類型。2.領會:(1)經濟資產的定義及兩個必要條件;(2)生產資產與非生產資產的區別;(3)非金融投資核算內容(資本形成核算、非生產資產投資核算);(4)有形非生產資產投資和無形非生產資產投資的區別;(5)各個部門或經濟總體的資金余缺(凈金融投資)的含義及其核算方法。(四)金融交易核算1.識記:(1)金融資產的概念和分類;(2)金融交易的含義及其交易類型;(3)金融交易核算遵循的核算原則、金融交易核算的基本內容;(4)凈金融投資的含義。2.領會:(1)金融交易和非金融交易之間的關系;(2)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的差異;(3)金融交易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市場價格原則、取凈值和合并原則;(4)金融交易核算的平衡關系;(5)非金融投資核算之凈金融投資與金融交易核算之凈金融投資之間的關系。(五)資金流量表及其應用分析1.識記:(1)資金流量表的表式結構和平衡關系;(2)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部分)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內容及平衡關系;(3)資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內容及平衡關系。2.領會:(1)資金流量表中兩個基本平衡關系;(2)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部分)數據分析的基本內容;(3)資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應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3.應用:對資金流量表的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各種平衡關系進行驗證,并用以進行各種資金運動的分析(1)根據資金流量表數據計算部門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總儲蓄、凈金融投資、分析部門的資金余缺和投資、融資狀況;(2)根據資金流量表數據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總收入、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國民總儲蓄、凈金融投資;(3)根據資金流量表數據進行交易項目分析、機構部門分析、經濟總體分析。

第五章 資產負債核算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資產負債核算的對象,明確資產負債核算的主要內容、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和應用。二、考核知識點(一)資產負債核算的基本問題(二)資產負債時點存量核算(國民資產負債表)(三)資產負債存量變化(積累)核算(四)資產負債表的應用三、考核要求(一)資產負債核算的基本問題1.識記:(1)經濟資產的概念、兩個必要條件、分類;負債和凈值的含義;(2)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的含義及其分類;(3)生產資產與非生產資產的含義及其分類;(4)國民資產負債核算的對象、目的和主要內容;(5)資產負債核算的基本原則。2.領會:(1)存量核算與流量核算的關系;(2)所有權原則、記錄時間原則、估價原則;(3)重估價方法的種類、特點和適用場合。(二)資產負債時點存量核算(國民資產負債表)1.識記:(1)國民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2)固定資產、存貨、貴重物品、自然資產和無形非生產資產的含義;(3)未來收益現值法的含義和估值公式;(4)金融資產與負債的估價方法;(5)國民財富的含義;(6)國民資產負債表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平衡關系。2.領會:(1)現價固定資產凈價值估算采用永續盤存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驟;(2)存貨和貴重物品的估價方法;(3)自然資產和無形非生產資產估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的估價方法;(5)凈值的核算方法及與國民財富的關系;(6)企業資產負債表與國民資產負債表的區別與聯系。3.應用:根據資產負債核算數據計算國民財富。(三)資產負債存量變化(積累)核算1.識記:(1)資產負債存量變化核算的對象;(2)資產物量變化的含義及變動原因;(3)資產其他物量變化的含義和核算的主要內容;(4)名義持有損益、中性持有損益和實際持有損益的含義、核算方法及三者之間的關系;(5)資產負債存量核算與積累核算之間存在的平衡關系。2.領會:(1)影響資產負債存量變化的三類原因;(2)資產其他物量變化與交易的區別;(3)資產其他物量變化的類型及核算的意義;(4)正確理解持有損益概念需要注意的要點;(5)中性持有損益和實際持有損益的可能取值及其經濟意義;(6)期初(期末)資產負債表與資產負債變化表(積累核算表)之間的關系。3.應用:根據核算數據計算名義持有損益、中性持有損益和實際持有損益。(四)資產負債表的應用。1.識記:(1)國民資產負債分析的基本內容;(2)資產負債比率、金融相關比率、資本產出比率的含義。2.應用:根據國民資產負債核算數據分析資產負債存量結構、利用資產負債存量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資產負債存量增長。

第六章 國際收支及國際投資頭寸核算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對外經濟活動的范圍、內容,明確對外經濟核算的原則、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的概念,掌握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核算的基本內容、方法和表式結構和平衡關系。二、考核知識點(一)對外經濟核算的基本問題(二)國際收支核算(三)國際投資頭寸核算(四)對外經濟核算的分析應用三、考核要求(一)對外經濟核算的基本問題1.識記:(1)對外經濟活動的含義、類別;(2)對外經濟核算的含義、對象、目的及特點;(3)對外經濟核算的基本原則。2.領會:(1)界定機構單位常住性的原則;(2)記錄時間——權責發生制原則、記錄價格——市場價格原則、記賬單位——統一貨幣單位、匯率換算——即期市場匯率的中間價。(二)國際收支核算1.識記:(1)國際收支的含義;(2)國際收支核算的對象及內容;(3)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標準組成及其具體項目;(4)經常賬戶(項目)、資本賬戶(項目)和金融賬戶(項目)和儲備資產的含義、包含的具體內容、范圍及核算方法(記錄規則);(5)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表式結構及平衡關系;(6)離岸價格的含義及其應用;(7)國際收支核算中借貸記賬法的含義、借方和貸方記錄的內容和平衡關系;(8)國際收支順差和逆差的含義;(9)凈誤差與遺漏的含義。2.領會:(1)國際收支核算與國內交易核算范圍的比較;(2)國際收支核算的復式記賬原理和借貸記帳方法;(3)國際收支各主要項目的含義及核算方法;(4)區別儲備資產與其它金融資產的標準;(5)離岸價格與到岸價格的區別。3.應用:(1)具體交易項目在借方和貸方的記錄方法;(2)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平衡關系計算有關項目借方、貸方和差額數據,并分析一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3)根據對外經濟活動數據資料,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三)國際投資頭寸核算1.識記:(1)國際投資頭寸的含義、內容、分類;(2)國際投資頭寸核算的主要內容、核算原則和平衡關系;(3)國際投資頭寸核算的分類特征;(4)國際投資頭寸表的基本結構及平衡關系。2.領會:(1)國際投資頭寸與國際收支的關系;(2)國際投資頭寸變化的原因;(3)國際投資頭寸存量核算采用現期市場價格估價。(四)對外經濟核算的分析應用1.識記:(1)國際收支狀況分析的主要內容;(2)國際投資頭寸分析的主要內容;(3)國際收支總差額的含義;(4)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線上項目與線下項目之間的平衡關系;(5)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的含義及其安全警戒值;(6)外貿依存度的含義及計算方法。2.領會:(1)對外經濟分析的基本思路;(2)不同項目收支平衡狀況及其對國際收支總體狀況的影響;(3)衡量外債規模是否合理的分析指標及其安全警戒線;(4)國內儲蓄投資差與國際收支平衡差額之間的對應關系。3.應用:(1)根據對外經濟核算數據資料分析一國國際收支結構和平衡狀況;(2)根據對外經濟核算數據資料分析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和對外資產負債狀況。

第七章 國民經濟帳戶體系和矩陣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學習,了解國民經濟賬戶的構造方法、國民經濟矩陣表的構造原理,掌握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的主要內容與結構,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的編制方法和原則,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主要總量關系。二、考核知識點(一)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的一般問題(二)國民經濟綜合帳戶體系及主要總量關系(三)國民經濟核算的矩陣表述和進一步應用三、考核要求(一)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的一般問題1.識記:(1)國民經濟賬戶體系的組成及其分類;(2)經常賬戶、存量賬戶和積累賬戶各自包括的子帳戶及其記錄的經濟內容;(3)國民經濟賬戶的基本形式和帳戶左右方設置規則;(4)平衡項的含義及其作用。2.領會:(1)構造國民經濟賬戶體系的基本依據;(2)國民經濟綜合賬戶與機構部門賬戶之間的聯系與區別;(3)賬戶的具體結構及賬戶間的聯系;(4)復式記帳方法及四式記帳的作用。(二)國民經濟綜合帳戶體系及主要總量關系1.識記:(1)國民經濟綜合賬戶體系中各個賬戶的功能及其相互聯系;(2)各個賬戶的起始項(起點)和平衡項;(3)設置國外帳戶的基本依據;(4)國外帳戶的主要功能及包括的子帳戶;(5)國民經濟綜合帳戶體系中宏觀經濟總量之間的關系。2.領會:(1)兩種類型帳戶體系(機構部門帳戶體系與國民經濟綜合帳戶體系)設置的區別;(2)各個帳戶結構、項目內容及與其他帳戶的對應關系;(3)國外賬戶與國內賬戶的聯系與區別;(4)國外賬戶與國際收支核算和國際投資頭寸核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三)國民經濟核算的矩陣表述和進一步應用1.識記:(1)國民經濟核算矩陣的含義;(2)矩陣表的結構、橫行和縱列的經濟意義;(3)矩陣表中每一個單元的雙重含義(行和列兩個方向的含義)。2.領會:(1)國民經濟核算矩陣的構造原理;(2)社會核算矩陣的含義及特點。3.應用:(1)根據核算數據,編制相應賬戶;(2)利用帳戶體系中的平衡關系進行相應項目或宏觀經濟總量的推算。三、題型舉例(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1.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______的經濟單位。2.國際投資頭寸核算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平衡項多數位于帳戶左方,但下列帳戶中平衡項位于右方的是( )。A.生產帳戶 B.資本帳戶 C.資產負債帳戶 D.收入分配帳戶2.下列屬于生產資產的是( )。A.股票 B.地下礦藏資源 C.商譽 D.存貨(三)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1.資金流量核算(實物交易部分)的內容包括( )、( )、( )、( )、( )。A.收入分配流量 B.收入使用流量 C.非金融投資流量 D.金融交易流量 E.資產負債存量2.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方法,分別是( )、( )、( )、( )、( )。A.產品法 B.生產法 C.收入法 D.工廠法 E.支出法(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1.經濟資產2.完全消耗系數(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簡述國民資產負債核算的基本原則。2.簡述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核算與國外帳戶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六)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根據所給資料,要求寫出計算過程及結果1.假設某地區經濟由A、B、C三個部門組成,并知完全消耗系數矩陣如下:計算A、B、C三個部門各自至少生產多少總產品,才能保證分別為社會提供100億元、200億元和300億元最終產品。2.某年度某國統計資料如下:(單位:億元)(1)居民消費63833(2)政府消費23199(3)固定資本形成總額65118(4)存貨增加4050(5)出口貨物與服務54281(6)進口貨物與服務50202(7)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凈額-291.2(8)來自國外的經常轉移凈額1896.2(9)固定資本消耗24033要求計算:(1)國內生產總值;(2)國民總收入;(3)國內生產凈值;(4)國民可支配總收入;(5)國民總儲蓄。四、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為使本大綱的內容在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中起到指導作用,并在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落實,現對有關問題作如下說明,并提出具體的實施要求。(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本大綱在列出考試內容的基礎上,規定了考核目標,包括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明確考核目標,便于自學應考者了解考試內容和要求,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并能使考試命題進一步明確命題范圍,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要求。各個層次的要求是: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解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二)自學方法指導1.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本課程全面系統,涉及國民經濟核算的全部內容,各章之間有很密切的聯系。自學應考者應全面系統有序地學習各章,記憶應當識記的概念、名詞,深入理解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內涵;其次,要認識各章之間的聯系,注意區分相近的概念,掌握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再次,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重點,有目的地深入學習重點問題,切忌在沒有全面學習教材的前提下孤立地去抓重點。2.把學習國民經濟核算理論和應用國民經濟核算方法結合起來。本課程在闡述國民經濟核算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著重講述國民經濟核算的基本方法。自學應考者應弄懂各種方法所包含的經濟內容和各種方法的原理;其次,要學會正確應用這些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3.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自學應考者應在學習過程中把課程的內容同中國現實經濟運行實際聯系起來,增強感性認識,深刻領會教材的內容,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對社會助學的要求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鉆研指定教材,并參考推薦參考教材,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切實有效的輔導,幫助自學應考者全面掌握教材內容,防止自學中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2.要正確處理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應考者將識記、領會同應用聯系起來。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自學應考者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與一般之分,但自學應考者要取得較好的成績,應進行全面的學習。社會助學者應指導自學應考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突出重點。切勿孤立地抓重點,把自學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四)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2.本課程在試題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識記約占20%;領會約占40%;應用約占40%。3.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程度試題的分數比例為:易的約占20%;較易的約占30%;較難的約占30%;難的約占20%。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難度的問題。4.本課程考試試卷采用的題型一般有: 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計算題等。各種題型的具體形式可參見題型舉例。
1
意向表
2
學習中心老師電話溝通
3
查看評估報告
1、年齡階段

2、當前學歷

3、提升學歷目標

4、意向學習方式

報考所在地
*
*
*
- 聲明 -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首頁 考生自助服務系統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