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復習需要重視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是圍繞大綱來的,所以復習一定要緊扣考試大綱,再結合考試大綱來弄懂重點、難點、疑點。因為考試大綱一般都是含有命題來指導思想工作、考試范圍、命題要求等重要信息。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10月自考00633新聞學概論復習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10月自考00633新聞學概論復習資料
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
《新聞學概論》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學專業的必修課,是為培養和檢驗應考者新聞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而設置的基礎課。
本課程的任務是教育學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看待人類新聞傳播現象,理解和把握現代新聞事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自覺地堅持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正確的政治導向和發展方向。
本課程作為基礎理論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并以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考生應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學習本課程,并注意與其他相關課程如新聞采訪與寫作、中外新聞史、傳播學等課程的聯系,從而加深對本課程的理解。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新聞的定義
本章闡述新聞的起源,新聞的詞源意義、新聞的定義,闡釋新聞與信息的聯系與區別。介紹新聞的分類。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的起源
(二) 新聞的詞源
(三) 新聞的定義
(四) 新聞與信息
(五) 新聞的類型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的起源
領會:新聞起源于人類生產活動中的社會交往
(二) 新聞的詞源
領會:新聞一詞的含義在古代的演變
(三) 新聞的定義
識記:各種關于新聞的定義。
(四) 新聞與信息
識記:信息的一般含義
領會:對信息的不同理解
應用:新聞與信息的比較
(五) 新聞的類型
領會:新聞不同的分類標準
應用:辨析軟新聞與硬新聞
第二章 新聞的特性
本章闡述新聞的真實性、新鮮性和公開性等特性,分析了新聞失實的類型和原因。真實性是新聞基本的特性,新鮮性是新聞的存在形式,公開性是新聞的目的。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的真實性
(二) 新聞失真失實的類型及原因
(三) 新聞的新鮮性
(四) 新聞的公開性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的真實性
領會:認識新聞真實性的意義;
新聞傳播者如何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革命導師關于新聞真實性的有關言論
(二) 新聞失真失實的類型及原因
識記:新聞失真失實的定義
領會:新聞失真失實的類型及原因
應用:如何防止和杜絕新聞失真失實
(三) 新聞的新鮮性
領會:新聞新鮮性的含義
領會:新聞時效性和時宜性
應用:辯證對待新聞的新鮮性
(四) 新聞公開性
識記:新聞公開性的含義
領會:認識新聞公開性的意義;
正確認識新聞公開性與情報、個人隱私等的關系。
應用:新聞公開的限度
第三章 新聞的選擇
本章闡述新聞選擇的兩項重要的標準:新聞價值和新聞政策(法規)。分析了新聞價值概念的起源含義及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與實現過程;分析新聞法規、政策的作用,概述我國新聞政策的主要內容。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價值的定義
(二) 影響新聞價值的因素
(三) 新聞價值的實現
(四) 新聞政策和新聞法規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價值的定義
識記:新聞價值的定義
領會: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
新聞價值是客觀性
新聞價值的相對性
新聞價值與新聞的價值有何不同
應用:比較分析新聞的新聞價值的大小
(二) 影響新聞價值的主要因素
識記:影響新聞價值的主要因素
(三) 新聞價值的實現
領會:新聞價值的實現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掌握新聞價值規律有助于培養新聞敏感
應用:在新聞報道中如何凸顯新聞價值
(四) 新聞政策和法規
識記:新聞政策的定義
新聞法規的定義
領會:在沒有新聞法規的情況下,新聞政策和相關法規具有新聞法規的約束力;
新聞法規的類型
新聞政策和法規與新聞價值的關系。
第四章 新聞的傳播
本章分析新聞傳播活動構成的四個要素;闡述四要素之間的關系狀態,介紹由四要素構成的不同的新聞傳播基本模式及新聞傳播過程的發生機制;闡述新聞傳播的客觀性原則與傾向性的關系,介紹了四種新聞報道的類型;介紹了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和作用。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傳播活動的構成要素
(二) 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 新聞傳播模式
(四) 新聞傳播活動的發生機制
(五) 新聞傳播的客觀性原則
(六) 新聞傳播的傾向性與新聞客觀性之間的關系
(七) 四種不同的新聞報道類型
(八) 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及作用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傳播活動的構成要素
識記:四個要素及其在傳播過程中的位置
領會:由四個要素構成的最基本的傳播過程圖式,是對復雜的新聞傳播活動的抽象和簡化。
(二) 四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領會:四要素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
(三) 新聞傳播基本模式模式的發展變化
識記:新聞傳播基本模式的發展變化所經歷的基本形態
“守門人”模式的幾種類型
領會:新聞傳播基本模式的發展變化與人類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
(四) 新聞傳播活動的發生機制
識記:信息共享的含義
領會:信息共享是新聞傳播的出發點和目的,但并不決定新聞傳播的效果
(五) 新聞傳播的客觀性原則
識記:新聞傳播的客觀性原則
領會: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原則要求客觀、公正、全面報道事實,但它又有一定的相對性。
(六) 新聞傳播的傾向性與新聞客觀性之間的關系
識記:新聞傳播的傾向性及其表現
領會:新聞傳播的客觀性原則與傾向性的關系
應用:新聞報道如何將傾向性滲透在客觀性之中
(七) 四種新聞報道類型
識記:四種新聞報道類型的起源及發展過程
領會:四種新聞報道類型的特點及其對傳播者素養的要求
(八) 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及其作用
識記:新聞編輯的宏觀任務及其具體編輯工作
領會:編輯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編輯在標題制作、組版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報紙版面的功能
第五章 新聞傳播媒介
本章介紹現代新聞傳播媒介的構成,著重分析報紙、廣播、電視的優勢與不足,互聯網給新聞傳播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不同的傳播媒介形成了相互競爭、互補共存的關系,它們滿足了現代社會多元化需要的現代傳媒系統。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媒介的發展
(二) 報紙
(三) 新聞雜志
(四) 廣播
(五) 電視
(六) 網絡
(七) 通訊社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媒介的發展
識記:報紙、廣播、電視的產生和發展
領會:新聞傳播媒介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
(二) 報紙
識記:報紙的定義;
報紙的優勢與不足
領會:現代報紙的發展趨勢
應用:分析報紙的擴版現象
(三) 新聞雜志
識記:新聞雜志的定義,
我國主要的新聞雜志
領會:新聞雜志的優勢
(四) 廣播
識記:廣播的定義;
廣播的優勢與不足
領會:廣播在現代新聞傳播中的地位
應用:分析廣播走向“窄播”的趨勢
(五) 電視
識記:電視的定義;
電視的優勢與不足;
新聞紀錄片的特點
領會:積極加強電視在現代傳播中的地位
應用:分析新聞節目的設置
(六) 互聯網
識記:互聯網的特征;
網絡新聞傳播的發展情況
網絡新聞傳播的特點
領會:網絡給傳統的傳播模式所帶來的革命性沖擊
應用:在同題材報道中網絡新聞的優勢
第六章 新聞傳播者
本章闡述新聞傳播者的角色定位、意識構成和素質構成,分析新聞傳播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傳播者的意識構成
(二) 新聞傳播者的素質構成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傳播者的意識構成
識記:新聞傳播者的意識構成的含義和內容。
領會:新聞傳播活動是高度社會化的活動,從根本上講是“滿足——服務”受眾需要的社會活動,同時又是打上傳播者自身烙印的活動。
(二) 新聞傳播者的素質構成
識記:新聞傳播者的素質構成的含義和主要內容。
國外新聞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情況
領會: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即新聞自律,是新聞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
我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狀況
新的媒體環境對新聞職業道德提出的要求
應用:論析“有償新聞”現象
分析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現狀
第七章 新聞受眾
本章闡述有關受眾的基本概念,包括“受眾”一詞的含義、反饋、受眾需要、受眾調查等;分析受眾的基本特點和受眾需要的客觀性;介紹受眾心理的基本類型。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受眾的定義
(二) 受眾的基本特點
(三) 受眾心理的基本類型
二、 考核要求
(一) 受眾的定義
識記:受眾的含義;反饋的含義。
領會:受眾需要的客觀性和多樣性。
(二) 受眾的基本特點
識記:受眾的基本特點
領會:受眾調查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
應用:論析現代傳媒的“受眾定位”。
(三) 受眾心理的基本類型
識記:受眾心理的基本類型及其含義。
領會:受眾心理的復雜性及其對新聞傳播媒介提出的要求。
第八章 新聞與相關傳播現象
本章闡述在現代大眾傳播割據里,新聞的傳播與宣傳、輿論、廣告、公關的傳播有相似之處,但本質上區別很大。新聞以其自身特性與宣傳、輿論、廣告、共關等傳播現象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與宣傳的關系
(二) 新聞與輿論的關系
(三) 新聞與廣告的關系
(四) 新聞與公關的關系
二、 考核要求
(一) 新聞與宣傳的關系
識記:宣傳的含義
領會:新聞與宣傳的關系
應用:分析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報道方針
(二) 新聞與輿論的關系
識記:輿論的含義;
輿論監督的含義
領會:新聞與輿論的關系
新聞如何實施輿論監督
應用:分析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新聞輿論監督對促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三) 新聞與廣告
識記:廣告的含義
領會:新聞與廣告的關系
(四) 新聞與公關
識記:公共關系的含義
領會:新聞傳播與公關的關系
第九章 新聞事業
本章概述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及其一般規律,闡述新聞事業的基本特性、組織特征、活動特征和社會功能,概述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闡述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闡釋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和價值標準。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二) 新聞事業的性質
(三) 新聞事業的組織特征
(四) 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
(五) 新聞事業是高度組織傳播的系統
二、考核要求
(一) 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識記:影響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的基本因素。
領會:新聞事業是人類新聞傳播活動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新聞事業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不斷沿著滿足受眾需要的方向前進。
(二) 新聞事業的特征
識記:新聞事業的定義
領會:新聞事業是新聞傳播活動職業化、專門化、體制化、大眾化的表現形態。
新聞事業的非強制性
新聞事業的強烈的政治性和直接的現實性
(三) 新聞事業的組織特征
識記:新聞事業的組織特征的表現
領會:新聞事業的組織特征是其作為一個組織所獨具的或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應用:新聞事業經營管理上的特殊性
(四) 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
識記:新聞事業的基本社會功能。
領會: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是不斷變化而又所側重的。
應用:分析現代新聞傳媒的功能的多層性。
(五) 新聞事業是高度組織傳播的系統
領會:新聞事業高度組織化的表現
識記:通訊社的定義及其特點
領會:通訊社在信息傳播中的巨大作用
第十章 新聞自由
本章闡述新聞自由的基本含義,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其性質,區別資本主義的新聞自由和社會主義的新聞自由;闡述新聞事業的社會控制的含義及其必然性,分析社會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新聞自由
(二) 新聞自由的提出和發展
(三) 正確看待新聞自由
(四) 新聞自由的限制
二、考核要求
(一) 新聞自由
識記:新聞自由的基本含義和基本性質。
領會:新聞自由的相對性、歷史性和階級性。
應用:論析片面理解新聞自由的危害性。
(二) 新聞自由發展的歷史
領會:社會責任理論
知情權
(三) 正確看待新聞自由
領會:新聞自由的相對性、歷史性。
新聞自由是一種政治權利
(四)新聞自由的限制
領會:新聞自由為什么必然受到限制
新聞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形
針對新聞自由的社會控制通常采用的方式手段
應用:新聞工作中新聞自律的重要性。
Ⅲ 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為了使本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自對有關問題說明如下,并進而提出實施要求。
一、關于考核目標的說明
本大綱對各章的主要內容作了簡明扼要的提示,并規定了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是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這樣做是為了自學應考者能進一步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教材;是社會助學者能夠更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進行輔導;是考試命題者能夠更加明確命題范圍,更準確地安排試題地知識能力層次和難易程度。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逐層遞進的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如下——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夠正確認知和準確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夠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有關概念、遠離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努力轉化為自己的實際工作的能力。
應用:在識記和領會的基礎上,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正確的闡述和分析,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原理處理和解決問題。
二、關于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新聞學概論》,陳霖著。
三、自學方法指導
1、 在全面系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方法。
本課程涉及新聞理論的各個方面,從新聞的起源、特性到新聞的選擇,從新聞的傳播過程的主要環節,直至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及其特征、功能,還有新聞自由,新聞的社會控制等諸多層面的內容,全書由此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在的邏輯是由相對靜態的描述到動態的考察,由微觀的分析到客觀的把握,由具體的闡釋到抽象的概括。因此,自學應考者首先應系統地學習全書,把握全書闡述的每一個方面;其次是應當識記基本的概念、知識,并注意各章節之間的聯系;然后,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將各個方面融為一體,并有目的地深入學習重點章節,切忌在沒有掌握全局的情況下孤立地抓重點、猜題押題。
2、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本課程雖為基礎理論,但其概念和原理都是來自實際的新聞現象、新聞實踐,自學應考者應當在學習理論觀點的同時,關注新聞實踐,尤其是當前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現狀以及黨和政府有關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努力運用所學理論來理解、分析新聞實踐中的現象。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社會助學者應根據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核目標,認真鉆研指定教材,明確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點和學習要求,對自學應考者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防止考生自學中出現的各種偏向,把握社會助學的正確導向。
2、正確處理基本知識和運用能力的關系,努力引導自學者將識記、領會同應用聯系起來,把基本知識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在全面輔導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自學應考者的素質和思想水平。
3、要正確處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課程內容有重點與一般之分,但考試內容是全面的,而且重點與一般是相互聯系的,不是截然分開的。社會助學者應指導自學應考者全面系統地學習教材,掌握全部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再突出重點。總之,要把重點學習同兼顧一般結合起來,切勿孤立地抓重點,把自學應考者引向猜題押題。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重點內容。
2、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必須注意,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難度的問題,切勿混淆。
3、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單項選擇題和填空題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命題要準確,回答也要準確;名詞解釋和簡答題主要涉及對概念和原理的領會,回答要能夠抓住要點;論述題涉及知識、概念、原理的綜合運用,考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答題不僅要求準確、抓住要點,而且要能夠圍繞觀點展開必要的論述。
自考其他科目復習資料匯總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自考復習資料,此外,小編還整理了其他科目的復習資料,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頁面查看哦。
18~23周歲
24~32周歲
33~40周歲
其他
高中及以下
中專
大專
其他
工作就業
報考公務員
落戶/居住證
其他
自學考試
成人高考
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