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大學院申請導師內諾那點事
2025-08-18 10:32:19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日本藝術留學與其它國家差別最大的一點就是實行“導師制”,用大白話說基本可以理解成,教授認可就能入學。因此,所謂“內諾”就成了每個申請日本大學院學生,最想拿到的東西。
日本人一向以謹小慎微聞名,但是日本作為藝術留學界的新寵,最近幾年因為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也終于有了入學后發現學生能力不足,申校作品集代做等情況發生,不得不開除學生學籍的情況。
上一屆代做這一屆遭殃,往后的日本藝術留學越來越嚴自不用多說,上過了當的日本導師也不會在僅僅因為作品集做得好,就隨便給下邀請入學“承諾”。他們,開始變著法的考查下面這些內容了。
扎實的基本功+個性化的想法
這兩個詞看起來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的確有很多同學做的并沒有那么好。當然,康石石不否認模式化的教育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設計者作品的最終呈現。但是如果是在準備藝術留學的前提之下,同學們就必須改變自己固有的設計思維和模式,這一點不針對日本,而是每一個藝術留學生都應該做到的。
代表設計師:吉田 ユニ
設計特點: 構成+視角
吉田ユニ從初中起就開始在女子美的附屬中學學習,康石石也曾提到過,活潑自由,樂于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是整個女子美的風格。
在這種藝術環境長期的熏陶下,奠定了她獨特的設計風格。她堅信,通過改變觀察視角,一定會找到有趣的東西。于是將傳統的視覺構成法則,加上大膽前衛的想法以及與眾不同的觀察視角。讓她的作品呈現出構成形式很強,又很有趣的怪誕世界。
她的作品表面上有一種學生時代,瘋狂使用不同材料玩視覺游戲的稚嫩。但是又總在某些細節之處,透著專業設計師應該有的成熟。她將自己的“游戲”延伸到了商業設計之中,讓大家在作品中看到屬于她自己的幽默感和幻想世界。
跨界,走位要蛇皮一點
跨專業、跨學科合作與創作是藝術領域設計的大勢所趨,這一點康石石已經在往期推文里,反復提及,相信很多同學也都已經開始嘗試,并且做得不錯了。
但是在日本這種追求設計情感細膩傳達的國度,同學們日常所理解的“跨界”似乎就不太能滿足日本院校了。現在大多數同學所認為的跨界,大多還停留在做個裝置放在服裝作品集里,這種簡單粗暴的嘗試。如何更好的將不同專業融合,做到“猥瑣發育”還是有點難度的。
代表設計師:色部 義昭
設計特點:由內而外的創作
東藝大純藝專業出身,與正統平面視覺出身的設計師不同,他將純藝由內而外創作的特點,也帶入到平面設計當中,同時結合自己的設計規則。
因此他的設計不僅僅是滿足“甲方”的需求,更是將自己的小巧思包裹在作品當中作為彩蛋。也是這個原因,他的作品需要像藝術品一樣細細品味,才能看到他藏在設計中的理解和故事。
當個“壞”孩子,不要太“聽話”
創新是設計師永遠躲不掉的任務,在任何意義上的創新基本都可以簡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現狀的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形式。另外一種,是現在新媒體行業經常提到的“從零到一”。
對于各位同學來說,第一種無疑是更簡單可行的。關于如何做,康石石在本文不做詳細解說,因為對于想要申請日本名校的同學們來說,比如何創新更重要的是,通過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讓教授看到你對于設計的熱情和未來潛力。
代表設計師:高田 唯
設計特點:不信邪
高田唯被國內大眾所熟知是在2018年,上海的一場展覽。但是大家對于展覽的評價褒貶不一,關于作品的好壞康石石不下定論。但是不論對作品的喜好為何,不可否定的是他對于平面設計的熱情和探索精神,敢于做出常理之外的叛逆行為。
比如,設計師們都知道在電腦制作印刷稿,需要將色彩模式調成cmyk。高田唯偏想在現實中展現印刷上看不見的RGB顏色,他用夜光顏料在紙上做絲網印刷,通過紫外線的照射下,真的實現了無需電腦也能看到絢麗的RGB色彩。除此之外,他的一日一花作品也是探索新設計形式的產物。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