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學知識點匯總整理與資料歸納
2025-07-2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自考本科教育類專業包括學前教育專業、小學教育、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等,教育學的就業方向還是很廣的,而且就業前景好,工資普遍較高,最重要的是工作穩定輕松。
自考教育學的名詞解釋內容
1.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系統的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以及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2.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揭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3. 教育目的:指就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4.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中的具體化。
5.人口:生活在一定社會、一定地區,具有一定數量、質量和結構的人的總體。
6.教育期待:是教師對學生發展的熱切盼望,是教師職業情感中的重要部分。
7.教育預見能力:教育活動開始以前對教育對象的身心狀況、教育內容的適合性,各種影響因素的干擾可能性及教育效果的估計能力。
8.教育傳導能力:是教師將處lǐ過的信息向學生輸出使其作用于學生身心的本領。
9.教育過程的控制: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始終占主導地位,操縱教育活動按照預期的方向發展。
10.教員角色:主要是以教材為宗旨,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評定學業。
自考教育學章節的重點內容
(一)學習的心理實質
1、概念:廣義的學習是指人與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這一定義說明:
①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
②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
③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
(二)人類學習和學生的學習
1、人類的學習與動物的學習有本質的區別:
①人的學習是掌握社會歷史經驗和個體經驗的過程
②人的學習是以語言為中jiè的;
③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我國心理學家對人的學習的定義: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變中jiè,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
①定義: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
②學習內容: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教育學專業考點復習總結
(一)教學評價: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做出決策。
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并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二)教育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系:
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是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與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只有通過教育評價,才能判斷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才有實際價值。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lǐ方式)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功能)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 )