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江蘇自考04026設計美學試題答案(考生回憶版)
2025-07-0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25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學試
設計美學試題答案(考生回憶版)
課程代碼:04026
1.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 填寫在答題紙 規定的位置上。
非選擇題部分
簡答題:
1. 簡述藝術美的特征
參考答案:
藝術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審美活動最高級、最典型的形式。無論藝術創造還是藝術鑒賞,都是審美活動的不同方式。藝術美就是人創造、提煉的結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和確證。但是只有我們在進行創造和欣賞時,藝術品才作為審美對象對我們呈現為美的。藝術美是一種在審美活動中現實地生成的審美現象,而不是游離于人的審美活動、固定不變的美的現象。
2.簡述審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標準
參考答案:
(1)我們必須把審美趣味聯系于具體的審美對象,看看依據這種趣味所做出的判斷是否充分反映了審美對象的客觀特點。健康良好的趣味總是與對象的屬性較為一致。
(2)審美趣味必然要受到主體審美理想的制約。這是因為,審美理想作為主體最高的審美追求,乃是主體進行任何審美活動的最高指導原則。要想提高自己的審美趣味,除了盡可能多地進行審美活動,積累起日益豐富的審美經驗之外,更主要的還在于提高自己的審美理想。主體只有通過艱苦的人生實踐切實地改進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能最終提高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
3. 簡述勞動說
參考答案:
勞動說在 20 世紀我國美學和文藝學領域曾一度占據優勢地位。勞動說理論的主旨就是認為藝術和審美起源于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普列漢諾夫對勞動與藝術和審美之間的關系作了更加深入、系統的闡發。他的看法:①“勞動先于藝術”,“人最初是從功利觀點來觀察事物和現象,只是后來才站到審美的觀點上來看待它們”。②從人的心理本性上說,他潛在地包力也是在生產勞動中形成并與生產力發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
4.再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想象的區別。
答:再造性想象是指主體根據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覺表象進行加工和綜合,從而在自己的頭腦中重新形成關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創造性想不是為了再現原有的思維表象,而是要通過主體的創造性思維產生原來沒有的新表象。《西游記》里的孫悟空、豬八戒等神話形象是藝術家創造性想象的產物。
5.西方審美經驗理論發展歷程。
答:隨著西方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西方美學的研究重心也轉向了審美經驗的探討.這在英國經驗主義美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其發展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8 世紀中葉以前為第一階段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夏夫茲博里荷加斯、哈奇生等人。夏夫茲博里認為,人天生就具有審善惡和美丑的能力,他把這種能力稱為"內在的感官"或"內在的眼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第六感覺"。經驗主義美學的第二階段開始于 18 世紀中葉以后,其代表人物是休謨。休謨的主要特點在于明確地把審美經驗歸結為情感活動,從而把審美與認識活動區別開來
6.美育的怡情養性。
答:美育是通過審美“怡情養性”,對人的精神領域進行一種調節,從而達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①美育和德育相互區別、相輔相成。②美育的方式,是動于內,從內心、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動人的,這與德育帶有強制性的外在影響不同。③審美對人的感化往往使人親和,充滿愛心,而道德規范則是一種嚴肅的要求。④美育又體現著以道制欲的原則。
論述題:
1.悲劇作為審美形態的特征。
答:(1)悲劇審美形態是否定性與肯定性的結合,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從而展現對人生存在價值的肯定;
(2)悲劇的審美沖突具有社會性,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存在的沖突和超越:
(3)悲劇的情感體驗具有超越性,是一種人生實踐存在的深層體驗。
分析題:
以李商隱《無題》分析藝術想象對藝術意象。
(1)藝術想象力喚醒和引發豐富形象、感受:從審美經驗論可知,藝術想象力能打破時空限制,將各種形象和感受匯聚。李商隱創作《無題》時,藝術想象力被激活,他的人生經歷、情感體驗等紛至沓來。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由暮春時節百花凋零之景,詩人的藝術想象力使他將眼前景與內心的離別之苦、時光易逝之感相融合,引發豐富聯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借助對春蠶吐絲、蠟燭燃盡的想象,把相思之情具象化,營造出深情綿邈的意境。
(2)藝術想象力將形象和感受融會和整合:藝術想象力不僅喚醒形象,更重要的是將其整合為有機整體以形成獨特藝術意象。在《無題》詩中,李商隱把眾多意象巧妙組合。如“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通過想象對方晨起照鏡、夜晚吟詩的情景,將“云鬢改”“月光寒”等意象融合,傳達出對戀人的深切關懷與思念,這些意象相互關聯,共同構建出孤獨、凄清又飽含深情的藝術意象。
(3)藝術想象對藝術意象獨創性的塑造:從藝術論可知,藝術想象有助于形成獨特的藝術意象,展現藝術家的獨創性。李商隱《無題》詩中的意象極具個性,像“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青鳥”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意象,是詩人藝術想象的產物。它們突破常規,營造出神秘、朦朧的意境,體現出李商隱獨特的藝術風格,使詩歌更具感染力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