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00283社會行政考試大綱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00283]
《社會行政》自學考試大綱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學用書:《社會行政》,王思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一、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必修課和核心課程之一,它主要通過社會行政的程序、技術來實現服務社會的功能,屬于社會工作的間接工作方法,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課程適用于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使用,也適用于社會福利部門和機構的行政人員、非營利機構中的管理人員及各領域的實際工作者自學使用。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在于使自學應考者了解社會行政的豐富含義,系統掌握社會行政的理論和方法,梳理社會行政的本土化實踐。
學習本課程的要求是:自學應考者通過對社會行政的學習,了解社會行政的涵義、內容及功能,把握我國社會行政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掌握社會行政體制的類型、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與運行及服務計劃的制定,掌握社會服務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及社會服務的評估方法,學會運用專業知識正確高效地實施社會福利服務。
二、考核目標
第一章 社會行政的含義與構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行政的含義及特征,把握社會行政的發展過程,重點掌握社會行政與社會政策的關系及社會行政的要件。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行政的含義
(二)社會行政的發展
(三)社會行政與社會政策的關系
(四)社會行政的要件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行政的含義
1、識記:(1)社會行政的含義;(2)社會行政的領域。
2、領會:(1)社會工作行政與社會福利行政的關系;(2)社會行政與公共行政的聯系與區別;(3)社會行政與社會管理的聯系與區別。
3、應用:判斷社會行政與公共行政和社會管理的聯系與區別。
(二)社會行政的發展
領會:(1)民間社會服務的開展對社會行政發展的促進;(2)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對社會行政發展的促進;(3)社會行政作為專業方法的發展;(4)科學研究與實踐對社會行政發展的推動。
(三)社會行政與社會政策的關系
1、識記:(1)社會政策的含義;(2)社會福利的含義。
2、領會:社會行政與社會政策的關系。
(四)社會行政的要件
1、識記:(1)社會福利資源的構成;(2)社會福利組織系統的內容;(3)社會行政人員的構成。
2、領會:社會行政的五要件。
3、應用:判斷專業社會工作者屬于社會行政的哪個要件。
第二章 社會行政的層次、內容與功能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了解宏觀和微觀社會行政的含義,掌握宏觀和微觀社會行政的特征,重點把握社會行政的社會效果和具體功能。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行政的層次
(二)社會行政的內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社會行政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行政的層次
1、識記:(1)宏觀社會行政的含義;(2)微觀社會行政的含義。
2、領會:(1)宏觀社會行政的特征;(2)微觀社會行政的特征。
3、應用:在實踐中如何把握宏觀社會行政和微觀社會行政的關系。
(二)社會行政的內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社會行政的功能
領會:(1)社會行政的社會效果;(2)社會行政的具體功能。
第三章 社會行政體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行政體制的架構及影響因素,重點掌握社會行政體制類型的劃分及比較,掌握體制改革中的中國社會行政體制。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行政體制的構成
(二)社會行政體制的類型
(三)中國的社會行政體制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行政體制的構成
1、識記:(1)社會行政體制的含義;(2)社會行政體制的建構原則。
2、領會:(1)社會行政體制的基本架構;(2)社會行政體制的影響因素。
(二)社會行政體制的類型
1、識記:(1)新自由主義的含義;(2)“第三條道路”的含義。
2、領會:(1)艾斯平-安德森的三分法;(2)英國的社會行政體制;(3)美國的社會行政體制;(4)歐洲大陸的社會行政體制;(5)瑞典的社會行政體制;(6)東亞的社會行政體制。
3、應用:(1)如何運用艾斯平-安德森的三分法分析各國社會行政體制的類型和特點;(2)如何對西方各國的社會行政體制的異同進行分析比較。
(三)中國的社會行政體制
1、識記:(1)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社會行政體制的性質;(2)體制改革中的中國社會行政體制的性質。
2、領會:(1)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社會行政體制的構成;(2)體制改革中的中國社會行政體制的構成。
第四章 社會服務機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和特征,理解社會服務機構的類型劃分,掌握社會服務機構的功能。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
(二)社會服務機構的類型
(三)社會服務機構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
1、識記:(1)組織的含義、特征及類型;(2)非營利組織的特征、職能及類型;(3)社會服務機構的定義。
2、領會:(1)社會服務機構的性質;(2)社會服務機構的特征。
(二)社會服務機構的類型
1、識記:社會服務機構的分類。
2、領會:(1)以院舍服務為主的社會服務機構;(2)以服務項目為主的社會服務機構。
3、應用:如何區分以院舍服務為主的社會服務機構和以服務項目為主的社會服務機構。
(三)社會服務機構的功能
1、識記:社會服務機構的一般功能。
2、領會:不同體制下的社會服務機構。
第五章 社會服務的計劃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計劃的含義及目標分析的方法,理解社會服務機構決策的一般程序及基本方法,重點掌握社會服務計劃的制定。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目標與整體規劃
(二)社會服務機構中的決策
(三)社會服務計劃的制定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目標與整體規劃
1、識記:(1)規劃與計劃的含義;(2)社會服務計劃的類型。
2、領會:(1)社會服務機構的目標分析;(2)戰略規劃與行動計劃;(3)服務計劃的結構。
3、應用:社會服務機構的目標如何制定。
(二)社會服務機構中的決策
1、識記:(1)決策的含義及作用;(2)社會服務機構決策的類型。
2、領會:(1)決策理論;(2)決策的一般程序;(3)決策方法。
3、應用:如何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決策。
(三)社會服務計劃的制定
1、識記:計劃的步驟。
2、領會:(1)社會服務計劃的程序;(2)社會服務計劃的方法;(3)社會服務計劃的影響因素。
3、應用:如何結合具體的實例根據計劃文本撰寫一份服務計劃。
第六章 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與運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過程及組織結構,重點掌握社會服務機構的領導、溝通及控制環節。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
(二)社會服務機構中的領導
(三)社會服務機構中的溝通與協調
(四)社會行政中的控制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
1、識記:明茲伯格關于組織的觀點。
2、領會:(1)機構(項目)成員的組織過程;(2)社會服務機構的組織結構。
(二)社會服務機構中的領導
1、識記:(2)領導的含義;(2)領導發揮作用的條件。
2、領會:(1)領導的職責;(2)領導模式;(3)領導理論的前沿發展;(4)社會服務機構中的權威。
(三)社會服務機構中的溝通與協調
1、識記:(1)溝通及其模式;(2)協調的意義。
2、領會:(1)社會行政中溝通的分類;(2)社會行政中的協調。
(四)社會行政中的控制
1、識記:(1)控制的含義與意義;(2)社會行政中控制的類型;(3)沖突的類型。
2、領會:沖突形成的原因。
3、應用:(1)如何進行沖突管理;(2)如何利用沖突發展機構。
第七章 社會服務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的含義及基本理論,理解員工聘用的程序、方法和員工培訓的種類,理解員工的激勵模式、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把握員工督導的形式和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
(二)員工的聘用與培訓
(三)員工的激勵
(四)員工的督導
三、考核要求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
1、識記:(1)人力資源的含義;(2)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
2、領會:(1)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2)人力資源管理與人事管理的異同;(3)社會服務機構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二)員工的聘用與培訓
1、識記:員工培訓的意義及種類。
2、領會:(1)機構的人員聘用計劃;(2)員工的聘用程序;(3)員工的聘用方法。
3、應用:社會服務機構中如何招聘員工。
(三)員工的激勵
1、識記:(1)績效的含義;(2)薪酬的含義與形式。
2、領會:(1)員工的激勵模式;(2)員工的績效考核方法;(3)員工薪酬管理的原則與方式。
3、應用:社會服務機構中如何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
(四)員工的督導
1、識記:督導的含義與功能。
2、領會:(1)督導的形式與方法;(2)督導的實施與評估。
第八章 社會服務機構的財務管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機構財務管理的意義,理解財務管理的內容、財務審計的概念及方法,重點掌握社會服務機構的經費來源及資金募集的途徑。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經費來源與資金募集
(二)社會服務機構的資金管理
(三)社會服務機構的財務審計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經費來源與資金募集
領會:(1)社會服務機構的經費來源;(2)社會服務機構的資金募集。
(二)社會服務機構的資金管理
1、識記:資金運用的原則。
2、領會:(1)財務預算及報帳制度;(2)財務管理;(3)資金的運營。
(三)社會服務機構的財務審計
1、識記:審計的概念及作用。
2、領會:審計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第九章 社會服務項目的管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項目管理的含義與特征,理解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把握社會個案管理的概念、特征及過程與模式,重點掌握項目管理的方法和項目監測。
二、考核知識點
(一)項目管理對社會服務的意義
(二)項目管理的方法
(三)項目監測
(四)社會服務的個案管理
三、考核要求
(一)項目管理對社會服務的意義
1、識記:(1)項目的含義與特征;(2)項目管理的含義。
2、領會:(1)項目管理制度的發展;(2)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3)項目管理在社會服務中的地位。
(二)項目管理的方法
1、領會:(1)項目的立項與設計;(2)社會服務項目的啟動與控制。
2、應用:如何進行項目設計。
(三)項目監測
1、識記:(1)項目監測的含義;(2)項目監測的意義與類型;(3)項目監督的含義。
2、領會:(1)服務項目監測的實施;(2)社會項目的監督。
(四)社會服務的個案管理
1、識記:(1)個案管理的含義;(2)個案管理的特征。
2、領會:(1)個案管理的過程與模式;(2)個案管理與社會行政的關系。
第十章 社會服務的評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評估的發展歷程、含義和類型,理解社會服務評估的組織過程及模式,把握社會服務組織評估和方案實施評估的主要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服務評估概述
(二)社會服務評估的組織過程及模式
(三)社會服務組織的評估
(四)社會服務方案實施的評估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服務評估概述
1、識記:(1)社會服務評估的意義;(2)社會服務評估的含義和類型。
2、領會:社會服務評估的發展。
(二)社會服務評估的組織過程及模式
領會:(1)社會服務評估的組織過程;(2)社會服務評估的模式。
(三)社會服務組織的評估
1、領會:(1)社會服務機構的責信評估;(2)社會服務機構的戰略規劃評估;(3)社會服務組織的能力評估。
2、應用:如何進行社會服務機構的使命評估。
(四)社會服務方案實施的評估
1、領會:(1)社會服務方案的輸出評估;(2)社會服務方案的品質評估。
2、應用:如何進行社會服務方案的成果評估。
第十一章 社會服務機構的發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社會服務機構發展的意義及動力,理解社會服務機構能力建設的含義,掌握社會服務機構發展的基本方法及社會服務機構的文化建設與社會資本。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發展與能力建設
(二)社會服務機構發展的方法
(三)管理主義與社會服務機構的發展
(四)社會服務機構的文化建設與社會資本
三、考核要求
(一)社會服務機構的發展與能力建設
1、識記:組織發展的含義。
2、領會:(1)組織發展理念的變化;(2)社會服務機構發展的意義;(3)社會服務機構發展的動力;(4)社會服務機構的能力建設。
(二)社會服務機構發展的方法
1、識記:(1)工作生活質量的含義;(2)職業生涯設計的含義。
2、領會:(1)以成員為中心的發展方法;(2)以任務為中心的發展模式;(3)目標管理與參與。
3、應用:(1)在社會行政中如何應用工作生活質量設計;(2)在社會服務機構中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三)管理主義與社會服務機構的發展
1、識記:(1)管理主義的含義;(2)全面質量管理的含義。
2、領會:(1)管理主義的興起及擴展;(2)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3)社會服務中的專業主義與管理主義。
3、應用:(1)如何評價全面質量管理對社會服務的貢獻;(2)如何評價管理主義對社會工作(社會行政)的影響。
(四)社會服務機構的文化建設與社會資本
1、識記:(1)組織文化的含義與類型;(2)組織文化的功能;(3)社會資本的含義與功能。
2、領會:(1)社會服務機構的文化建設;(2)社會服務機構的社會資本;(3)服務機構的團隊建設;(4)社會服務機構的外部合作與支持關系。
第十二章 中國社會行政的實踐與發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考生應了解中國社會行政的歷史及其背景,理解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行政,重點掌握改革以來中國的社會行政體制及轉型過程中的社會行政模式。
二、考核知識點
(一)中國社會行政的歷史及其背景
(二)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行政
(三)改革以來中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及社會行政體制
(四)中國社會行政的發展前景
三、考核要求
(一)中國社會行政的歷史及其背景
1、領會:(1)中國古代的經濟、政治、社會及社會福利;(2)近代中國的社會福利實踐及對西方社會福利制度的借鑒;(3)現代社會行政在中國的出現。
2、應用:如何從民國時期社會行政的特點看現代社會行政在我國的出現。
(二)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福利制度與社會行政
1、識記:(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福利的主要領域;(2)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社會行政的特點。
2、領會:(1)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行政的體系及特點;(2)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福利制度。
(三)改革以來中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及社會行政體制
領會:(1)城市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重建;(2)社會福利機構改革與社區服務;(3)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及社會行政問題。
(四)中國社會行政的發展前景
1、領會:(1)社會福利制度的市場化改革;(2)科學發展觀及其對社會政策的影響;(3)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及其對社會行政的影響;(4)轉型過程中的社會行政模式。
2、應用:如何分析我國轉型過程中社會行政的未來發展模式的涵義及其特點。
三、題型舉例(題型舉例僅作參考,實際命題時不受此限)
(一)單項選擇題(在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將其選出并將題號寫在題后括號內)
1、我國社會行政發展過程中開始明確認識到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的責任的時期是( )。
A.古代 B.近代 C.民國時期 D.計劃經濟時期
(二)雙項選擇題(在五個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是正確的,將其選出并將題號寫在題后括號內,)
1、社會福利資源包括( )和( )。
A.物質性資源 B.家庭資源 C.社區資源
D.服務性資源 E.個人網絡資源
(三)判斷題
1、在社會行政要件中,專業社會工作者屬于社會行政人員。 ( )
(四)名詞解釋
1、社會行政
(五)簡答題
1、簡述社會行政與公共行政的聯系與區別。
(六)論述題
1、試論述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的主要政策主張,并分析其對社會行政的影響。
四、考試時間:1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